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109.50KB ,
资源ID:1904545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90454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侵权的判定标准.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侵权的判定标准.doc

1、1浅谈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侵权的判定标准摘 要 在科技与法律交织的网络环境中,著作权保护是立法、司法重点关注的问题。由于侵权现象多发、样态各异,根据现有侵权判定标准难以在著作权法上规制新侵权行为,亟待寻找解决方案。本文针对加框链接现象,对既有侵权判定标准予以评析,并认为实质呈现标准具有一定合理性,可适应现实需要。 关键词 侵权判定标准 服务器标准 用户感知标准 新公众标准 实质呈现标准 作者简介:廖子?,中山大学法学院 2015 级民商法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识产权。 中图分类号:D92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06.138 2

2、014 年 6 月,广州日报起诉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授权,擅自在后者经营的移动客户端今日头条发布广州日报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作品,如广州暂停“弃婴岛”的启示与省思等,严重侵犯了其知识产权。新京报和搜狐网指责“这种通过链接发布新闻信息的方式不仅不能形成有效抗辩,而且还是典型的侵权行为”以及 “今日头条未经许可复制、篡改搜狐享有著作权的版权内容,严重侵犯了搜狐的著作权。 ” 引发纠纷的原因是今日头条使用加框链接在其控制的界面中呈现内2容的行为涉嫌侵犯著作权。从技术上看,加框链接属于超链接的一种,并非学界认为的深度链接。深度链接是指绕过被链接网站首页直接链接到分页的链接方式,它的存在免去了用

3、户多次点击、层层翻阅直到目标网页的程序。同样为用户浏览信息提供方便的加框链接,其技术效果是使目标内容成为设链网页界面的一部分。与普通跳转链接不同,它不会脱离设链网页、直接跳转至其他网页,而是直接在原网页直接显示被链接内容。这种链接难以被感知,用户不仅无法知晓内容的来源,还会误以为设链网页提供了内容,容易引起著作权侵权纠纷。 将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调整范围,其中如何界定“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是困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问题。目前法律界已形成了服务器标准、用户感知标准、新公众标准等观点,然而,这些标准无法规制加框链接行为。 一、既有侵权判

4、定标准 (一) 服务器标准 通说以服务器标准作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直接侵权的判定标准。服务器标准认为,将作品上传或以其他方式置于向公众开放的服务器的行为构成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据此,设链者仅与被链接网站建立了链接关系,没有将作品上传至服务器,不构成直接侵权。其仅在违反通知删除规则或明知作品侵权的情况下才承担间接责任。十一大唱片公司诉雅虎一案中,法院认为“被告网站并没有提供链接歌曲,只是提供了试听和下载过程的便利因此被告的涉案行为不构成复制或者通过网络传播3涉案歌曲的行为。 ” (二)用户感知标准 用户感知标准认为,当网络服务的外在形式使用户误认为该服务提供商提供了内容,可据此认定其为网络内容提供者

5、。若用户存在这种认识,则设链者需要承担著作权的直接侵权责任。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权利人难以取得“经由服务器传输作品”的证据,为了追究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法院多采用变通形式,即坚持服务器标准,利用用户感知标准分配举证责任。最高院认为,著作权人没有能力分辨网络服务商是提供作品或服务,应允许权利人基于用户感知的初步证据指控网络服务商侵权,由服务商证明“其未将作品置于服务器向公众公开,仅提供单纯链接服务” 。如果设链者以合理方式补充说明其仅提供链接服务、作品来源于第三方时,则可免除直接侵权责任。(三)新公众标准 欧盟法院在 Svensson、Bestwater 案中提出了新公众标准,认为一般情况

6、下加框链接不构成传播行为,但如果链接的传播对象与被链接内容的原始传播对象存在区别,即利用加框链接向“新公众”传播作品,则构成传播行为。 在 Svensson 案中,欧盟法院认为向公众传播行为由传播行为和将作品传播给公众这两个要素构成。从高标准保护的目的出发,对传播行为进行从宽解释,根据欧盟 2001/29/EC 指令,如果使作品有被社会公众接触的可能,就足以构成传播行为,因而,设立网络链接的行为就已经构4成指令中的传播行为。第二个要件中,公众必须满足“不特定” 、 “相当大数量”即可,由于该案被告采取与原告同样传输方式传输同样的作品,因此必须满足补充要件新。若被链接网站没有采取技术限制措施,则

7、其预期受众范围是全体用户;通过链接获得该作品的用户落在预期传播范围之内。链接行为并无针对著作权人所不曾遇见的新公众(new pu blic) ,也就不构成“向公众传播行为” 。 二、侵权判定标准之评析 服务器标准对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理解过于片面。不可否认,作为司法实践适用最多的服务器标准为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审理提供了客观、相对公正的标准,但其局限性逐渐凸显。早期,通过服务器侵犯著作权的案件多发,并无利用加框链接技术侵权现象,人们出于利益平衡的需要制定了这一判断标准。目前,服务器标准已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限定“信息网络传播行为必须将作品置于服务器之中”的规定将无法涵盖所有侵权样态。且标准过于技术

8、化,虽保证了判断的客观性,即从技术上考究侵权行为要件。然而,网络技术复杂,要求不懂技术原理的权利人分辨网络服务提供者是上传作品至服务器,还是仅提供链接服务是不现实的,超出了其举证能力。这种安排架空著作权人、被链网站对作品传播的控制,不仅不能减少设链者未经许可设置加框链接的现象,反而有变相激励的效果。 相比较服务器标准,用户感知标准可规制加框链接行为,但以用户的主观认识判断客观的侵权事实成立与否,不够客观且违背常理。即使设链者以合理方式提示作品来源,仍然存在损害事实。即便可以消除用5户的误解,却不能改变设链者呈现、提供作品的事实,也无法够消除对著作权人利益的损害。 关于欧洲法院提出的新公众标准,

9、本文认为,公开传播行为(communication to the public) ,是指对家庭成员和朋友圈之外的不特定人实施传播、提供作品的行为。公众的新旧程度不构成、也不应成为传播行为的考量因素,否则将发生只有向“新公众”传播才构成公开传播,向“旧公众”的传播不成立传播行为的情况,这会造成公开传播权体系的混乱,违背了公开传播权不得用尽的基本原则。三、是否侵犯著作权之关键:构建新判定标准 (一)实质呈现标准 崔国斌教授主张采用实质呈现标准作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判定标准,认为加框链接侵犯了著作权,设链者应为其传播行为负责。如果设链者通过加框链接将他人作品向用户展示,使用户无需访问被链接网站即可

10、获得作品内容,则设链者应当被视为作品的提供者。这一标准强调著作权人对其作品提供以及传播范围的有效控制。 本文支持实质呈现标准,认为可在其基础上加以完善,即只要行为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将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等置于开放的网络中,实质地呈现给公众,使公众具有无偿使用、获取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可能,则该行为人侵犯著作权。在此标准下,未经许可利用加框链接在自己控制的界面呈现作品的行为是著作权侵权行为。 (二)实质呈现标准的合理性 1. 为权利人提供实质保护:将实质呈现标准作为加框链接行为的侵6权认定标准,可以为著作权人提供立法、司法层面的实质保护。 第一,在法律层面确立实质呈现标准作为侵权判定

11、标准,扩大了著作权人对作品传播及传播主体范围的控制力,使其可以控制他人利用加框链接实质呈现作品的传播行为。 第二,采用实质呈现标准,为司法审判提供了合理的判定标准。基于服务器标准,加框链接行为并非信息网络传播行为,那么多数网站会倾向采用这种方式聚合信息、传播作品。这会对互联网版权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即便采用用户感知标准及其变通方式,设链者因提示了作品的来源信息而免责,著作权人的控制权仍被架空。而采用实质呈现标准,不管设链者是否提示了信息来源,只要未经许可传播作品,法院便可追究其法律责任。 2. 符合著作权法之立法原意:实质呈现标准符合 WCT 及我国著作权法“法律不排斥严格的保护标准”的立

12、法原意。 第一,根据立法原意,著作权法制度明示禁止未经授权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通过交互方式获取作品的行为。法律既没有承认利用加框链接行为是合法的,也没有限制进一步规定禁止的传播行为类型。 第二,实质呈现标准不会阻碍技术的进步。实质呈现标准将加框链接行为判定为侵权行为,相比较其它侵权判定标准,虽然其标准较为严格,但不会在法律上宣布对加框链接等新技术的死刑。 支持服务器标准的学者认为,将链接行为认定为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做法违背了技术中立原则, “将极大地阻碍搜索技术的发展,利益平衡荡然无存。 ”本文认为,技术中立原则规制的是未经授权使用技术的行为7本身,而非技术。技术本身无可厚非,只有对技术

13、的利用行为才可能存在版权责任。况且,技术的发展不应导致版权保护的恶化。正如 P2P 技术没有违法性,但未经授权利用 P2P 技术传播作品的行为则有违法性。法律只禁止滥用加框链接的侵权行为,不排斥他人获得授权使用链接传播作品的可能。 3. 符合公平正义及利益均衡的法律价值:采用实质呈现标准有利于实现公平、均衡各方利益。 第一,实质呈现标准可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是公平、正义的体现。网络环境中作品的效益来自广泛传播,权利人通过控制传播行为保护其传播利益。一旦传播利益被不合理压榨,著作权人便没有创作的动力。而保证作者利益的实现,需要保证著作权人能够控制作品的传播行为,实质呈现标准的适用可强化著作权人

14、对加框链接行为的控制力。 第二,利益平衡是知识产权法永恒的主题。郭禾教授认为, “著作权制度作为保障作者以及传播者利益,进而实现繁荣文艺创作最为直接的法律制度,无疑在作者、传播者以及作品使用者之间扮演者利益平衡器的作用。 ”保护著作权人利益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保护其智慧成果激励其不断创作,进而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若无良好的保护环境,无人愿意创作作品,再先进的传播技术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最终受损的是社会公众。而实质呈现标准不仅使著作权人得以从控制加框链接等传播行为中获得合理利益,更可在著作权人、网络服务提供商与公共达致微妙的利益衡平关系。 由于著作权法制度采用技术性立法的路径,导致权利

15、类型、侵权认8定标准难免具有技术性色彩,与技术中立原则精神不符。在侵权样态多样化的情况下,既有认定标准已不适应司法实践,有必要构建新判定标准。实质呈现标准不局限于从技术上认定,也不会过于主观,而是从构成实质呈现作品、表演或录制品的层面认定侵权与否,或许可为互联网著作权侵权规制提供一种思路。 参考文献: 1崔国斌.加框链接的著作权法规制.政治与法律.2014(5). 2芮松艳.深层链接行为直接侵权的认定:以用户标准为原则,以技术标准为例外.中国专利与商标.2009(4). 3王艳芳.关于审理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人民司法.2013(9). 4陈铭.从 Svensson 案看网络链接的著作权性质.电子知识产权.2014(1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