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颈椎间盘突出,L4-5椎间盘突出,左侧硬膜囊前方及左侧神经根出口受压。,二、骨与软组织的感染,(一)化脓性骨髓炎 常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骨髓所致。细菌经过血行感染;附近软组织或关节感染的直接延伸;开放性骨折或火器伤进入(外伤)。以血行感染最多。好发儿童和少年。长骨以胫骨、股骨、肱骨和桡骨多见。分为急性和慢性。,1、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病理临床: 发病急,高热和明显中毒症状, 患肢活动障碍和深部疼痛, 局部红肿压痛。蔓延方向:沿髓腔方向直接延伸;由病灶向外扩展,突破干骺端骨皮质,在骨膜下形成脓肿。儿童有骺软骨阻力,感染不进入关节;成人可侵入关节引起化脓性关节炎。,(1)X线平片:发病后2周内,骨
2、无明显变化。发病2周后,可见骨改变。开始在干骺端骨松质中出现局限性骨质疏松,继而形成多数分散的骨质破坏区,骨小梁模糊、消失,破坏区边缘模糊。以后骨质破坏向骨干延伸,范围扩大,达骨干23或全骨。小破坏区融合成大破坏区。骨皮质受破坏。可引起病理骨折。,由于骨膜下脓肿的刺激,骨皮质周围出现骨膜增生,表现为一层密度不均的新生骨与骨干平行,病程长,新生骨广泛则形成骨包壳。 由于骨膜掀起和血栓动脉炎,使骨皮质血供障碍出现骨质坏死,沿骨长轴形成长条形死骨,密度高于周围骨质。,CT表现:显示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软组织感染、骨膜下脓肿,骨髓内的炎症,骨质破坏和死骨,特别是X线难发现的小破坏区、小死骨。,诊断: 急
3、性化脓性骨髓炎主要表现是不同范围的骨质破坏,不同程度的骨膜增生和死骨。,2、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临床病理: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未得到及时治疗、瘘管经久不愈、死骨存在。 影像表现:(1)X线平片:可见明显修复,在骨质破坏周围有骨质增生硬化现象。骨膜增生同皮质融合,呈分层状,花边状。骨干增粗,轮廓不整。骨内膜增生,骨密度明显增高,髓腔闭塞。骨破坏和死骨仍存在。,(三)骨结核临床病理:以骨质破坏和骨质疏松为主的慢性病。多见儿童和青年,是继发性结核病,原发灶多在肺部。,(1)X线平片1)长骨结核:骺和干骺端是结核在长骨的好发部位。干骺端结核灶内干酪坏死物形成脓肿。 X线上见骨松质中出现一局限性类圆形、边缘较
4、清楚的骨质破坏区,无明显骨质增生,可见砂粒状死骨。病变易侵入关节引起关节结核,可破坏骨皮质和骨膜,穿破软组织形成瘘道。,2)脊椎结核:以腰椎多见。好累及相邻椎体,附件较少累及。 椎体结核主要引起骨松质的破坏,椎体塌陷呈楔形,多累及相邻椎体及邻近软骨板,侵入椎间盘,使椎间隙变窄、甚至消失和椎体互相嵌入,椎体后突变形,椎旁冷脓肿形成。在颈椎,咽后壁软组织增厚;在胸椎,椎旁脓肿;在腰椎腰大肌脓肿。,(2)CT检查: 骨结核低密度破坏区,内见多数小斑片状高密度死骨,周围软组织肿胀、冷脓肿形成,增强后强化。 脊柱结核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死骨和椎旁脓肿,椎体破坏塌陷后突以致椎管狭窄,增强脓肿周边可强化,
5、CT还可发现椎管内硬膜外脓肿。,1、对骨肿瘤的影像诊断要求: 是否是肿瘤;良性恶性?原发转移?组织类型?侵犯范围?2、观察图像时注意:部位;数目;骨质;骨膜;周围软组织。3、良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三、骨、软组织肿瘤性疾病,4、临床资料:发病率:良性骨肿瘤以骨软骨瘤多见;恶性以转移瘤多见;原发恶性骨肿瘤以骨肉瘤多见。年龄:婴儿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多见;童年和少年以尤文氏瘤好发;青少年以骨肉瘤好发;40岁以上以骨髓瘤和转移瘤多发。症状和体征:良性多无症状;恶性常引起疼痛,剧痛,恶病质,发展快。试验室检查:良性多正常;骨肉瘤碱性磷酸酶升高,转移瘤和骨髓瘤血钙升高、贫血,骨髓瘤血清蛋白升高,尿Ben
6、ce-Jones蛋白。,(一)良性骨肿瘤,1、骨巨细胞瘤(良性肿瘤) (1)临床病理:多见于20-40岁成年人,好发于长管骨骨端,以股骨下端最多见,次为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压痛。部分压之似捏乒乓球样感觉。肿瘤质软而脆、似肉芽组织,富含血管,易出血。,(2)影像表现: X线平片:X线表现典型,常侵犯骨端,直达骨性关节面下,多为偏侧性、膨胀性骨质破坏,骨皮质变薄,见薄层骨包壳,无钙化、骨化,无骨膜增生,无骨硬化带,边界清楚。分为分房型和溶骨型两种类型。前者见破坏区内出现数量不等纤细的骨嵴,成大小不一的小分房征;后者破坏区内呈单一的骨质破坏,无骨嵴。 恶性骨巨细胞瘤:骨破坏区骨
7、包壳不完整,周围软组织中出现肿块,提示恶性。,CT: a、骨破坏呈膨胀性; b、骨包壳完整小范围间断; c、破坏区内为软组织密度、无钙化和骨化影; d、破坏区与正常骨小梁交界部无骨增生硬化带; e、肿瘤内出现坏死液化呈更低密度,囊变区见液液平面,增强无强化; f、生长活跃和恶性巨细胞瘤的骨壳不完整,外见软组织肿块。,恶性骨巨细胞瘤,MRI表现:肿瘤在T1WI呈低或中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坏死囊变区T1WI呈较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肿瘤出血T1WI、T2WI上均为高信号,液液面T1WI下部信号高于上部,T2WI相反。肿瘤内有含铁血黄素沉着在T1WI、T2WI均为低信号。,(二)原发性恶性
8、骨肿瘤骨肉瘤,1、临床病理:骨肉瘤是起源于成骨间叶组织以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为特征的最常见恶性骨肿瘤。 多见于青少年,11-22岁占47.5%,男性较多,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肱骨上端。干骺端为好发部位,进行性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2、影像表现:骨质破坏、骨膜增生、软组织肿块、肿瘤骨形成肿瘤骨的存在是诊断骨肉瘤的重要依据。肿瘤骨为云絮状、针状和斑块状致密影。 根据X表现的多种多样可分为三种:,成骨型骨肉瘤:以骨质增生、硬化(瘤骨或反应骨)为主。骨破坏较少或不明显。骨膜增生明显。软组织肿块中有较多肿瘤骨。溶骨型骨肉瘤:以骨质破坏为主,少或无骨质增生,呈大片或不规则溶骨性骨质破坏,
9、边界不清,骨皮质呈虫蚀状破坏甚至消失,骨膜增生被肿瘤破坏形成骨膜三角,软组织内无肿瘤骨。混合型骨肉瘤:溶骨与成骨程度大致相同。溶骨性破坏区和软组织肿块中见较多肿瘤骨,密度不均,形态不一,肿瘤周围见不同程度骨膜增生。,成骨型骨肉瘤,溶骨型骨肉瘤,(2)CT: 、以溶骨性破坏为主,松质骨斑片状缺损,皮质表层或全层虫蚀状、斑片状、大片状缺损。 、以骨质增生为主,以松质骨内不规则斑片状高密度影,骨皮质增厚。 、软组织肿块偏于病骨一侧或围绕病骨生长,边缘模糊,周围境界不清,见大小不等坏死囊变区。,(3)MRI检查: 骨质破坏、骨膜反应、瘤骨和瘤软骨钙化在T2WI上显示最好,均表现为低信号。大多骨肉瘤在T
10、1WI上为不均匀低信号,在T2WI上为不均匀高信号。肿块外形不规则,边缘不清楚。能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能清楚显示肿瘤在骨髓腔内以及想骨骺和关节腔蔓延。,(三)转移性骨肿瘤,转移性骨肿瘤: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主要经血流从远处骨外原发肿瘤转移来。1、临床病理:中年后发病,原发灶多为乳Ca、肺Ca、甲状腺Ca、前列腺Ca等,常多发,多见于胸椎、腰椎、肋骨和股骨上段,其次为髂骨、颅骨和肱骨,临床为进行性疼痛、病理性骨折和截瘫。,2、影像表现 (1)X线平片: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 溶骨型转移瘤:表现为骨松质中多发小的虫蚀状骨质破坏,可融合成大片状骨质破坏区,骨皮质也被破坏,无骨膜增
11、生。发生在椎体者引起椎体及附件破坏,椎间隙不受累。 成骨型转移瘤:生长缓慢的肿瘤,如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或膀胱癌的转移,表现为骨松质内斑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密度均匀,骨皮质完整。 混合型转移瘤:兼有溶骨型和成骨型的骨质改变。,(2)CT检查:较平片敏感 溶骨型:松质骨和皮质骨的低密度缺损区,边缘清无硬化,伴不太大的软组织肿块,多见。 成骨型:松质骨内斑点状、片状、棉团状或结节状边缘模糊的高密度灶,无软组织肿块,可有骨膜反应。 混合型:兼有溶骨型和成骨型。,(四)软组织肿瘤和肿瘤样病变,X线:对软组织肿瘤诊断价值不大;CT:能分辨脂肪、出血、钙化,对诊断有一定帮助,但定位与定性困难;MRI:
12、对不同软组织间有良好对比,同时具有多平面成象能力,易于发现肿瘤及其周围水肿和骨质的改变。,四、全身性疾病的骨改变,(一)代谢性骨病代谢性骨病是指机体因先天或后天因素破坏和干扰了正常骨代谢和生化状态,导致骨生化代谢障碍而发生的骨疾病。X线表现:骨质疏松、骨质软化和骨质硬化。,佝偻病是婴幼儿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障碍,使骨生长中的骨样组织缺乏钙盐沉积所致,是全身性骨疾病。X线上:典型X表现是在长骨干骺端,干骺端远端凹陷变形,呈杯口状;临时钙化带不规则、变薄、模糊,以至消失,骺与干骺端距离增宽;串珠肋、O形腿(膝内翻)、X形腿(膝外翻),青枝骨折和假性骨折等。,第二节 关 节,人体关节有三类: 不动关节纤维性关节,如颅缝; 微动关节软骨性关节,如耻骨联合; 能动关节滑膜性关节,具有关节腔、关节 囊和关节软骨。,二、基本病变表现1、关节肿胀:2、关节破坏:3、关节退行性变:4、关节强直:分为骨性与纤维性强直。5、关节脱位:,纤维性强直,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