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上海市郊菜农生产行为研究及对策建议摘 要:作为重要的农作物,因蔬菜生产存在季节性强、规模小、不宜贮藏等局限,直接决定了上海这座特大城市的蔬菜供应取决于市郊菜农。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对上海市郊菜农的生产行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基于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菜农;生产行为;蔬菜生产 引言:“民以食为天,食以菜为先。 ”蔬菜在中国农业生产及国民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上海市作为一个拥有 2400 多万常住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对蔬菜的刚性需求与日俱增。而与其他农作物相比,蔬菜生产面临生产季节性强、生产规模小、不宜贮藏运输等多方面的突出问题,这直接决定了上海市蔬菜供给主要依靠本地生
2、产。上海市郊菜农作为上海市蔬菜的主要生产者,种植意愿和生产行为有着显著的特征,其生产行为也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由于蔬菜生产具有较明显的区域性特征,而现有研究的研究区域多集中在江苏、山东等地区,对上海市郊菜农生产行为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因此本研究立足于菜农自身的社会环境内外部双重因素来研究其生产行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探讨菜农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建议。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农户生产行为的概念界定。学界一般认为,对农户行为经济2学理论的研究最早起源于上世纪 20 年代前苏联学者 AV.Chayanov 的小农模型,由此发展成组织与生产学派、理性小农学派与历
3、史学派三足鼎立。而其中,对农户生产行为的研究最为深入。国内学界对农户生产行为概念界定比较统一,即农户为获取经济收益而采取的一系列生产性经济活动。但是对于生产活动的范围存在两种争议,其一指农户在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上采取的经济活动;其二认为农户生产行为还包括播种前的生产决策行为。 (二)菜农生产行为的概念界定。目前学界多聚焦于农户的粮食生产行为,对菜农行为的研究尚不成熟。与粮食的大规模、低门槛不同,蔬菜对菜农的技术和经验要求更高。因此,相对于普通的种粮农户,菜农的生产有规避风险、追求利润、家庭效用、技能多元及个体突出五大特点。因此,菜农生产行为可以定义为农户在选择生产方向、生产规模和生产方式上采取
4、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主要包括播种前的生产决策行为,种植过程中的物质投入、劳动力投入和资金投入行为,以及整个生产过程中新技术的采用行为等。笔者也将从这几个角度研究菜农的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二、上海市郊菜农生产行为现状调查分析 笔者依据区域性和代表性,在上海市郊蔬菜生产主要区县对菜农生产行为开展实地调研。调查时采用随机抽样、整群抽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发放问卷 146 份,回收 140 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问卷 134 份。调查数据包括菜农的自身因素、资源禀赋、生产行为特征、态度认知等方面的内容。 3(一)生产规模。不同菜农的生产规模差距较大,菜农菜地面积主要集中在 1-9 亩之间,所占比例达
5、 64.8%,蔬菜种植面积 9 亩以上的为4.5%,种植面积在一亩以下的为 30.6%。另外对样本数据进行进一步处理发现,人均菜地面积较少,主要集中在 1-4 亩之间,且平均人均菜地面积为 2.18 亩。 (二)生产品种。从图中可知,在有效的 134 个样本数据中,大部分菜农生产的都是无公害蔬菜,占 76.9%。 (三)生产方式。菜农在从事蔬菜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保护地种植和露地种植两种生产方式。调研数据表明,有 63 户菜农采取露地种植的方式,露地种植的比重仍然较大,占 47%。 (四)生产途径。由图中的统计数据可知,菜农在通过自主经营的途径从事蔬菜生产的人数有 76 人,占 56.7%,而
6、通过合作社或蔬菜基地等途径的占 43.3%,比例相对较低。 三、上海市郊菜农生产行为存在的问题 (一)蔬菜生产劳动力紧缺,老龄化突出。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统计有 2000、2010 与 2011 年上海市主要年份农村户数、人口和从业人员数,如下表: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从业人员大多集中在第二、三产业,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相对较少,并总体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农业生产劳动力的大量流失,直接影响了上海市郊蔬菜的生产供应。而市郊非农业人口数量原本生产农产品的农业人口变成了农产品的消费者,使本已非常紧缺农产品供给更是雪上加霜。 4(二)蔬菜生产规模化程度较低。从调研数据来看,
7、在 134 个样本中,有 67 位菜农蔬菜种植面积在 3 亩以下,占总体的 50%,仅有 17.9%的菜农种植面积在 9 亩以上。蔬菜生产较为分散,未形成蔬菜的规模化生产。这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与使用,也无法发挥规模效应,实现蔬菜生产的高效益。 (三)蔬菜生产方式较粗放。样本调研数据显示,有 47%的菜农采取露地种植的方式,露地种植的比重仍然较大。与保护地种植相比,露地种植更容易受到自然资季节的限制,面临着更大的生产风险,产量不稳定,蔬菜消费的经常性与生产的季节性矛盾也更突出。 (四)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不高,较为分散。目前,上海市郊菜农在从事蔬菜生产时,多采用自主经营的方式,独立进行生产决策。通
8、过蔬菜生产基地或蔬菜生产合作社进行蔬菜生产的比例相对较低,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组织化程度不高。这不利于菜农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强化,也造成了一系列管理难题。 (五)蔬菜生产机械化率低。通过整理访谈资料我们发现,菜农普遍反映蔬菜生产用工量大、人力成本高、蔬菜生产环节较多、不同品种的农艺需求大、不同蔬菜品种需要不同,这些因素直接制约了蔬菜机械化发展。根据上海市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5 年上海市蔬菜种植机械仅 26 台,保鲜冷藏库 600 套。整体来看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这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蔬菜生产发展。 四、优化上海市郊菜农生产行为的政策建议 (一)提高菜农生产组织化程度。一方
9、面,既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5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规范流转新机制,将分散的耕地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并将蔬菜生产保险补贴政策向规模种植的菜农、合作社倾斜,以引导农业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产销合作组织,推进农业合作企业机制,提高蔬菜的产业化经营。 (二)提高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起步较晚,机具配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蔬菜种植“规模化”的大潮和蔬菜生产劳动力短缺的背景下,加快推进蔬菜生产机械化已成为当务之急。据相关数据显示,机械化种菜,每亩能降低成本约 1400 元,是人工生产成本的 1/20,效率则至少能提升 10 倍。因此加大蔬菜生产科技研发投入,根据蔬菜
10、品种和种植习惯,研制或引进适合上海市蔬菜生产实际情况的机械,积极探索蔬菜种植标准和新模式。 (三)加强对菜农的技术培训。建立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以及农业信息化人才库,打造一支高素质现代农业经营者队伍。首先在培育制度上,有效构建“技能+学历+职称”的成才渠道,建立起“教育培养+认定管理+政策扶持”的职业通道,大力推行农民田间学校、送教下乡模式,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效性;其次在从业机制上,确保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这三类新型职业农民与现代农业产业、现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共生共荣,另外在社会保障上,使其获得与其它工商业从业人员同等职业待遇,并给予就业专项补贴政策。从而吸引更多年轻毕业生从事蔬菜生产,提高从业者素质与专业技能,缓解劳动力短缺以及老龄化问题,为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61 范垄基. 蔬菜产业发展框架下的农户行为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 2 顾霖霞. 上海市郊本地农户与外来农户种植业生产经营差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3 徐菲,魏华,朱明德,陈建德,张淑玲.上海市蔬菜生产用工现状调查研究J.上海蔬菜,2015(1):3-6 4 张云华,马九杰,孔祥智,朱勇. 农户采用无公害和绿色农药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对山西、陕西和山东 15 县(市)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4,01:41-4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