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现代化效率的影响摘要:本文基于垄断竞争模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效率的内在机理,采用 2003-2012 年中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非导向的 VRS SBM 超效率模型测度农业现代化效率,实证检验不同地区间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效率的内生关系。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效率之间相互促进,东部地区两者相互推动效应较小,中西部地区短期内有所波动,而长期表现较为显著的相互推动关系。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农业现代化;效率 中图分类号:F0631 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全球化和农业市场化的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渗透于农业生产的整个链条之中,并将在传
2、统农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发挥实质性作用。 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许多文献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总结,主要有以下认识和结论。随着生产中服务内容的不断增加,农业内部必然分化出专业的服务部门,其中生产性服务业逐步演化为农业产出过程中的直接投入作用于农业效率1。在不发达国家中农业对经济增长仍发挥着主导作用,而研发、推广以及信息等相关服务业是农业生产力增长的关键因素2。农业中间业务服务部门能深化农业分工,培育差异化优势,改变传统交易模式,从而推动形成本地化生产综合体3。生产性服务业发挥着“黏合剂”的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实现专2业化分工并高效整合产业链;其作为农业生产的中间投入要素,
3、通过外溢效应提升农业获利能力和减少效率损失。生产性服务业是人力资本以及知识资本的载体,培育了农业差异化和低成本的竞争优势。此外,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之间存在着客户与供应商的关联,由此使得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协同定位效应4。随着产业耦合的不断深入,生产性服务业由最初的挤占农业资源开始进入反哺农业发展的阶段,推动农业系统形成高效、有序、稳定的结构,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生产性服务业能为农业拓宽融资和物流渠道以及提供技术支持,深入渗透于农业产业链中,是农业效率提升的加速器和保持农业优势的关键所在5。此外,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信息、资本、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农户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意愿也随之增强,建立多
4、层次、多元化的供给体系能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能使农业效率稳步提升,从而推动农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农村的繁荣。比较利益偏低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显著问题,发展乡镇生产性服务业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动力,从而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加快农村城镇化的步伐6。我国农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处于较低水平且稳定性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充分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在农业生产体系中的协调作用,提高其服务能力将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7。本文将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效率的作用机制,同时基于非导向 VRS SBM 超效率模型测度农业现代化效率,并实证检验
5、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效率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 一、模型构建 3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面临着难以突破的瓶颈,多方面矛盾凸显,主要表现在农民文化程度普遍偏低,难以满足建设现代化农业专业团队的要求;农业技术、管理制度创新性不强,难以提高农产品附加价值和市场竞争力;传统的小农分散式经营,难以适应庞大的市场需求、实现农业规模经济;过多地依赖于机械化、化肥化、水利化,对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负担,难以走上绿色现代化道路。 生产性服务业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路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农业生产的中间投入要素,其输送的资本及专业劳动力能为农业现代化生产提供知识、技术、信息密集型服务,加强农业生产的协
6、调分工。随着生产性服务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农业生产者更多地倾向于将生产之外的环节外包,这样可以克服信息不完全的难题从而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并能更加有效地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冲击。此外,生产性服务业的渗透能加快农业部门的技术革新和产业机构升级,进一步深化专业分工,增加生产迂回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生产性服务业能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科学技术、管理技术及现代信息,有助于打破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固有模式,转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传统路径,提高农业现代化效率,引导农业现代化走上绿色、高产、低能耗的道路。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借鉴 Ciccone、Hall8以及江静等9的研究,构建了如下理论模型来进一步探讨生产性服务业
7、对农业现代化效率的影响: 假设生产性服务业属于垄断竞争行业,其产品之间具有差别连续性和对称性,根据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D-S)垄断竞争模型,采用不变4替代弹性函数(CES)表示生产性服务业供给量 S,则: 由(9)式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为: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随着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则生产性服务业正向作用于农业现代化效率。 二、指标构建及分析 (一)农业现代化效率的构建及数据说明 农业效率的测度方法较多且发展较快,最初采用的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或农业产出率等直接指标,之后慢慢演变为基于前沿计量理论的效率测算,如随机前沿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等。本文引入非导向 SBM 超效率模型来构建并测
8、算我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现代化效率。 Charnes 等10人共同创立数据包络理论方法,并构建了基于规模收益不变的 CCR 模型;Bankers 等11提出了估计规模效率的 BBC 模型。但CCR 以及 BBC 模型为径向模型,无法解决对无效率的测量没有包含松弛变量的问题,Tone12提出 SBM 模型,有效地规避了上述问题,SBM 模型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即从距离函数的角度去考虑,被评价的 DMU 的投影点是前沿距离被评价 DMU 最远的点,但从被评价者的角度来看,希望以最短的路径达到前沿,SBM 模型提供的目标值显然与之相背。Anderson和 Petersen13提出超效率
9、模型,解决了有效 DMU 效率值最大为 1 的限制,从而可以对有效 DMU 进行进一步区分。Tone14提出 SBM 超效率模型,由于其得到的是被评价 DMU 由其他 DMU 构成的前沿的最小距离,所以弥补了 SBM 模型的固有缺陷。综上,非导向 SBM 超效率模型可以同时兼顾投入和产出、松弛变量、区分有效 DMU 等方面。 (二)农业5现代化效率测度结果及分析 基于非导向 VRS SBM 超效率模型估算的 2003-2012 年我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现代化效率结果如表 1 所示:各地区农业现代化效率随着经济周期的变化整体上呈现上下波动的趋势,上海、黑龙江、广东、海南、天津、江苏、
10、北京、福建的平均效率值大于 1,表明这八个地区已达到农业现代化发展前沿,农业部门的竞争优势明显。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区 2003-2012 年的平均效率值为 0772,其中,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效率最高,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末,平均值分别为1063、0736、0530。这说明东部地区已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电气化水平较高,而中西部地区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未形成完整联动的农业体系。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变量选取、数据说明 生产性服务业脱胎于农业生产,为农业企业及其他经济机构提供辅助服务行业涉及的领域主要有物流供应、金融支持、技术研发、咨询管理、批发零售、仓储流通等。本文将批发和
11、零售业、金融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研及技术研发和地质勘查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八个行业归类为农业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业。 基于现有的文献及有关研究,本文确定影响农业现代化效率的内生变量为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水平,外生变量包括农业产业化程度、农业政策环境及城镇化率。本文选取 2003-2012 年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6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各个变量的解释及数据说明如下:(1)农业现代化效率(AE):该指标基于非导向 VRS SBM 超效率模型测算得出。(2)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水平(AS):本文从人的专业化的角度分析
12、,专业化的人力资本能够促进形成农业竞争优势,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从而提升效率,本文采用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数与农业从业人数的比例为衡量指标。 (3)农业产业化程度(AI):本文以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例来反映农业产业化程度,根据我国对行业的区分,农产品加工业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机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以及橡胶制品业这 12 个行业,数据均来源于各省统计年鉴,为了保证数据的可比性,在 1978 年农业、农产加工业 GDP 指数的基础上换算出 2003
13、 年价的第一产业 GDP 指数,并以 2003 年为基期进行平减。(4)农业政策环境(AP) 。农业政策反映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本文选取中国统计年鉴中分地区财政支出中对“农林水事务”的资金为替代变量。 (5)城镇化率(URB):城镇化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规划,如划拨农业用地、实行户籍改制制度、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渠道来实现的,必然会对农村和农业产生影响。本文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反映城镇化率。 (二)模型构建及平稳性检验 为深入探讨各地区农业现代化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内生关系,本文将通过构建面板 VAR 模型度量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现代化效率的冲7击,面板 VAR 模型中的系统变量之间可以
14、通过形成脉冲响应函数来度量内生变量之间相互的冲击影响,面板 VAR 模型是一种结构式的经济模型,引入了变量之间的作用和反馈作用,并能解决个体之间异质性和截面相关性等问题。本文将构建的面板 VAR 模型形式如下: (三)协整检验 在变量之间存在平稳关系的基础上,下一步为检验 AE、AS 之间的协整关系,以验证两者在长期是否存在均衡关系。首先要估计协整方程,并据此分析残差序列的平稳性,根据 Hausman 检验,要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来分析内生变量及外生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见表 3。从回归结果可知,各变量的系数在不同的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检验,且拟合优度都较为理想,说明该模型显著有效。其中 AS、A
15、I、URB 的系数大于 0,即说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水平、农业产业化程度以及城镇化率对农业现代化效率的提升有正向影响的作用,而东部及中部地区 AP 的系数小于 0,表明农业政策环境对这两个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效率的提升有抑制作用。 各地区 AS 的系数分别为 0106、0064、0134,即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水平每提高一个单位,中部、东部、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效率分别提高 0106、0064、0134 个单位,该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人的专业性促进行业的专业性,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投入要素,其专业化分工的提高将作用于农业现代化效率、规模经济以及其他要素的生产率等。生产性服务业所提供
16、的物流供应、金融支持、技术研发、咨询管理、批发零售、仓储流通等服务渗透于整个农业产业链中,能帮助农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促进农业生产模式8及组织结构的转变,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但 AS 的系数较小,说明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现代化效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明显,这可能是我国分散的农户生产模式作用的结果,目前,我国农业土地规模经营比重较小,尚未形成完善的、分工明确的农业产业链,多以农户自行生产、自行销售的方式开展,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和产业集群,这些都抑制了农业现代化效率的提升。 各地区 AI 的系数分别为 0236、0150、0045,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的前向关联行业,吸收农产品作为其生
17、产的直接投入,能有效促进农业部门的专业化分工,并能引导资本向与之相关的农业行业集聚,从而推动农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而各地区农业产业化对农业现代化效率的影响程度不同,这是因为中东部地区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能与农业系统充分互动。URB 的影响系数均为正,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使得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扩大的市场需求促使农业部门效率的提高,而不断减少的农业用地使得提高农业现代化效率成为适应需求的重要途径,此外,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能增加农业部门的产出。 东部、中部地区 AP 的回归系数为负,对农业现代化效率的提升有负向的影响,但作用较小,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农业财
18、政支出的不规范化管理使得资金无法发挥预期的合力效应,并造成大量的重复投资,超出农业的实际承受能力,从而产生坏的“外部性” 。西部地区 AP 的系数为 0522,对于西部地区,农业仍发挥着支柱作用,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较高,使得公共资源的分配较为合理,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效率的提高。 9然后检验内生变量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结果显示从长期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这是因为农业现代化效率的提高意味着农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对专业化服务的需求扩大,反过来,生产性服务业渗透于农业将提高专业分工,从而对农业现代化效率有着正反馈作用。而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效率却不是生产
19、性服务业的格兰杰原因,可能在于西部地区目前的经济条件使得农业现代化效率的提高更多的是推动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而对其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尚不乐观,协整检验结果见表 4。 (四)脉冲响应分析及方差分解 基于内生变量平稳且协整的关系,构建面板 VAR 模型,从脉冲响应函数的收敛性出发,以滞后一阶为最优滞后阶数,同时,采用“Helmert转换”对内生变量及其滞后变量进行正交处理,消除变量间的个体效应。本文在考虑外生变量的情况下,将农业现代化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水平分别作为依赖变量,选取面板矩估计方法对面板 VAR 进行处理,估计结果如表 5。在滞后一期的情况下,AE、AS 互为解释与被解释变量,从东部
20、地区来看,估计系数均为正而数值较小,这是由于该地区已形成了成熟的产业体系,但农业所占比重较小,所以使得两者的互动并不明显;对于中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规模水平滞后一期对农业现代化效率有负向影响,而农业现代化效率滞后一期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作用较强,说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部门的生产、销售等环节未实现较为优化的衔接,反而抑制了农业的发展,而农业现代化效率的提高使得农业部门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更加旺盛,因而加快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10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有着相同的系数正负性,但相对较小,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两地区间不同的经济发达程度,所以西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反馈作用较中部地区弱。 本
21、文通过构建脉冲响应函数来更加具体地分析各内生变量之间冲击与响应的动态关系,选择的响应期数为 6, 并通过 500 次蒙特卡洛模拟,在 5%-95%的置信区间内得到脉冲响应函数的图像。结果如图 1 所示,其中(a) 、 (b) 、 (c) 、 (d) 、 (e) 、 (f)分别对应代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 AE 对 AS 的冲击响应、AS 对 AE 的冲击响应。可以看出,第一,无论是AS 还是 AE 冲击,AE、AS 所响应的程度都较小,并都在第一期达到最大值,但数值较小,随后期数开始缓慢下降,并最终趋于零的正向响应值,说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东部地区农业现代化效率的作用较小,难以形成明显的双向反
22、馈效应;第二,对中部地区来说,AS 对 AE、AE 对 AS 的冲击在前四期均未引起较为明显的相应,之后两期的波动较大,但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具有长期性,说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效率在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开始相互作用,并加快彼此的增长;第三,西部地区的脉冲响应波动较为明显,说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农业现代化效率之前能相互产生较大影响,且从长期来看趋势为正,说明在西部地区服务业发展不足、农业支撑经济的情况下,生产性服务业能较显著地影响西部地区农业部门的发展,反之亦然。 本文通过进行方差分解来考察更长期的农业现代化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结果如表 6 示。表 6 分别列出了第 10 个以及第 20 个预测期的方差分解结果,可以发现,第一,农业现代化效率与生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