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究摘 要:“新常态”是我国经济转型需要达到的一个新目标。我国只有形成新的发展动力才会形成常态的经济态势。发展“新常态”的两个基本要求是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调整市场需求,增加消费比重。要加强这两个方面的转变就需要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收入分配的基本功能就是增加消费比例,鼓励创新。但是就现在的收入分配制度来看,这两个方面还存在着改进与发展的空间。因此,有必要讨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中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究 中图分类号:F1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006-
2、03 一、经济新常态及收入分配制度相应的改革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最初生产力在较长的时间里处于极为低下的水平,在生产的积累和社会的分工达到一定的水平后,才大大加快出现国家和阶级。进入近代后,生产力不断突破,社会发展进程大大加快,工业革命、信息革命等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经济文明的发展,我国在近四十年的改革开发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万众瞩目。 伴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新的阶段, “经济新常态”这个新术语应运而生。2008 年爆发了国际金融危机,在 2008 年之前全球的经济状态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为是“大稳定”旧常态阶段。而之后全球经济则进入了被学术界2称为“新常态”的阶段。 最早提出“新常态”概念的是美国太平
3、洋投资管理公司总裁穆罕默德?埃尔?埃里安,他用这一概念来描述金融危机过后将来西方世界的经济走向。 “新常态”所描述的经济形式是西方经济在金融危机后几乎不会回到以前的经济体,不能维持经济持续增长的辉煌日子,将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会变得缓慢,工人失业率不会降低,国家企业债务也保持在较高程度的一种发展形式。在此我们可以将“新常态”理解为经济社会的一个发展阶段,但是它的描述还缺乏其中的新机制。 从 2014 年初期, “新常态”这个概念在国内逐渐为人熟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提出使用。在 2014 年 11 月北京召开的 APEC 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新常态”这一概念做出了全面的解释。他
4、解释了“新常态”的特点是:一是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二是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服务业和市场需求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因素,城乡经济差距逐渐缩小,居民的收入提高,经济增长的成果将更多地造福广大人民;三是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将主要为创新驱动,而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将成为辅助因素。这里所讨论的经济“新常态”和在金融危机后讨论的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态势是不同的,我国国内使用的“新常态”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发展状态,还包括新阶段这样一种新的发展机制,即经济增长速度会有所下降。但是在这一阶段中,比经济增长更为重要的是完成经济增长的结构转型和动力转变。所以在新的发展阶段,如何建设“新常态”是需要我们探究的重点。 纵
5、观我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主3要因素就是投资和外贸,但是金融危机过后,这些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逐渐显得“力不从心” 。当前我国的产品过剩积累,劳动力红利不断缩水,外贸环境逐渐恶劣,难以建设经济发展的“新常态” ,所以在新的时期我们要创新技术,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重新创建经济发展的动力。 二、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适应新常态的改革 (一)分配制度的目的和功能 分配制度的目的都是将经济收入分配到个人、企业和政府三个经济主体。分配制度的功能:一是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生活需求就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基本的生活保障和较高的物质精神享受,保障人们的需求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二是
6、增强各经济主体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经济增长;三是拉动市场内需,促进社会生产和社会再生产。 (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发展历程简要概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也不断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改革开放前,为了加快工业化和实现生产目标,收入分配主要偏向政府和企业,在城市人们的工资较低,而在农村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也较低,而且不允许个人投资和私营企业经济形式的存在,但是这样的收入分配制度挫伤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也没能达到积累财富、增加投资和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的目标。 在改革开放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不断深入,城市允许个体经营,国有企业放权允许私有企业的存在,在农村则实行
7、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些变革改变了以往的收入分配比例,国民收入偏向个人,由 1978年的 45.2%上升到 1984 年的 61.3%。企业收入也不断增长,政府收入与4之前相比则明显下降,由 1978 年的 40.6%下降到 1984 年的 29%。在 1984年之后,经济体制改革再次深化,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蓬勃发展,国有企业也做出了相应的变革,职工收入提高,农民收入随着乡镇企业的兴起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居民收入不再单一而是呈现出多样化。直到政府在 1994 年推出分税制,政府收入一改下降的趋势,进入快速增长期,企业收入依然保持稳定增长,而居民的 GDP 比重则不断下降。 收入分配制度导致收入
8、格局变化,积累引起一些问题,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劳动份额降低,人民收入差距增大,而且政府收入与企业收入挤占了个人收入。而收入再分配中,国家财政税收增长快速却不意味着税收对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力度增大,也没有在社会公共事业上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的收入分配现实使得居民收入差距持续增大,其起到的调节功能越来越弱。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挫伤人们生产活动的积极性,降低消费需要,这样的市场需求不能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动力。当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后,我们应当加快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来适应“新常态”的经济发展形式。 (三)收入分配制度适应“新常态”的改革 1.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为“新常态
9、”的经济增长模式注入新的动力。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增长迅速,经济增长的主要带动力是投资,投资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是十分显著的,投资带动经济飞速发展的模式在我国改革开放初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时是非常适用的,再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使得经济增长在投资的带动下保持了高速度。然而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时,这种5以投资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就显得难以继续,所以在接下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寻求新的动力来带动经济发展。而从经济结构来看,能够稳定持续带动经济发展的便是消费。要形成消费带动经济增长就需要调整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增强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居民生
10、活质量,增强人们的消费水平。 2.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为“新常态”的经济结构指明方向。改革开放后,生产要素的量的积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主导性的作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积累和发挥作用,推动着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要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下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升级从“量”的积累方面着手更加有效。要进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就需要将生产要素重新配置和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损失,而且改进的效果也不一定会达到预期。所以,要减少这种调整的阻碍就需要建立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结构。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精神需求和物质享受方
11、面的消费也会相应地提高。 3.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用创新来驱动“新常态”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开放后,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对于我国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发展到今天,许多生产方面的核心技术依然由发达国家掌握,我们只能高价从国外进口成品。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所以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下,技术的创新是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的问题。而技术的创新也需要新的动力机制,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6度,可以建立激发人们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 三、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2、收入分配制度就是按照一定的分配比例将国民生产总值分配给政府,企业和居民。分配制度的不同和一定的内部调整都会影响三者所占的分配比例。自 1994 年以来,收入分配制度中政府和企业的收入比例提高保持稳定的增长,居民的收入比重不断降低。提高居民收入在收入分配制度中的比重需要在初次分配中,提高劳动者的收入,在再分配中减少劳动者的赋税,并在公共建设上例如医疗保障、退休制度等向居民收入倾斜。 (二)缩小收入差距 收入差距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否合理,缩小收入差距是在“新常态”经济模式发展过程中对收入分配制度提出的要求。在经济改革初期,要瓦解人们在集体经济下滋生的懒惰浪费情态,激发人们
13、生产劳动的热情,实行了允许一部分人先富,由先富带动后富的经济政策。在这种政策的鼓励下,人们迸发了无穷的生产潜力,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人们的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进步。但是,这样的经济政策鼓励了个人致富和集团利益的固化,导致了收入差距持续增大。在“新常态”的发展形式下,要利用收入分配制度调节居民收入,只有缩小收入差距,才能为社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做好铺垫。 (三)收入分配要向科学技术创新人才倾斜 7科学技术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源泉,只有掌握国际先进技术在产品市场上才具备强大的竞争力。而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技术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靠国外技术的引进,但随着国外发达国家对核心技术控
14、制的不断增强,将来生产对技术创新依赖的逐渐增强,我们就必须要充分意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鼓励我国科技人员积极进行科学技术的创新,增强收入分配中科学技术创新人才的收入比重,在财富的初次分配中,提高知识技术人才的收入,在再分配的过程中,减轻知识技术人才的赋税,并且要创建科技创新财政鼓励机制,对科学技术进行激励和奖励,形成科技创新型社会。 (四)依靠政府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任何制度的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触及固有利益的一方,引起一些不满和矛盾,所以在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时候,政府要承担起调整利益分配的责任。 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通过调整税收杠杆,将国
15、民生产总值向居民倾斜,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拉动消费需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关键问题,市场应该主导资源配置。所以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时,要通过简政放权来转变政府职能。 简政放权可以避免政府对微观经济过多的干预,激发市场的主导效应,减少其在干预经济过程中的支出,推动分配制度的改革。减少政府在收入分配制度中所占比重,还可以帮助政府挖掘出新型的债务制度,通过这种债务制度增加政府的暂时性收入,增加投资,使得人民参与到8政府财政的监督。 在增加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的同时要缩小收入差距,所以政府要制定合理完善的就业措施,促进就业,提高中低层人民的生活水平,鼓励中小型企业
16、的发展,发挥其在帮助就业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通过调整税收对收入分配中政府、企业和居民所占比重进行调节;增加公共福利支出,为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做出最大贡献。 激发科学技术人员在生产技术上的创新,需要政府为其提供优良的研究条件、实验室、实验基地、实验资金等都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国内要建立完善公正的科技创新型奖励机制,激发人才进行科技创新的热情,对其呕心沥血的科学成果给予肯定和奖励。 四、结语 建设中国经济的“新常态” ,进行的经济、结构、创新方面的改革主要是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这些能够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在一定程度上都与收入分配制度相关,就目前的收入分配制度来看,只有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
17、适应“新常态”的发展要求。 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建立以消费需求为基础带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前收入分配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改变收入差距较大的现状,通过调整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来增加劳动者收入,增加公共福利建设。 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有利于鼓励科学技术人员进行科技创新,建立创新型社会,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科学技术的推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 9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减少收入分配不公现象,打破旧的利益团体,提高国民整体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 常兴华.从改革传统的分配制度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出台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演变和政策评述J.中国物价,2013, (6). 2 新常态,中国经济结构性减速 全球进入“改革竞争期”专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EB/OL.今日中国,2015-01-20. 3 福林.经济转型亟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J.学习月刊,2015, (3). 责任编辑 刘娇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