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08KB ,
资源ID:1911241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91124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一种减小VDMOS反向传输电容的新结构.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一种减小VDMOS反向传输电容的新结构.doc

1、1一种减小 VDMOS 反向传输电容的新结构摘 要:利用高能离子注入与 JFET 注入结合的技术,设计了一款可以减小反向传输电容的 P 阱深结新型结构 VDMOS 器件。深结扩散提高了器件的击穿电压和稳定性,更短的栅极减小了形成反向传输电容的有效多晶硅栅长度,电容面积的减小从而降低了 VDMOS 的反向传输电容,同时优化 JFET 注入来解决由深结导致导通电阻增加的矛盾,采用 A T H EN A 和 A T LA S 工具对器件参数仿真优化。芯片流片测试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结构能有效减小 VDMOS 的反向传输电容、提高开关速度和动态性能。 关键词:VDMOS;深结;高能离子注入;反向传输电容

2、引言:功率垂直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VDMOS)比双极型功率器件开关速度高、输入电阻高、驱动电流小、频率特性好,已广泛应用于高频功率电子技术领域1。VDMOS 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在开关电源中作为开关器件提高系统工作频率,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的提高可以有效较少电源体积和重量,同时降低开关损耗。但提高开关工作频率则要求 VDMOS 有快的开关速度,而 VDMOS 的开关速度主要是由它的本征电容和寄生电容决定23。电容的充放电过程是限制其开关速度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反向传输电容,它的米勒效应对器件的开关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开关速度起支配作用。因此在 VDMOS 设计中减少反向传输电容就显得格外重

3、要。 2为减小反向转换电容,研究学者提出了一些 VDMOS 结构。文献提出在 VDMOS 中间区域断开多晶硅,同时在断开处注入 P 型区,改变 VDMOS栅极下耗尽区的形状,然而这种做法需要增加工序和精确严格的工艺控制,比较复杂也提高了芯片成本。文献报道用二氧化硅将栅极多晶硅从中分成两部分然后在氧化层正下方的外延中注入一层与外延相同的高浓度杂质,这种做法降低了栅电荷,然而增加了导通电阻。因而对于高压高频 VDMOS 解决寄生电容、导通电阻和器件耐压三者的矛盾,目前还是设计上的一个难点。 本文提出一个新的 VDMOS 结构,降低了反向传输电容,优化导通电阻,同时提高耐压稳定性。首先介绍了反向传输

4、电容减少原理;其次设计了新结构 VDMOS,并对参数优化仿真;最后对流片制造出的新器件进行相关电特性测试。 二、器件设计与仿真 基于上述理论分析,本文采用高能量离子注入的方法,将 P 阱扩散为深结,获得短栅结构,减小了多晶硅栅长度,那么对形成反向传输电容起作用的有效多晶硅栅的长度也会减小,在相等栅极宽度(W)下 Cgd (ox) 和 Cdg (dep )的电容面积减小,则 Cgd (ox) 和 Cdg (dep )都减小,因此,反向传输电容 Cdg 大大降低。本文选用耐压为 600V 级别的传统 VDMOS 结构器件基础上设计新器件,其结构剖面图如图 2 所示。图 2 新 VDMOS 结构 (

5、一)P 阱结深的影响。P 阱结的深度对器件耐压、导通电阻、元胞3间距都会有影响。高能离子注入的横向扩散比普通离子注入明显,因此在获得同等有效沟道长度(即有效栅极)的情况下,可以将多晶硅长度做的更小,这样元胞面积也可以减小,芯片利用率提高,从而降低器件制造成本。为了防止横向扩散过大,导致元胞重叠 JFET 区域消失,需要选择适当的 P 阱注入窗口和退火条件,在不改变其他参数的基础上,本文 P 阱注入窗口选为 2um,通过改变 P 阱注入的时间长短来获得不同深度的 P 阱结深,注入时间则越长 P 阱越深,采用 ATHENA (工艺模拟)和ATLAS(器件模拟)工具进行仿真,仿真得到结果如表 1 所

6、示。 表 1 P 阱结深的影响仿真结果 从理论上分析,P 阱结越深,元胞间距(cell spacing)则越小,当漏极加偏压后,P 阱/N-外延耗尽区将迅速连起来类似于平面结,使得器件耐压比较理想而且稳定,表 1 的仿真结果也很好的验证了这点。但是单元间距减小会使的 JFET 效应增强8,导致 JFET 区的电阻急剧增大,影响了器件的驱动能力,即表 1 中显示导通电阻偏大,所以需要对 cell spacing 进行优化仿真。 (二)优化 JFET 离子注入。通过 JFET 的离子注入可以改善导通电阻的特性,根据表 1 选取 P 阱离子注入浓度为 5E14cm-2 ,退火为1200 100min

7、 N2/LwO2 的条件下。选用不同浓度的 JEFT 离子注入,仿真结果如表 2 所示。从表 2 中也可以看出,JFET 离子注入越大,可以更有效的降低导通电阻,但一定程度也会影响到器件耐压值,综合考虑最终选取 JFET 注入时的浓度为 2E12cm-2。 表 2 JFET 离子注入的影响仿真结果 4(三)有源区注入窗口( LW) 、栅极长度(LP)的优化。当元胞(cell)长度、面积、各掺杂浓度相同的情况下,影响耐压的参数主要是有源区的注入窗口910(LW) 、栅长(LP) ,对 LW、LP 的不同参数优化组合仿真结果如表 3 所示。从结果中分析,由于 P 阱的注入窗口宽度 2um 不变,其

8、横向扩散也不变,所以 cell spacing 没变,导通电阻也没变。选取 LW =5.8um, LP = 5.2um 时器件耐压最大。 表 3 LW、LP 优化结果 (四)工艺流程与模拟仿真。主要工艺流程设计如下: 图 3 VDMOS 主要工艺 模拟 VDMOS 基本工艺和器件结构参数设计如下:N+衬底为电阻率0.01 欧姆,N-外延层掺杂浓度为 2.19E14cm-2,厚度为 52um;JFET 注入离子浓度为 3E12 cm-2,P 阱离子注入浓度为 5E14cm-2,在 500keV 能量下注入,且退火条件为退火条件 1200 100min N2/LwO2,P 阱深结扩散为结深 6um

9、;LW = 5.8um、LP = 5.2um,N+有源区或 N+漏区的离子注入浓度 5E16 cm-2,N+有源区或 N+漏区的结深为 0.5um。 图 4 击穿电压仿真对比结果 图 5 栅电荷仿真曲线 通过 TCAD Silvaco 软件进行仿真,并与传统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击穿电压仿真对比结果如图 4 所示,其中红色为新结构曲线,绿色为传统结构曲线,新器件的 BVDSS=708V,而传统 BVDSS=686,说明新器件耐压更理想。栅极电荷仿真结果对比如图 55所示,曲线中间水平线段的长度表示 QGD 的大小,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新结构器件的密勒电容远小于传统器件的密勒电容。 三、实验流片测试

10、与分析 基于上述 VDMOS 器件的结构以及工艺参数,该芯片在福顺微电子公司进行初次流片与测试,版图设计如图所示。 图 6 新 VDMOS 版图 对器件进行显微拍照得到 SEM 图,如图所示,从 SEM 图可以看出新器件的 cell pitch 为 11um,其中有源区注入窗口宽度 LW5.86um,栅长 LP5.14um;P 阱结深约 5.77um,为深结扩散,在栅下的横向扩散仅为 2.6um 左右。 图 7 新器件 SEM 图 对新 VDMOS 器件的击穿电压特性进行测试,结果如图 8 所示,击穿电压达到 700 左右,符合理论设计。导通电阻测试结果如图 9 所示,VGS=10V,ID=6

11、.5 时候,导通电阻只有 0.33 欧姆,是非常小的了。反向输出电容测试如图 10 所示,在 VDS= 25 V, VGS= 0V, f = 1MHz 测得反向输出电容( Crss)为 8PF,比改进前的传统器件(反向传输电容为 13PF)降低了 33.3%。目前市场上主流耐压 600V 级别的 VDMOS 传输电容普遍在 11PF-25PF,可见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很好的降低 VDMOS 的方向传输电容,同时不影响耐压和导通电阻的特性。 图 8 导通电阻测试结果 图 9 电容测试结果 四、结论 6本文提出一种高能离子注入形成深结 P 阱的 VDMOS 器件新结构,获得短栅从而减小了反向传输电容

12、,同时采用 JFET 注入的方法来解决导通电阻增加的矛盾,用 TCAD 软件对元胞间距、LW、LP 参数进行优化仿真。流片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测试结果表明反向传输电容只有8PF,与传统 VDMOS 结构(13PF)相比大大降低了,提高 VDMOS 器件的开关速度。从测试图形中可以看出,在参数优化的条件下,器件结构不仅具有较为理想的高击穿电压,而且其导通电阻比较低,可见该器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郭丽莎,夏洋. 一种减少 VDMOS 寄生电容的新结构.现代电子技术J.2009,20(4):200-202 2 肖志强,向军利,衡草飞. 减小 VDMOS 密勒电容和反向恢复电

13、荷的研究.微电子学,2005,35(3):305-307. 3 张鹤鸣,李跃进,戴显英. 减小 VDMOSFET 反向传输电容的研究J.电子学报,1998,26(8):69-71. 4 陈利,李开航,郭东辉. 一种适用于高低压电路单片集成的LDMOS 器件. 微电子学.2006,6(36):837-842. 5 周杰,陈利,郭东辉. 基于 STI 工艺的高压 LDMOS 器件设计与优化.中国集成电路,2010,12:46-52. 6 戴显英,张鹤鸣,李跃进,李伟. 功率 VDMOS 开关特性与结构关系J.电子学报,1988,25(1):98-101. 7 刘侠,孙伟锋,王钦,杨东林. 高压 VDMOS 电容的研究.电子器7件,2007,30(3):783-786. 8 魏麟. 一种提高 Power VDMOSFET 栅电荷性能的新结构.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5,22(8):141-143.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