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研究与就业兼顾的理论经济学硕士人才培养机制分析摘 要:研究与就业的矛盾是当前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矛盾。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研究与就业兼顾的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的核心。研究生研究兴趣是研究与就业兼顾的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基础,因此,完善导师负责制度是保证,学校保障制度是支撑条件。 关键词:理论经济学硕士;培养机制;研究;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083-03 引言 研究与就业的矛盾是当前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主要矛盾。做学术研究是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的职责所在,但在当前就业激烈竞
2、争的大背景下,研究生主要是为了就业做准备,如考各种证书、参加各种招聘会和较长时间的实习等,完成学业大都应付了事,课程论文抄袭现象严重,真正用来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很少,毕业论文质量也就很难提高。但是,尽管毕业论文的质量不高,但研究生最终都能顺利毕业。为了缓和研究与就业的矛盾,国家对硕士研究生已经进行分类,即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并削减学术型硕士的招生规模,扩大专业硕士的招生规模,但研究与就业矛盾仍始终很难解决。 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研究与就业兼顾的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核心。关于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内涵界定,2常顺英等(2006)认为,研究生的创造性就是能够产生独特的、
3、现实的、有社会价值产品的多种能力与优良人格特征的整合,包括研究者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创造性人格等,其中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因素1。如何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Lanser(2000)认为,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首先是教与学的合作关系,应加强在创新思考和研究方面的合作2。安冬平(2007)认为,研究生教育过程对其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课程设置、科研实践训练、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创新氛围3。王国建(2013)认为,课堂教学是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应从探索教学模式、结合科研活动、引导文献阅读和改革考核方法等方面入手4。刘晔(2014)认为,研究生创新能
4、力培养机制改革应着重开展研究方法论培养,加大校际和校企合作力度,从系统工程角度开展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工作5。黄秋波(2015)认为,遴选出科研创新能力强、作风正派、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科研生活环境的导师,对提高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6。本文认为,人类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实践阶段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不一样的,大学毕业以前基本属于模仿阶段,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在个别学生体现,进入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后,培养硕士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重在突破模仿。因此,硕士研究生的创造性就是在专业研究方向上突破模仿,产生独特的研究点,在研究点上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技术路线。培养硕士研究生创
5、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培养研究生研究兴趣是基础,完善导师负责制度是保证,学校保障制度是支撑条件。 3一、目前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研究生缺乏浓厚的研究兴趣 理论经济学著作浩如烟海,有些甚至晦涩难懂,学者必须能沉下心来认真翻阅、仔细推敲,立足当时的历史背景并联系现实问题探索思考,才能学有所成。但是,在当前就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愿意花时间学习、思考的研究生较少,对理论经济学有浓厚研究兴趣的研究生更少。实际上,学好理论经济学,夯实研究基础,对于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个人自身素质都有好处。但为何研究生不愿学习研究呢?主要原因有:一是主观原因。大部分人都
6、不会对理论经济学感兴趣,所以理论经济学专业是冷门,许多研究生选择学习是为了顺利进入硕士阶段获得硕士文凭。二是客观原因。研究生进入硕士阶段学习时会有一个时期是研究方向的盲区,如果导师没有及时引导,或没有较好的学习氛围,这个盲区会一直延续到毕业,最终研究生对理论经济学的学习还是提不起兴趣。 (二)遴选制度缺乏阳光透明 目前,高校的硕士招生有较大的自主权,硕士研究生的遴选制度受人为因素干预较多,评价指标难以统一,主要是“软性”指标。例如,同一所大学的各个二级学院所立的门槛基本由自己决定,有些要求学生来自 985 或 211 大学,有些则没有要求,就算有要求,遇人情则无要求;有些学院强调导师选学生,有
7、些学院则强调学生选导师,遇人情也无要求。由于遴选制度缺乏阳光透明,少部分对理论经济学有浓厚研究兴趣的学生可能无法进入硕士阶段学习。高校硕士招生有较大自主权应是历史的进步,为何却成了遴选制度缺乏阳光透明的根本原因?笔者认为,4高校硕士招生有较大自主权不是遴选制度缺乏阳光透明的根本原因,遴选制度缺乏阳光透明的根本原因应是缺乏统一的客观评价体系。遴选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人情招生埋下隐患。 (三)导师负责制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 以科研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模式,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一些导师片面理解为只要抓好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就行了,而许多高校评价导师绩效也以科研为主,对研究生的育人责
8、任视为可有可无的事情,对研究生就业认为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在奖惩措施上,有严厉的惩罚措施但却缺乏有力的奖励措施。学术不端行为已经严重影响高校的声誉,为此,2009 年 3 月 19 日教育部发出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高校把惩治学术不端行为作为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措施。针对硕士研究生的学术不端行为,高校有严格的惩罚制度并连带对导师的惩罚。但是,由于没有同时对导师有力的奖励制度,奖励以科研项目为重点,奖励项目少金额低,一视同仁的津贴发放不仅没有调动导师认真指导,反而鼓励导师多带多得,从而降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此外,由于实行单一导师负责制,学校也没有相应的措施鼓励其他导师指导其他研
9、究生,许多研究生很难获得参与其他导师教学、科研活动的机会。 (四)学校保障制度不健全 目前研究生专业奖学金未能保证研究生学习费用支出,造成家庭经济压力大,以致一些研究生寻找上课的机会,或者研三一年时间处于打工状态。我国研究生导师资助制是在导师负责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导师对参加其科研的研究生提供一定金额的学费和生活补助。但是在具体5的实践过程中,文科专业导师资助制存在重重困难。主要原因有:一是获得课题支助难,课题经费少。申请纵向课题尤其是高端课题成功率很低,即使申请成功,研究生获得劳务支助也很少;申请横向课题基本靠导师的关系获得,对许多导师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二是课题完成较困难,课题经费的获得不
10、可持续。纵向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 23 年,横向课题的研究周期一般 12 年。由于导师都肩负教学任务,一年级研究生基本无法帮助导师完成课题,三年级研究生要写毕业论文和找工作也基本无法帮助导师完成课题,而二年级研究生中能理解导师研究内容的少之又少,因而在研究周期完成课题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为了保证能连续获得课题资助,导师不断申请课题,就会出现同时主持几个课题的情况,而这又使导师完成课题研究难上加难,导致延期甚至终止研究。 二、研究兴趣是研究与就业兼顾的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 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育家皮亚杰也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都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
11、的。 ”研究生有研究兴趣才能进行创新研究。虽然创新研究有利于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然而创新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研究生研究兴趣应贯穿于研究生培养过程。培养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兴趣从遴选环节开始,遴选具有扎实经济学基础知识和有研究兴趣的研究生。进入培养环节后,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须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支撑,通过激励机制、考核机制、保障机制、扶持机制完善导师负责制度和健全学校保障制度。通过研究生、导师、学校三大主体充分发挥作用,以物质和精神6双重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的研究兴趣,以保障机制和扶持机制减缓研究生家庭经济压力而带来的就业压力,使研究生有更多时间开展研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找
12、到突破点,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技术路线,从而尽快参与导师项目或自己主持项目并获得研究成果。即使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没有考博或进入科研机构,良好的素质和能力也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探索研究与就业兼顾的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机制制度保证 (一)创新遴选制度,遴选具有研究兴趣的研究生 创新遴选制度就是要建立研究生遴选统一的客观评价体系,克服人情招生。理论经济学硕士遴选统一的客观评价体系首先是生源本科阶段的理论经济学专业标准。一般来说,学生在本科阶段基本已确立专业意识,而且专业被认为是就业好坏的砝码,如应用经济学专业好找工作,理论经济学专业不好找工作,所以许多通过保研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的学生
13、都选择应用经济学专业。目前在全国许多高校本科专业中的经济学专业实质就是理论经济学专业。如果经济学专业的学生能继续选择理论经济学专业,那他大体是有研究兴趣的。理论经济学专业的本硕连读是能遴选具有研究兴趣研究生的重要制度措施。通过经济学的本硕连读,很好完成经济学本科阶段学习并进入硕士阶段学习的研究生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也会有较浓厚的研究兴趣。其次,强调生源本科阶段的985 或 211 学校标准。学习理论经济学需要个人有学习兴趣,更需要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985 或 211 高校本科、硕士、博士的专业设置完善,科7研氛围浓厚。本科阶段已有较多学生参与专业研究,有志于专业研究的学生能看到将来自己的
14、发展道路。再次,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标准。在三年的学习期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研究生顺利完成学业,开展科学研究的保障。在研究生遴选阶段,无论是导师选学生还是学生选导师,学生都应该有各种渠道如教师信息网、面试等充分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导师也能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尽量匹配一致,缩短学生研究方向盲区的时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的主体作用,尽快突破模仿,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完善导师负责制度,涌现关注研究生研究与就业的导师 完善导师负责制度就是要建立导师、导师组对研究生学术、育人、就业等奖惩措施,发挥导师、导师组对研究生的影响力。首先,要完善导师奖励制度,使导师资助制能真
15、正践行。加大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学术、育人、就业等方面的奖励力度,鼓励导师对参加其科研的研究生提供一定金额的学费和生活补助,有条件的导师组可率先实行导师资助制,制定统一的起点,学校应对积极资助的导师给予一定奖励。其次,发挥导师组的作用,克服单一导师制的不足,鼓励研究生交叉参与所有导师的教学、科研活动。导师组是同一专业的导师集合,有利于科研的团队合作,但长期以来,导师科研都是各做各的,很少进行科研交流,实力强的导师连续不断获得项目,而实力不强的导师很难获得项目资助。建议增加对优秀导师组的激励,鼓励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学术、育人、就业等方面的团队合作,在此基础上,研究生交叉参与所有导师的教学、科研活动,有
16、利于多角度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再次,在激励8机制、考核机制、保障机制、扶持机制等基础上完善导师负责制度。激励机制、考核机制、保障机制、扶持机制形成研究与就业兼顾的理论经济学硕士培养机制,充分发挥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的主体作用,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三)健全学校保障制度,造就有良好就业前景的研究型大学 健全学校保障制度就是在激励机制、考核机制、保障机制、扶持机制等基础上充分发挥学校的保障作用,造就有良好就业前景的研究型大学。许多高校都谈研究型大学,对其理解就是科研要上去,鼓励教师申报国家“两基”项目,在国内外高等级刊物发表文章,对获得国家“两基”项目资助和在国内外高等级刊物发
17、表文章给予重奖,科研变成只有少数人才做的事情,而研究生育人、就业等变成无足轻重的事情。随着硕士研究生的扩招,研究生育人、就业等问题逐渐显现出来,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就业竞争越来越大,研究生培养机制存在问题、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成为不争的事实,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也呈现萎缩趋势。只有全方位关注研究生学术、育人、就业等问题,解决研究生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保障机制、扶持机制,在此基础上才能健全学校保障制度,加大学校保障力度,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在全面和有力的学校保障制度下,研究生、导师、学校三大主体充分发挥作用,才能解决研究与就业的矛盾,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教育也才有发展的春天,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落实。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