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二、 教学目标:1. 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2. 理清课文思路和线索。3. 把握文章主题。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引导学生掌握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情的方法。2. 启发学生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3. 背诵精彩段落。四、 教学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思考五、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自学质疑1. 导入: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听亲身经历过这次翻
2、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的故事吧!2. 检查预习(活动一)(1) 读准字音:骨碌 酣然入梦 蜷 缀 呜咽 澎湃(2) 了解作者(二)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1. 整体感知:(活动二)a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b 带着问题读课文,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c 本文是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里?(学会概括)明确: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D 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要求学生跳读、勾画、概括明
3、确: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酣然入梦、观赏夜景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毫不畏惧、嘲笑敌机2 精读赏析(活动三)A 本文把红军战士的顽强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刻画得具体形象,靠的是生动的描写。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明确:动作、语言、场面、景物B 找出你认为景物描写最为精彩的一段,读一读。想一想:主要写了哪些景物?以什么为序?明确:“半夜醒来。 。 。 。 。 。 ”一段。写了星星、山峰、山谷。自上而下的空间顺序。C 所见景象给人什么感受?闻突出了什么特点?明确:庄严、奇伟,寂静D 可作者描写的却是各
4、种声音,这矛盾吗?明确:不矛盾,这是以声衬静的写法。E 找出语言优美的语句,进行赏析。明确: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象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象一口井。比喻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比喻、排比F 朗读这段景物描写,思考本段对表现中心有何作用?明确:表现了红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G 用喜欢的方式读本段,争取背出。(三) 当堂反馈训练用“以声衬静”的方法进行一段景物描写,50 字左右。教学点评:根据这篇课文特定的历史背景,我在课前利用多媒体进行了充分的情境创设,激荡起学生的感情;引导学
5、生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体会文中所寓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广度,把思想精华牢牢抓住,揭示阐发,启发学生深思并联系、扩展,增添感情浓度和知识趣味性;尽量发挥课堂教学多功能的作用,使思想、知识、能力、智力、情感相互影响,融思想、语言、认识能力、素质培养于一炉。我深深感到:首先教师上课要有激情(首先要读透文本,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 ,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这样才能寓教于情,熏陶感染学生;其次要会灵活地创造教学情境,用生动的语言、动人的形象、高尚的感情、深刻的道理吸引和感染学生,在这过程中变换提问的角度,引导学生咀嚼品味语句、交流讨论问题,从中训练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再次就是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教材中优美的语言、鲜活的红军战士形象、新颖的写作手法(如以动写静) 、深邃的思想境界(以苦为乐、全心感受大自然的恬美心境等) 、使人奋发的人生哲理,既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创造美!还有就是要利用好适当时机,拓展有关的内容,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打开学生的思路,放开学生的手脚, “欢迎质疑” 、 “欢迎发表与教材的不同见解” 、 “欢迎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 ,鼓励其独立思考、畅所欲言,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