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顾 勤,功能性消化不良(FD),功能性胃肠病,胃肠神经官能症,功能性胃肠病,罗马III标准,罗马工作小组/工作委员会 5年,18个国家87位代表努力的结果。,功能性胃肠病,Rome诊断标准的发展,FGID罗马II-1999 7类,A.功能性食管病(6)A1. 癔球感A2. 反刍综合症A3. 食管源性功能性胸痛A4. 功能性烧心A5. 功能性吞咽困难A6. 非特异性食管疾病,B.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 (3)B1. 功能性消化不良B2. 吞气症 B3. 功能性呕吐,C. 功能性肠病 (5)C1. 肠易激综合征C2. 功能性腹胀C3. 功能性便秘C4. 功能性腹泻C5. 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D.
2、功能性腹痛 (2)D1.功能性腹痛综合征D2.非特异性腹痛,E. 胰胆功能性病(2)E1. 胆囊功能障碍E2.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G. 儿童的功能性胃肠病(13),F. 功能性肛门直肠病(3)F1. 功能性大便失禁F2. 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F3. 盆底功能障碍,A.功能性食管病(4)A1.功能性烧心A2.功能性食管源性胸痛A3.功能性吞咽困难A4.癔球症,B. 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 (8)B1. 功能性消化不良- 餐后、上腹痛B2. 功能性嗳气症 - 吞气症 非特异性 B3. 功能性恶心和呕吐症 - 特发性、功能性、周期性B4. 成人反刍综合征,C. 功能性肠病 (5)C1. 肠易激综合征
3、C2. 功能性腹胀C3. 功能性便秘C4. 功能性腹泻C5. 非特异性功能性肠病,D.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1),E. 胆囊和SO功能障碍(3)E1. 胆囊功能障碍E2. 胆道SO功能障碍E3. 胰管SO功能障碍,F. 功能性肛门直肠病 (7) F1. 功能性大便失禁F2. 功能性肛门直肠疼痛F3. 功能性排便障碍,FGIDs新分类 罗马III 2006,成人 6类,G.新生儿和婴幼儿功能性疾病(7)G1.婴儿反胃G2.婴儿反刍综合征G3.周期性呕吐综合征G4.婴儿腹痛G5.功能性腹泻G6.婴儿排便困难G7.功能性便秘,H. 儿童和青少年功能性疾病 (10)H1. 呕吐和吞气症 H1a. 青少年
4、反刍综合征 H1b. 周期性呕吐综合征 H1c. 吞气症H2. 功能性胃肠病相关的腹痛 H2a. 功能性消化不良 H2b. 肠易激综合征 H2c. 腹型偏头痛 H2d. 儿童功能性腹痛 H2d1.儿童功能性腹痛综合征 H3. 便秘和失禁 H3a. 功能性便秘 H3b. 非潴留性粪便失禁,FGIDs新分类 罗马III 2006,儿童 2类,症状出现的时间,饱满嗳气恶心疼痛灼热胃胀N=346,1.61.41.210.80.60.40.20,0 15 30 45 60 75 90 105 120 135 150 165 180 195 210 225 240 长时间餐后时间(分钟),shops et
5、 al, Gastroenterology 2004; 126(Suppl.2):Abstract M1646,FGIDs新分类 罗马III 2006,FGIDs新分类 罗马III 2006,FGIDs新分类 罗马III 2006,FGIDs新分类 罗马III 2006,FGIDs新分类 罗马III 2006,FGIDs新分类 罗马III 2006,功能性胃肠病(FGID),返回,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餐后饱胀早饱上腹痛上腹部烧灼感,无可能解释症状的器质性疾病证据且过去3个月内出现症状,且诊断之前症状应出现至少6个月,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 症状位于脐上、胸骨下缘下、两侧锁骨中线内区域, 患者常
6、表现为不适感觉, 有些患者感觉组织器官受损, 有时患者无腹痛主诉而表现为特别不适;,上腹部烧灼感, 指症状位于脐上、胸骨下缘下、两侧锁骨中线内区域, 烧灼感主要指难受的灼热感;,餐后饱胀, 指食物长时间储留在胃内的不适感觉;,是指来源于胃十二指肠的症状, 并排除可解释该症状的器质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早饱感, 即进食不久患者即感到胃已充盈, 而不能进常规量的饮食, 以往常将这一症状描述为早饱, 新标准用早饱感, 用于强调进食过程中食欲消失。,功能性消化不良,标准: 就诊前至少6个月中症状至少持续3月,ROME III,餐后不适综合征 (PDS) 的诊断标准 必须包括以下之一,餐后饱胀不适
7、进食普通餐量后 一周至少发作数次,或,过早饱足 影响正常进餐量 一周至少发作数次,上腹痛综合征(EPS)诊断标准,必须包括以下条件:疼痛或烧灼间断性上腹部,至少中等程度,至少一周1次并且无,泛发性的或位于其他腹部或胸部等区域,排便或排气后可缓解,符合胆结石或Oddi括约肌功能紊乱的标准,标准: 就诊前至少6个月中症状至少持续3月,ROME III,进食相关的胃功能,胃排空延迟23%胃扩张的高敏感性35%容受性舒张受损40%,消化不良相关症状和进食 相关病生理机制,伴恶心,呕吐及餐后饱胀感伴腹痛,嗳气及体重下降早饱,及体重下降,Tack et al,Gastroenterology 2004;1
8、27:1239,非进食相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生理?,Samsom et al, Gastroenterology 1999; 116: 515Feinle et al, Gut 2001; 48: 347Tack et al, Gastroenterology 2004; 127: 1239Tack et al, Gut 2005; 2005: 54:1370,非酸性反流,非典型非糜烂性反流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幽门螺杆菌感染,小肠动力异常,十二指肠对酸或脂质高敏感性,胃节律紊乱?,感觉与动力的互动,改变感觉,动力异常,感觉调控异常,接受异常感觉,运动调控异常,异常的化学刺激,内脏高敏感
9、性,0,10,20,30,40,50,60,70,80,90,100,健康对照(n=15),器质性消化不良(n=10),功能性消化不良(n=15),患病率(患者%),敏感性正常高敏感性,Mertz et al, Gut 1998; 42(6): 814,变形计,压力选择器,Rome III 标准修正,时间设定 诊断前6个月有症状,近3个月病情活动分类种类 从7类增加到8类(28+17)分类改变 FD(2个亚型) IBS(4个亚型)标准更严 功能性胆囊和OS病,FGID时间设定的变化:罗马推荐诊断前至少6个月出现症状,且近3个月病情活动。罗马对FGID病程的限定是过去12个月内至少12周有症状。
10、诊断标准改变: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这个症状的复杂性和异质性,罗马III不再强调其为一个研究实体。相反,委员会推荐包括消化不良的两种情况:(1)餐后不适(应激)综合征和(2)上腹疼痛综合征。相对于罗马II标准“位于上腹部的疼痛或不适感”笼统而模糊的定义,罗马III对症状描述更直观准确,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上腹烧灼感。可与其他功能性胃肠病(FGID )重叠,如肠易激综合征(IBS),几点值得注意的变化,治 疗,流行病学,程度:,诊断FGIDs,轻 度 中 度 重 度,FGIDs的治疗流程,胃肠症状 精神心理 功能损害 以往治疗,医患关系和对疾病的教育,4-6W,4-6W,联合药物,换药或加药
11、,精神心理会诊,剂量,小剂量TCA 或SSRI、SNRI,对症、运动、减负和放松,心理障碍药物,认知行为治疗人际关系应激、放松、催眠,病史以病人为中心,非导向性非判断性仔细检查和费效比的进一步调查确定患者对疾病或症状的理解和关注合适解释疾病确定和对患者的期望作出切合实际的反应如果可能提出应激和症状可能的关系设置限度使患者进入治疗推荐患者应用某些治疗例如抗抑郁药长期随诊,病理因素与正气不足,脾胃气虚中气不足胃阴不足中阳虚弱,病机核心,胃失和降,辨证,治 疗,从方证入手,问题?,根据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表现,回顾以往所学的常用方剂。,邪实为主,柴胡、枳壳、白芍、川芎、香附、甘草肝气郁结(胁、脘、腹
12、痛、痛经,天将明而腰痛),香附、紫苏叶、陈皮、甘草外感风寒、内有气滞,香苏散和剂局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甘草、生姜、薄荷肝脾郁结,虚中夹滞(胁痛、眩晕、乳胀、月经不调、食少、神疲、寒热往来),逍遥散和剂局方,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金铃子、延胡索肝郁化热,气血郁滞(心腹胁肋诸痛),金铃子散圣惠方,理气,越鞠丸丹溪心法,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宽中八宝散赤水玄珠,藿香正气散和剂局方,香附、川芎、栀子、苍术、神曲气血火食痰湿诸郁(胸膈痞闷,吞酸呕吐,饮食不消),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气结津凝,阻于三焦(梅核气、胸满、喘、咳、呕、胸胁攻撑),苏子、砂仁、沉香、木香、槟榔、莱菔子、当归、牙皂
13、、黄酒送下七情郁结,胀满痞塞,藿香、紫苏、白芷、桔梗、陈皮、厚朴、大腹皮、半夏、白术、茯苓、甘草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调理津气,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干姜、半夏曲、枳实、厚朴、麦芽曲、姜汁炒黄连脾失健运,积滞内停,消导,化痰祛湿,二陈平胃汤和剂局方:陈皮、半夏、苍术、厚朴、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痰湿阻滞中焦,胃苓汤丹溪心法: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桂枝、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寒湿困脾(痞、纳呆、溏、泻、肿),温胆汤三因方: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甘草、生姜、大枣痰阻阻滞(呕、嘈、悸、眩、不寐、癫),半夏泻心汤类方伤寒论: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炙甘草、大枣湿热中阻,升降失调(
14、痞、呕、利)旋覆代赭石汤伤寒论:旋覆花、代赭石、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小柴胡汤类伤寒论: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邪踞少阳(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有身微热等等)小陷胸汤伤寒论:瓜蒌、半夏、黄连痰热互结心下左金丸丹溪心法:黄连、吴茱萸肝经火郁,肝胃不和(胁痛、胃痛、呕吐、吞酸、口苦),苦辛通降,温中散寒,理中丸类方伤寒论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中焦虚寒(吐利腹痛口不渴),良附丸医方集腋高良姜、香附寒凝气滞,丹参饮时方歌括:丹参、檀香、砂仁 (心胃诸痛),行气活血,失笑散和剂局方
15、:五灵脂、蒲黄,血瘀逐瘀汤类方医林改错:牛膝、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枳壳、柴胡、桔梗、甘草,正虚为主,香砂六君子汤类方鸡峰普济方: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脾虚气弱,湿痰气滞(痞满、纳呆、呕恶、泄泻),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干姜、半夏曲、枳实、厚朴、麦芽曲、姜汁炒黄连脾失 健运,积滞内停,健脾丸证治准绳:人参、炒白术、茯苓、甘草、山药、陈皮、砂仁、木香、山楂、神曲、麦芽、黄连、肉豆蒄脾胃虚弱,失于运化,补中益气汤脾胃论: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陈皮、当归、升麻、柴胡中气不足,清阳下陷之气虚不荣、不固、不摄、不举、不升、不达)(食少、面黄、神疲、形寒、自汗、易感、出血、下利、二便失禁、自乳、坠胀、脱肛、头昏、发热),益气,养阴,概念功能性消化不良? 罗马III的新标准 中医治疗从方证入手的思考,?,中医药在FD中的作用及价值如何理解和应用辨证论治,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