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从国际储备货币角度来说国际货币体系从 19 世纪末至今,经历了很多次的危机,也实行了多次的变革。2009 年经济危机又一次暴露出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改革的命运。本文从国际储备货币的角度审视出发,讨论了几种主流思路,并对人民币何去何从给出看法。 一、国际货币体系的历史发展 两百多年来,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牙买加体系即浮动汇率时代以及当前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度大约开始于 1880 年。1914 年第次世界大战后,金本位制宣告崩溃,这是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此阶段自由市场的古典理论占统治地位,国际金本位体系充
2、分体现了古典经济理论的思想。金本位制客观上限制了中央银行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从而使国货币的真实价值保持稳定并具有叫预测性。这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第黄金时代。 “二战”以后,建立了 1944 年到 1971 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即以美元为中心的金汇兑平价体系,核心内容是“双挂钩” ,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健全组织制度和约束机制的影响广泛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它本身存在些大的缺陷,最终宣告彻底瓦解。 2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很自然各个国家开转向自由浮动的汇率制度,形成多元化的浮动汇率制度时代
3、,通常称为牙买加体系(1973 年至现在)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各国可以容忍更大的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逆差或顺差的调整叫以通过变动汇率来达到,各国将内部均衡摆在第一位,各国协调性变得困难。 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国际储备货币的选择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目前的国际货币体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国际金融危机是旧国际金融货币制度框架难以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全球化在近代出现阶段性加速的特征,旧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全球化条件。全球化快速发展与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滞后构成结构性矛盾,导致小的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和 2008 年重大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以及 2010 年的危
4、机的爆发。 在这种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成为学术界讨论的核心。国际储备货币的选择问题作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被大家所密切关注。目前对于此问题有以下几种主流思路。 第一,回归金本位制。 坚持回归新金本位制的经济学家认为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已经构成倒金字塔的结构, 全球所有国家应该同时加入金本位制国家联盟,来一致确定或同时变更其货币相对于黄金的稳定关系,这样既保留了目前金融全球化可能带来的全球福利增进又克服了资本积累和世界经济的虚拟化(Spencer,M;1995) 。 还有持同样观点的学者认为新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应该以黄金为中3心,只有黄金充当世界货币,才能有稳定性。以美元为中心的旧体
5、系的弊端就是货币不稳定,金融秩序混乱。从根本上说,这是金融资本主义时期的必然现象。在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几乎都是由美元的波动造成的。而黄金作为货币是非常优越的,金本位制作为货币体系稳定性的保证是不可替代的。即使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 ,也可以称作“纸黄金” (王天玺,2009) 。 可以看出,金本位制的好处在于可避免滥发货币现象、防止少数国家榨取通胀税及铸币税、减少保护主义等,但金本位制存在致命的缺陷,即黄金存量的有限性与经济发展无限性的矛盾,将导致世界经济长期增长缓慢和通货紧缩,同时存在单一货币的内在局限性,也就是说黄金作为唯一货币的致命缺陷,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不稳
6、定的,同样以某种初级商品作为货币基础也是不现实的。 金本位制的真正力量不在于黄金储备的多少,而在于一个政府对于本国经济稳定和货币安全的坚强承诺。如果这种承诺是有效的,是经得起风浪冲击的,那么只有很少的黄金,金本位制就会运行得很好。如果缺乏有效的承诺,再多的黄金也没有用。 第二,倡议建立超主权的世界货币或储备货币。 央行行长周小川(2009)提出,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基础上创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改革方案。呼吁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终结美元独霸全球的时代,倡议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特别提款权(SDR) ,发展为超主权储蓄货币,并逐步替换现有储蓄货币即美元。并提出创造
7、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4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从而避免主权信用货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这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理想目标。这一观点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并得到广大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认可。 他认为超主权储备货币不仅克服了主权信用货币的内在风险,也为调节全球流动性提供了可能。由一个全球性机构管理的国际储备货币将使全球流动性的创造和调控成为可能,当一国主权货币不再作为全球贸易的尺度和参照基准时,该国汇率政策对失衡的调节效果会大大增强。这些能极大地降低未来危机发生的风险、增强危机处理的能力。 创立超主权储备货币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通常储备货币的内在矛盾,即作为世界储备货币很难有效调整本国国际收支失
8、衡。其实,一个更直接的问题是,自从世界货币体系脱离银本位、金本位以后,创立新的与主权挂钩的储备货币变得越来越困难。 尽管超主权的储备货币并非全新的思路,但确实令当前关于国际货币体系的讨论跳出了原有的框框,既有利于克服主权储备货币的内在缺陷,也解决了未来单个货币和单个国家无法建立全球性信誉的困难。 第三,国际货币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应该建立多元化的、不以单一货币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Richard Cooper(2009)认为 2002 年欧元的诞生打破了美元一币独大的局面, 国际储备货币出现了美元、 欧元双本位的格局。国内学者曹红辉、周莉萍(2009)也认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
9、系才是现实的选择,并认为美元、欧元与亚洲关键货币将成为多元化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张明(2010)也认为,更加现实与更加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5演进方向,可能是国际储备货币的多极化。在未来的国际货币体系下,可能出现美元、欧元与某种亚洲货币(它既可能是人民币,也可能是亚洲主要货币组成的一货币篮)三足鼎立的局面,即 Mundell 所描绘的“全球金融稳定性三岛” 。美元、欧元与亚洲货币之间最初实施汇率自由浮动,等时机成熟后(这可能经历很长一段时间) ,三大货币区之间改用固定汇率连接,这最终就构成了全球统一货币的雏形。 在世界货币的大花园中,百花齐放总是比一花独放更好看,国际储备货币的多元化将有利于世界经
10、济的健康发展。未来国际储备货币结构向多元化与集团化方向发展,这不但是世界经济和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历史趋势,同时也是各国与区域经济集团政治、经济实力推动的必然结果。 三、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人民币 中国一贯主张要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针对这次金融危机,胡主席在 2008 年 11 月 15 日举行的 20 国集团峰会上指出,国际社会应该认真总结这场危机的教训,在所有利益相关方充分协商的基础上,对国际金融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这表明中国希望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一定要体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切,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提高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组织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 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11、方面,中国的政策重点应该放在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现在既有必要也有条件。改革应该首先集中在真正落实参照一篮子货币的有管制的浮动汇率体制、开放大部分资本流动、提高货币政策决策的透明度和独立性以及改善人民币国际化的条件上,主要是6真正建立以市场为基础的利率体系。人民币国际化,既能改善中国的经济结构和效率,也是中国给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最佳贡献。 四、结论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在理论上就存在很大的争议,在实践中又会受到各国政治利益的左右,各国很难达到共识。笔者认为在未来一段较长时间里,国际货币体系就只能沿袭现行的体制。真正彻底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或许只能在国际金融出现更大的危机,使得发达国家认识到不得不承担更大的责任与改革成本时才会实行。而在这种艰难的改革进程中,中国所要做得就是保持着自己经济的稳定性,加强人民币的国际化,等待人民币渐渐强势,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重要的一员。 最后,广大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参与国际多边机构的协调与合作,要充分表达发展中国家的声音,以保证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协调与合作更加富有建设性。 (作者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