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建国初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历史条件和影响摘 要:新中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主要是由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通过加快工业化实现现代化是其制度和发展目标因素,国际经济环境的空间限制是发展战略选择的制约因素。因此,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是当时必然的选择。 关键词:计划经济;资源配置;发展战略;见过初期 中图分类号:F1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1-0009-02 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一、建国初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特点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资源配置
2、方式主要有计划配置和市场配置两种。计划经济被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计划经济是通过中央计划直接调节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组织形式。主要解决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由政府拥有大部份的资源,并且指令分配资源,不受市场的干预和影响。计划经济具有自觉性、事前性和宏观性等特点。它的优势是:能进行经济预测,制定解决发展战略;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统筹规划经济总量、生产力布局和重大经济结构;可以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可以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等。 “红2铜大旅行”就是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个典型事例。20 世纪 80 年代,在
3、沈阳市区的一条马路两边是生产铜的沈阳冶炼厂和需要铜的沈阳电缆厂。由于隶属关系不同,这条马路竟然隔断了两家原本可以深度合作的企业近 40 年。沈阳电缆厂是用铜的大户,买电解铜需要到南方去,几千公里的运费每吨增加四五百块钱。造成红铜大旅行的奇怪现象。因为这两个企业,一个归机械部管;一个归冶金部管。条块分割造成企业和企业之间根本不存在直接对话。 计划经济的缺陷表现在:对微观经济活动难以发挥作用,容易产生经济主体利益受到损害、效率低下,动力不足、造成巨大浪费等。 二、建国初期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历史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从客观条
4、件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又被帝国主义国家封锁的条件下开始的。1949 年毛泽东面临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积贫积弱的中国,他曾这样描述:“我国过去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不是帝国主义,历来受人欺负。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 ”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 建国初期,美国从各方面孤立封锁新中国。军事上,发动朝鲜战争以及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还有插手东南亚地区的印度支那战争;3政治上,美国
5、要求北大西洋集团及其他一些国家不承认新中国的合法性,并且操纵联合国阻挠新中国派合法代表取代被国民党非法占据的席位;经济上,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阻挠所有国家的商船进入新中国的港口。 当时既要稳定社会,保证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又要集中社会有限的资源,迅速发展经济,战胜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在这样的基础上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国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把资金、技术密集的重工业作为自己优先发展的产业,以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国家工业化,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防实力、巩固新生政权奠定物质基础。 从主观条件来说,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
6、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苏联 20 世纪 30 年代通过计划经济实现工业化,经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对我国经济体制的选择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对新中国不可能没有巨大的示范效应,向苏联学习计划经济的方法也是十分自然的。苏联的工业产量迅速跃居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特别是 20 世纪30 年代资本主义发生大危机时,全世界只有苏联一枝独秀。在 1918 年,英国的首相丘吉尔曾扬言要“扼死摇篮中的苏维埃政权” 。而在 1945 年雅尔塔宴会上,还是丘吉尔在英国下院盛赞斯大林的才能、品格和业绩,“当斯大林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拥有木犁,而当斯大林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 ”正因为苏联的巨变,
7、战后几乎所有新独立国家都不同程度的加以效法。同时,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4关系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经济体制也能够顺利地运行。于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人们普遍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社会制度联系在一起。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我国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自然成为合乎逻辑的选择。 三、我国实行计划经济的得失 新中国实行计划经济的过程中并非只有凭主观意志办事的教训,它同时也积累了大量按照客观经济规律指导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20 世纪50 年代,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集中人力、物力与财力进行以 156 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国家重点工业建设
8、,迅速地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那时,我国已经不仅能生产汽车、拖拉机、飞机、坦克,而且能生产手表、电视机、电冰箱、照相机、缝纫机等耐用消费品。尤其值得骄傲的是,靠自己的力量造出了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和人造卫星。计划经济的发展使我国走完了西方国家用上百年时间才走完的路,把中华民族与世界先进工业国的差距大大缩短了。 计划经济体制是在抑制价值规律要求的前提下的粗放增长模式,这种以低消费换来的高积累、以牺牲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率为代价换来经济增长的计划经济体制对资源配置显然是低效率的。那时要集中社会有限的资源,迅速发展经济,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战胜
9、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而资金、物资就那么多,客观上势必使市场、民生受到一定影5响。周恩来总理曾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过解释:“重工业需要的资金比较多,建设时间比较长,赢利比较慢,产品大部分不能直接供给人民的消费,因此在国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期间,虽然轻工业和农业也将有相应的发展,人民还是不能不暂时忍受生活上的某些困难和不便。”可见,对于采用计划经济体制来优先发展重工业所要付出的代价和牺牲,党和国家的第一代领导人是向人民作了交待的。 对于新中国为了迅速发展工业、改变落后面貌而在人民生活上作出的牺牲,有两位台湾学者发表过颇有见地的议论。其中一位说:“1979年以前,中共将建设重心摆在重工业、国防工
10、业和基本工业的发展上。在高积累、低消费的政策下,轻工业和农业发展不足,而且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使民生日用呈现匮乏状态,海峡两岸人民的物质水平因而有了极大差距。但是,中国大陆在经济上打下了扎实的工业基础,并拥有某些尖端科技;台湾则因为先发展加工出口的轻工业,今天面临产业难以升级的困境,也使两岸经济呈现出朝向相反顺序发展的 现象。 ” 计划经济过分夸大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忽略计划的客观性,犯了急于求成的错误。 “大跃进”时单凭一股热情,制定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造成与事愿违的严重后果,便是一个突出的例证。过分追求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和国家对市场的管制,缺乏对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正确认识,导致经济缺少活力,使市场供应紧张、商品品种单一的局面持续时间过长。 参考文献 1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62 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人民出版社,1999. 3 周恩来选集(下卷)M.人民出版社,1984. 4 杜继平.阶级、民族与统独争议统独左右的上下求索M.台湾人间出版社,2002. 5 罗加印.善待共和国的历史J.中流,1999, (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