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两会“声音”的另一种解读延迟退休或近或远、大势所趋 【声音】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保部)副部长王晓初表示,随着人口结构特别是劳动力结构变化,再加上中国人口预期寿命越来越长,延长劳动时间、延迟退休年龄肯定是趋势。不过,还要综合考虑人口结构、就业形势、老龄化预期等多种因素,因此,什么时候启动、用什么办法,还暂未确定。他同时强调,一定要找到一种适应国情、能够平稳过渡的方式。目前还需更多试点,再慎重研究。 延迟退休其实在之前已经有多次媒体报道或提及的声音,此次通过全国人大代表、人保部副部长王晓初明确表达,说明将来的延迟退休趋势已经不可逆,只是在于何时何地适时推出具体的实施意见和策略,而其
2、实早在 2011 年,上海就已经有相关的弹性退休政策试点推出,但社会上关于延迟退休的反对声依然不断,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双轨制”养老保险政策引发不公,延迟退休加重普通工薪阶层的负担。 “双轨制”的不公平直接表现为: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机关和事业单位,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一月的工资计发。如今在社会保险金负担日益沉重、每年递增的情况下,延迟退休等于是延长普通工薪阶级履行义务的期限,但却缩短其享受权利的时间,而且表面上给人一种劫贫济富之感,因此也就引起了普通民众的反对。 22.劳动力人口红利式微,社保基金入不敷出。因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
3、晚,需要填补之前的社保基金空白;另一方面,适龄劳动力人口红利又逐渐消失。这两个因素交织起来,都大大增加了现在社保养老金的负担和压力,加之如今货币流通量陡增,扩大了通货膨胀,更加剧了购买力下降的主观感受,而延迟退休的说辞必然给人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感觉,所以也就有了众多民众说“NO”的结果。 近几年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及政策趋向可以说还是有目共睹的,先是推行社保制度的全面覆盖,虽然现行的养老保障体系是公职人员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三轨并存,但是初步目标应是覆盖所有人群;其次,应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不断缩小差距,最终走向全国统一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 延迟退休本身其实没有对错。反对的
4、声音只是源于现有养老保障机制的不公平。应当用更多的社会数据,比如物价水平、通货膨胀、人口寿命等制定完整的调查报告,公开透明地进行养老基金的运作及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打消公众疑虑,有效推进社会保障政策、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 笔者认为,延迟退休终究会被推上政策的前台,但是如果罔顾事实和缺乏调查,政策实施起来可能只会适得其反。 养老医保异地医保报销有序推进 【声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在提到关于大家普遍关心的异地就医问题时,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 3胡晓义表示,目前全国统筹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信息的统一联网,他表示今年全国统一的社保卡发行量将达到 4.8 亿张
5、,接下来重点解决异地居住退休人员的就医报销问题。 如果说养老保险的现实状态是部分人群的利益焦点,是大部分人群将来可期待性的关注热点,那么异地就医费用结算,则是最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大部分的医疗支出其实是在药品上,甚至可以说是在专利药品上,这就导致了医生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一些成本低、实用性好的药品没有利润和市场空间,纵横交错的医与药的利益网导致普通民众有了看病难、看病贵的切身感受。 1.我国劳动人口流动量大,异地就医现象比较普遍。打破户籍限制流动的格局后,我国主要劳动力人口流动频繁而且自由,自然导致劳动者异地就医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现行的异地医疗结算手续繁琐、壁垒较
6、多,也就更加加剧了民众对异地就医报销的诉求。 2.地域隔阂壁垒过多,阻碍异地结算。其实在技术上,异地报销不应该存在障碍,但是由于涉及地方财政利益,产生这种地方部门不愿异地结算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就现在的就医情况来看,不同地区在医保用药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政策,让医保的异地报销增加了更多难度。 现在,山东、广东等省份已经先后实现了省内异地医保实时结算。山东省内 17 个市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符合转诊及异地安置条件的职工、退休人员和城镇居民,到指定联网医院住院,可享受即时结报,只需支付个人负担部分,其余部分由参保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院直接结算。 4但是,我国医保目前尚未实现全国统筹。所以,未来
7、的政策,应先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采集和管理的平台,然后推出群众希望尽快实现的“一卡通” ,并逐步推向全国,实现实时结算个人付费的部分,不用个人垫付,也不用因报销问题而两地奔波,方便快捷地享受医保带来的实惠。同时,今年卫生部印发的2012 年卫生工作要点中也同样表示,实现国家级新农合信息平台与部分省级平台之间、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方便参合农民异地就医、即时结报,可见,这一方面的政策在操作层面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细化。 收入分配一块难分的“大蛋糕” 【声音】今年 2 月,国务院批转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从 2004 年起草算起,这个历时 9 年、两次上报国务院但均未获通过的方案,终
8、于在今年两会前夕经国务院批准发布。而在两会召开期间,其中涉及收入分配的提案多达 241 件,在网络评论上,收入分配也成为紧随社会保障之后的第二大热门关注问题。 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 10 年来第一次公布基尼系数,据学者统计,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连续 10 年均超过联合国贫富差距警戒线,这能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的贫富差距在不断拉大,而缩小收入差距、维护和壮大中产阶层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因此收入分配的改革呼声也越来越高,但从收入分配的改革方案出台的艰辛就可以看出,收入分配的改革虽然势在必行,但其中也有很多阻力和困惑: 1.占据市场垄断地位和利润的垄断企业在现有的模式下,以能源、5行政权力攫取高额垄
9、断利润的利益群体。会是形成收入分配改革的巨大阻力,试想谁又愿意把自己赚来的利益分给他人一杯羹? 2.拿什么调节收入平衡?一味地劫取富人财富,让低收入者为此欢呼并非是有效的收入分配改革方式。关键还是减轻收入相对低者的税负及生活成本负担。同时,适当要求富人们多履行一些社会责任,我们也看到了近年来政府提高个税起征点、部分垄断行业国企降薪等消息,都显示出政府在此方面不断尝试破题的努力。 要真正解决收入分配的问题,有必要在政策导向上调整改善:一是应该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整体方案,对分配改革做出整体部署;二是改进完善财政税收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普通民众减轻负担的同时,看到更多的权益得到保障;三是遏制垄断的形成,不但要加大对垄断行业高收入的调控力度,加强对社会上高收入者收入的个税调节,而且还要遏制垄断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正如一些人所言,如果排除掉收入分配改革的阻力,那么看到一直难产的企业工资条例立项通过的曙光也就为时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