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化同步”大视野下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研究【摘 要】构建“四化同步”大视野下资源环境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重要手段。根据“四化同步”大视野下资源环境经济的基本趋向,提出“四化同步”大视野下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内容及其发展对策。 【关键词】资源 环境 经济 发展 1.“四化同步”大视野下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向 1.1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资源环境经济 信息化是人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较高的程度,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推动人的智能潜力和社会物质资源潜力充分发挥,使社会经济向高效、优质方向发展的历史进程。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是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空间格局的
2、基本趋向基础上提高经济效率、工业经济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1.2 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3良性互动的资源环境经济 新型工业化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城镇化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是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的基本趋向基础上构建发展城镇化的经济支撑和工业化的空间依托。 1.3 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4相互协调的资源环境经济 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过程和手段。农业日益用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济管理方法武装起来,使农业生产力的由落后的传统农业日益转化为当代世界先进水
3、平的农业。农业现代化发展必然会加速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过程。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是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的基本趋向基础上构建发展农业现代化的依托目标和城镇化的基础。 2.“四化同步”大视野下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内容 2.1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 (1)在经济效率方面,通过技术进步大幅度提高要素生产率,彻底改变“高投入高产出”的经济增长模式。 (2)在工业经济发展方面,通过科技创新,推进经济结构升级,培育以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消耗和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主导产业;工业发展实现专业化、园区化与集群化,形成产业链条化、企业规
4、模化、布局基地化、生产清洁化、发展区域化。 (3)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有机结合,利用信息化对工业进行提质改造;形成企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2.2 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 (1)新兴城镇化将为新兴工业化拓展新空间,城乡统筹的新兴城镇化将拉动对工业品的需求。集约高效的新兴城镇化将促进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2)新兴工业化将为新兴城镇化提供新动力,注重创新和效益的新兴工业化将推动城镇化集约发展。 2.3 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资源环境经济发展 (1)新兴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现代文明向农村的扩展延伸。 (2)新兴城
5、镇化是城乡互促共进的发展道路,新兴城镇化的促农作用体现出一定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实现农业生态化、农业科技化、农业工业化、农业信息化和农业国际化发展道路。 3.“四化同步”大视野下资源环境经济发展对策 (1)公众监督和问责制度5 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体现促农作用。采取的发展对策为明晰政府职能,建立起政府行为的公众监督和问责制度,确保政府职能依法行使,提高政府运作效率。 (2)建立对资源产权的保护和补偿机制6 注重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补偿;注重补偿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补偿在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对农民的影响。采取的发展对策为建立落后产能淘汰补偿和生态补偿机制。 (3)强化绿色创新能力建设7
6、 增强绿色创新能力的工业化;注重绿色创新能力建设的城镇化发展过程;在绿色创新能力建设方面体现促农作用。采取的发展对策为明晰政府职能,大力发展绿色农业。 (4)建立差别化的区域发展战略和高质量的城市化发展战略8 采取的发展对策为引领绿色发展,鼓励基于各地区发展潜力的绿色区域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和挖掘地区在产业集群,研发创新,环境保护以及金融服务领域的能力和潜力; 发挥区域交通基础较为完善、人力资源充沛的优势,使之成为在地区产业转移后的新制造业基地; 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丰富的优势(人力、土地和自然资源等) ,大力发展可持续采矿业、设备制造业以及新能源产业。 (5)发展循环经济9 注重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业
7、化;注重发展循环经济的城镇化;注重发展循环经济的农业现代化。采取的发展对策为构建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在经济上创造更多的价值,在环境上减少环境影响,在社会上要解决人口就业。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6)环境管制10 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工业化发展;注重资源消耗约束下的城镇化发展;实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约束,体现促农作用。采取的发展对策为政府采取加强环境管制的政策,将环境成本内部化,消除环境外部性,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http:/ 2曹建海.论新型工业化的道路J.中国工业经济,2013(01) 3温铁军.中国的“城镇化”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教训 J.中国工业经济,2007(07) 4夏春萍.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 统计与决策,2010(10) 5周泳.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完善J.科技信息,2012(34) 6毛显强.生态补偿的理论探讨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04) 7蔡冬梅.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北京市海淀区发展循环经济为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6) 8李钢.中国工业环境管制强度与提升路线基于中国工业环境保护成本与效益的实证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10(03) (作者简介: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太谷 03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