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俄罗斯:激进改革的失败样板?1991 年 8 月 19 日,苏共保守派发动政变,企图剥夺时任苏联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权力。政变没能挽救每况愈下的苏联,它的失败反而加速了苏联的灭亡。政变五天后,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这个曾经称雄世界的超级大国很快土崩瓦解。 腐朽政权轰然倾覆,莫斯科一片欢腾。然而,结束苏共一党专制,带领俄罗斯进行“民主化”的叶利钦却未能实现建设一个强大俄国的梦想。俄罗斯政局持续多年动荡,经济一度陷入崩溃的边缘,至今未能恢复苏联的“往日雄风” 。一些人将原因归结为以“休克疗法”为代名词的激进改革,并主观地认为苏联解体使俄
2、罗斯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笔者以为,俄罗斯在 1990 年代的“惨状”不应归咎于当时的激进改革,而且时至今日,俄罗斯的转型也不可谓之失败。苏联已经难以挽救 苏联的怀念者普遍将戈尔巴乔夫定义为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罪魁,但事实上,待到戈氏上台时,积弊已久的苏联已经难以挽救了。 苏联长期推行的是一种数量型赶超战略,与这种战略相适应的是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苏联问题专家、中央党校教授左凤荣总结,苏联模式的经济特点是:以国家政治利益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政策,全部经济生活无所不包的单纯的计划经济体制,由政府集中管理经济和进行资源配置的行政命令型体制,以实现军备赶超为核心的经济非均衡和粗放式发展
3、的道路,由国家垄断、与世界市场相隔绝的对外贸易。 这种依靠政治动员、缺乏动力机制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难以为继的,事实也生动地诠释了这一点:在整个苏联时期,其经济由高速到低速再到负增长,并非偶然的波动,而是趋向性递减,平均每隔 5 年大体缩减 1.5 个百分点。 1980 年代初期,苏联的经济增长乏力已经显而易见,1980 年到 1985年其 GNP 增长率只能维持在 2%左右。到 19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的负增长也成了自然而然之事,并不违背其经济运行的正常轨迹。而这正是苏联深刻内在矛盾的集中体现。 戈尔巴乔夫自 1985 年上台后,为了提振经济实施了一系列渐进改革,但是并没有放弃对计划
4、经济的眷恋,只是希望在计划的框架内发挥市场的力量,亦即实行所谓“计划的市场经济” 。 戈氏的渐进改革收效甚微,苏联的经济更加恶化了。面对经济衰退的残酷现实,精英阶层开始鼓吹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化。但直到 1990 年,苏联领导层才开始考虑向市场经济过渡,但为时已晚。 1990 年至 1991 年,苏联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边缘,GNP 在 1990 年下降了 2.4%,1991 年则下降了 1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在 1990 年急剧下降了 21%,政府预算赤字持续上升,通货膨胀亦失去了控制。戈尔巴乔的改革已经无力回天了。 激进改革获得人民的普遍支持 1989 年,苏联社会科学院曾经进行过一次问卷调
5、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 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人民的占 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 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 85%。 苏共已经失去民心,苏联人民对渐进改革的耐心也被消磨殆尽,要求激进改革的声音日益高涨,而这种状况随着每况愈下的经济形势愈演愈烈。 1991 年“八一九事件”之后,叶利钦终于掌权,他批评戈氏的渐进改革,指出苏联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补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越来越严重,结果断送了苏联的前程。俄罗斯要避免重蹈覆辙,应该大刀阔斧,进行深刻变革。 转轨已经势在必行。在年轻的经济学家盖达尔的协助
6、下,叶利钦积极提出一系列被称作“休克疗法”的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放开物价;大规模私有化;出台财政、货币“双紧缩”政策,大量削减政府支出,取消税收优惠,同时控制政府货币发行量。 叶利钦深信,要将俄罗斯从危机引向“文明之路” ,必须要有决定性的“改革突破” ,而且要行动迅速。只有这样,才能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走上西方的发展道路,建立西方式的经济与政治制度。 叶利钦的一些支持者也许对“休克疗法”如何才能有效运行抱有怀疑,但它却受到了西方经济学家和权威性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高度评价。因而,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们抛开了原有的一切疑虑,以 876票对 16 票这种一边倒的票数通过了叶利钦的经济
7、计划,同时投票赞成他享有执行经济改革的立法权。 后世有民族主义者抱怨,西方势力将“休克疗法”强加给俄罗斯,但实际上在当时人民对叶利钦的激进改革措施是普遍接受的,私有化也几乎是众望所归。1992 年初的俄国所要面对的是苏联留下的不折不扣的“烂摊子” ,经济连年滑坡,又突然面临经互会“大家庭”经济空间与苏联统一经济空间双重解体的冲击,经济失衡已到了无论什么“主义”者都无法容忍的地步。 经济衰退不应归咎于“休克疗法” 在实施“休克疗法”后,早期存在的一些诸如基本消费品短缺、食物配给和囤积居奇等尖锐的经济问题很快得到缓解,但接下来的剧本并没有照此展开。俄罗斯经历了长达四年严重的经济衰退,直到 1995
8、 年底仍没有结束。 四年间,俄罗斯经济衰退达到了 40%。休克疗法也没有控制好通货膨胀,到 1995 年底,消费品价格与 1991 年底相比上涨了 1411 倍,与 1990年底相比上涨了 3668 倍。此外,人民的实际收入也出现下降,到 1995年初,俄罗斯工人的平均实际收入下降了一半以上,很多人节衣缩食来维持生活。 实事求是,俄罗斯实行“休克疗法”效果并不好,但并不意味着“惨状”应该归咎于这一系列激进改革。 俄罗斯的经济危机始于苏联时代后期,经济转轨并非祸根,新班子接手的是彻彻底底的“烂摊子” 。比如,苏联的全部外债都由俄罗斯承担。盖达尔在其帝国的消亡一书中记载苏联经济的大溃败,苏联外债从
9、1981 年的 150 亿卢布增加到 1991 年的 322 亿卢布,仅 1991 年连本带息就需要支付约 100 亿卢布,中央财政离破产、中止支付外债仅有数周时间。 此外,俄罗斯经济困难的原因是实施了“休克疗法” ,还是“休克疗法”不彻底、半途而废,目前依然有颇大的争议。 在“休克疗法”引起痛苦的情况下,议会力量很快成为叶利钦的反对派。1992 年 7 月,俄议会推翻了政府的紧缩预算,大幅放松银根。这时休克疗法仅持续半年。在议会的压力下放弃财政货币紧缩的结果是靠大印钞票来弥补赤字、增加国企补贴,这种饮鸩止渴的政策反而使经济更加困难。在叶利钦与议会的拉锯战中,任何疗法都不能贯彻到底,其疗效不佳
10、也就不足为奇了。 需要指出的是,贯彻“休克疗法”更为彻底的波兰、捷克等东欧国家与波罗的海三国经济转轨都比俄罗斯成功,而没搞“休克疗法”的白俄罗斯与乌克兰,经济状况却不比俄罗斯好。然而,不管激进还是渐进,转轨初期的经济滑坡则是苏联东欧各国无一例外的现象,就连有西德大力扶助的前东德也不例外。这说明, “休克疗法”与经济衰退的相关性并不明显。 恢复的信心 如今的俄罗斯经济,还有种种问题,但经过了 1990 年代的衰退和低迷后,从 1999 年开始复苏,俄罗斯通货膨胀率逐年下降,经济稳定增长,一扫最初十年的颓势。这期间,俄罗斯 GDP 年均增长 6.9%,远远超过世界平均 4.7%的增长速度。 现在,
11、俄罗斯不再有短缺之苦,医疗几乎免费,中小学上学免费还免费提供午餐,60 岁以上无论工人农民都享受养老保险衣食无忧,实行个人 12%、企业 25%单一无累进税制,政府机构大量精简,国家财政 1/4用于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会救济。2006 年,俄罗斯提前还清了欠巴黎俱乐部的 220 亿美元的债务。世界银行近期公布的各国“经济成绩” ,2012 年度俄罗斯人均国民收入高达 12700 美元,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俄罗斯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重拾信心的他们对民主的认同感也越来越高。 “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就是没有良心;试图恢复过去的苏联,就是没有头脑。 ”普京的这句话广为流传。 回顾俄罗斯的转型
12、历程,虽然不能说实施了“休克疗法”才有经济复苏,但至少说明,那种认为激进改革会让社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的看法是不正确的。 学者金雁指出,越是强力控制的大帝国,一旦解体就越难建立正常秩序。 “帝国后遗症”的结局多数都不外乎两种:一是持续的混乱导致社会情绪极端化,呼唤出“乱世铁腕” ;二是失去政治高压的掩盖,社会裂痕暴露,发展为内战。叶利钦虽是“病夫治国” ,但他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在漫长的过渡期中俄国既没有由混乱发生内战,也没有导致人们因厌乱而走向极端。 在政治上,叶利钦没能建立完善的民主程序与有效的权力制衡,但毕竟已经有了公认的议会与总统选举,有了强大而合法的反对派,有了基本的政治自由与公民政治权利。在经济上,俄国并未建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与规范竞争的市场体系,但市场经济的基干还是建立了起来,为其在新世纪的腾飞打下了制度基础。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