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凤庆生猪发展步入“快车道”项目的调查摘要:据凤庆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统计年报统计,2012 年全县生猪存栏 534490头,当年出栏 664662头,当年出售小猪 135281头,出售收入 70738万元。从 2010年起全县生猪出栏连续三年突破了 60万头大关,全县生猪产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那么,我县生猪产业发展的奥妙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最近专题做了详细了解,得出的答案首先是得益于国家项目资金扶持,其次是得益于民间资本投入,同时是得益于科学技术支撑。 关键词:生猪发展;“快车道”项目;调查 中图分类号:S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
2、1 一、项目撬动,资金投入 凤庆县隶属云南省临沧市,是全市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县。有 13个乡镇 46.14万人,其中农户 9.72万户,农业人口 39.95万人。生猪养殖是乡村农民沿袭祖辈而来的传统产业,发展提升的潜力无限,而制约挖潜的“瓶颈”首当其冲的是缺乏资金投入。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发展生猪产业也是如此。近五年来,凤庆县依靠国家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先后实施了“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生猪产业” 、 “标准化生猪养殖” 、 “双百工程”等一批批重大项目,累计获得财政扶持生猪养殖项目资金达 2600多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持资金 2000万元,含扶贫项目订购仔猪资金 12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
3、资金600多万元。中央和地方财政支持生猪养殖的项目资金投入,起到了“撬脚石”的作用,撬动了民间资本的大量涌入,投向了生猪养殖业。 一石击起千层浪。许多农民朋友自觉克服“小富即安”的思想,把积攒多年的钱,用到了发展养殖上。农民汤家坤利用所处的营盘镇干塘村具有的热区资源优势,凭借中央财政扶持资金 16万元,自我投资 60万元,创建了“凤庆县大山生猪养殖厂” ,继而带动了 383户农民投资养猪,成立了“凤庆县干塘村大山生猪养殖合作社” ,拥有注册资本金 300万元,走上了靠养猪发财的路子。至今,已获利 500多万元,农户平均收益达到 1.31万元,成就了一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科学谋划,规范实施
4、有了国家项目钱和民间资本调动起来后,用好钱是关键。凤庆县的做法是科学谋划,规范实施,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农业局、财政局紧密配合,总览生猪发展项目全局,由农业局附设的畜牧兽医局本着“科学、规范、健康”的养殖理念,立足职能,从专业技术的层面精心设计,着力实施,做了下列工作: 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实施方案。为落实 2008年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生猪产业项目,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项目建设的任务及目标,规定出实施地点及建设内容,明确了建设规模标准。 二是绘制规模养殖场厩舍设计图,统一新建和改建。依据现代科学养殖生猪的特点和要求,结合规模养殖场和养殖户的实际,绘制出“大。中、小”
5、型三个不同规模生猪养殖厩舍设计图,供养殖户选择和规模建设。 三是编印养殖资料和开展培训。配合项目实施,组织高级畜牧师和兽医师编撰出科学养猪技术手册 、 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手册等资料,发至养殖户,共印发 5800册(份) 。制定出凤庆县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监管制度和免疫程序 ,印制张贴到养殖现场。同时,县、乡、村层层开展生猪养殖培训,累计培训农民 5800人次,数以万计的农民朋友成为了生猪养殖创业者。 三、保障到位,增加效益 凤庆县在实施国家扶持生猪产业项目中,首先是抓好组织保障。成立县生猪产业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局、财政局长任副组长,县扶贫办、政府办、畜牧兽
6、医局等部门及相关乡(镇)政府主要领导为成员,乡(镇)也成立相应的组织,负责该项目工作。 其次是抓好技术保障。根据项目实施的要求,县、乡畜牧兽医部门全力以赴,协同村防疫员共同落实好技术规范指导,确保技术到位,规范建设和科学养殖管理。 再次是严明资金使用纪律。县财政部门负责落实和及时拨付资金,确保专款专用。县审计部门负责资金的审计监督,防止资金流失。 四、项目实施,增加效益 以 2008年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生猪产业项目实施效益为例,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经济效益。通过项目实施,促进了全县生猪产业快速增长,养殖规模和生猪出栏得到大幅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规模化养殖初现雏形,标准化生猪养殖
7、示范户和规模养殖示范户 2009年生猪存栏 7330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 1020头,出栏肉猪 18356头,3 个良种猪场 2978头,合计实现产值 2987万元,纯收入达 1045万元。项目区带动了 2325户生猪养殖户,年出栏优质商品猪 4.3万头,实现产值 6020万元,增加纯收入 2107万元。全县生猪存栏达 50万头,比 2008年增 3.4万头,增长 7.2%;出栏肉猪 45.7万头,比 2008年增 12.6万头,增长 38%;出栏率达 98%,比 2008年的 73.6%,提高了 24.4个百分比;实现了肉类总产量 3.83万吨,其中猪肉产量 3016万吨,比 2008年增加
8、 0.76万吨,提高了 31.7%;畜牧产值 5.5亿元,比 2008年增 0.45亿元,增长 8.9%。 二是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1.促进了全县优质肉猪产业化进程,带动了工业、运输营销业、服务业的发展,对建立新的财税来源,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2.生猪规模化养殖水平得到快速发展,提高了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为持续快速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基础。3.拓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积累解决就业人数 209人。4.使科学养猪技术水平和生猪良种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带动了 2325户农户发展生猪养殖,增加纯收入 2107万元,加快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对富民全县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生态效益。在项目的建设中推行“林果(蔬菜)+饲料+生猪养殖+沼气”的生产工艺技术模式,实行猪粪便干湿分离及水污分离技术后,畜尿自流进入沼气池,雨水及污水流入沉淀池,形成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同时,畜粪便经过沼气臭气发酵后的沼液、沼渣是优质的有机肥,为发展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理想肥料,并有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肥力的效能。 纵观凤庆县生猪产业的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是国家项目带动结出的硕果,是科学发展成就了“凤庆生猪大县”的辉煌。生猪产业已成为凤庆畜牧业的“龙头” ,引领着全县畜牧业的进一步做强做大,再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