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横观新课程理念下高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发展摘要:新课程改革进行以来,材料解析题在各类历史试卷的地位已越来越突出,作为命题的主要题型与选择题、简答题三足鼎立,在不断的尝试与发展完善中,材料解析题将越来越能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 关键词:材料解析题;发展;评价理念 对“评价”的理解和操作,是贯彻新课程理念和实施高考改革的重要结合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考试评价制度改革趋势就是从对学生的单纯的教育测量走向全面的教育评价。命题作为评价的重要环节,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命题包括命题内容、范围、难度、信度、效度、价值取向等等,在本文语境下,笔者重点探讨历史高考试卷中,作为主观题的史料解析题的史料内
2、容、史料选择范围和价值取向这三方面在全国各高考试卷发展的整体概况。 一、史料范围:扩大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那么在高考这样的测试中,命题范围同样要多样性、多类型、扩大化等等。如广东卷第 39 题: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本题提供的材料从词语入手,要求说明其含义的历史变化,更具有自主招生的味道,这可以说是一种创新。考查学生不仅从材料中提取,还要有综合运用知识,尤其是语文知识能力。当然还有涉
3、及到的如“社会福利制度” 、 “妇女与教育” 、 “城市道路交通”等等,不再具体列举。命题过程中,选材范围的扩大,开阔了考生的视野。站在某一高度,综合浏览这些高考材料题,无不追随着新课程的理念。我们不必囿于狭窄的政治史料或者经济史料,也就是说考查对政治制度的理解,不必局限于选用政治史料。范围扩大,我们也可以从更广阔的史料中谨慎选取不同类型的史料来佐证对政治史等的理解。 二、史料内容:生活化 在考试内容方面,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多考查学生创新思维,少考查记忆性的内容,也就是说多命制一些与生活实际问题相关联的,能体现综合运用的、需要创新思维的
4、内容,以反映学生真正理解状况。1那作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联系。如今年广东卷第 38 题,题记:芸芸众生的日常生活是历史的重要内容,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以人们的日常生活(调味品、服饰等)为载体分析历史知识,探索历史变迁的背景、原因等等,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历史学科思维以及知识运用能力,能贯穿古今中外的相关内容进行回答。还有如重庆卷第 37 题:留学生在国家发展中和国际交往中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等材料。 日常生活中所关注的事物,甚至是小事,都可以给学生提供新的学习了解、甚
5、至研究历史的切口。从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从社会生活史同样可以反思政治经济文化史,让学生明白:生活史与政治经济文化史的发展趋势是一致的。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和学习,与其发生的情景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现代认知或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的真实性、情境性,同样反映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当前,有关学者认为,传统评价中那种孤立的问题或测验条目,缺乏与真实生活相似性,学生在这种测验所得分数,对他们未来在真实生活中的表现很少有预见价值。测试或者说评价的真正价值在于评定学生是否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求考试命题的设计要具有真实性,情境性,以便与学生形成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
6、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在高考命题中是值得继续体现的一个重要特征。2历史同实际的联系,体现了历史学的社会功能以史为鉴,也是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体现。历史不仅需要关注过去,而且还要指导现实,预见未来。“历史是已经消逝了的现实,现实是正在活动着历史。历史和现实在相互碰撞中,彼此呼应,回荡” 。3 三、价值取向:多元化 “命题并非价值中立,它还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应与课程标准所追求的价值观保持一致” 。4课程标准中“课程设计思路”提出“普通高中历史必修课分为三个学习模块,包括 25 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分别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是全体高中生必须学习的
7、基本内容普通高中选修课是供学生选择的学习内容,旨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历史选修课分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秘密、世界文化荟萃等六个模块” 。根据课程标准,这些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艺术等依旧是考查的重点,盖整个试卷,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材料题,我们不可否认它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事实上,在这里,笔者若想单方面强调社会史或生活史,是有点背离考试主流价值取向的。但笔者发现,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史料,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或是生活史、社会史等等,它们之间都有密切关系,也可以说是相通。恢
8、复高考之后,主观命题严格按照政治史标准选择材料,随后经济史、文化史等相继登台,并融合,发展至今,我们可以看到,命题者在选用主观题材料时的相互迁移或融会贯通。笔者并不是想去强调社会史,或把生活史一定要放在重要位置,而是想说这些具有亲切性、真实性、情境性的史料,运用于考试中,能够便于学生理解,便于展示他们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纵然社会史或生活史等登不上“大雅之堂” ,算不上“正史” ,但其价值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的发掘并运用。从今年的各类高考历史试题的材料选择,就能看出命题者致力探索的方向。 且看北京卷第 37 题:题: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接下有四
9、段材料,都以“水”为载体,探讨与思想、经济、政治的问题。先不说选择什么样的材料,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单看这一题记,学生在读的时候,应该都会产生一种悸动。这种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物质,我们几乎不可能去思考它有什么历史价值,或者与政治、经济等有什么特别重要的关系。然而在这里,命题者把这一物质立体化了,它不再是单纯的生物中的“水” ,而是具有各个方面的、饱满形象的物质。在本题的第四部分“水与人类文明的进步”关键词表,可以看到在先前学习的各种促使世界文明的因素之外,一种微观的事物对文明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还有如上海卷第 39 题:妇女与教育等材料解析题,这些题进一步向学生证实:过去发生的事情,都是历史
10、,不仅仅是书本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史等,还有生活史、生态史、教育史、儿童史等等,而且他各种历史之间相互紧密联系。 此外还有很多“新”的材料的应用。从这些新的视角、新的材料来看,高考历史主观题的命题趋势正在一步一步进行创新与探究,尤其是新的价值取向的引导。我们不否认惯而用之的价值观来为命题导航,但我们同样要致力于新的价值观的探究。上一期课改坚决摒弃和清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本次课程改革则进一步提出了文明史理念。尽管史学界对文明史的定义和体系还有许多不同的看法,但大家对其方向是充分肯定的。笔者希望尽可能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政治、阶级斗争及其作用放到应有的位置,并逐步开掘经济发展、科技发明
11、、文化创新的内涵,注意引入社会生活,人文修养和时事热点等话题。有人认为,利用时事热点会降低试题的有效性,其实不然,关键还在于试题的考查目标。不同高考试卷都在尝试这些,笔者希望这种尝试蔚然成一种开放、多元、真实、有效的风气。 四、 结语 2001 年,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的发展。 ”所以,当我们在教学中,依据新的课程理念,追求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时,大规模高利害的这种高考测验题也不要“望其项背” ,要坚信我们在这种纸笔测验上用“心” ,用“术” ,也能实现新的评价理念所要求的目标。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82). 2钟启泉等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8). 3赵恒烈.赵恒烈历史教育选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7). 4崔允漷等编.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6).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