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互联网金融会与银行决斗吗?微信 4.5 上线的时候,媒体关注的是其与三大运营商以及新浪微博等媒介的竞争,而近日微信 5.0 横空出世时,其被关注热点也和互联网金融扯到了一起。是的,就是这个夏天,互联网金融和天气一样,炙热到了极点。例如 8 月 6 日苏宁宣布近期进入基金领域,股价涨停。如果说原来互联网金融的时髦源自马云、马蔚华等几位行业巨头的声音,那么近日由央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信部等七部委组成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小组”专程到沪、杭两地进行调研,并到平安陆金所和阿里巴巴两家国内最大互联网金融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的新闻无疑彰显了官方对互联网金融的高度关注。 由此,有人认为互联网
2、金融对传统金融业的革新,引发了监管跟随,这与华尔街证券发展历史存在相似之处,因此更坚定了互联网金融将是一场巨大的改革风暴。受此消息影响,互联网金融概念股全线飘红。也许是受媒体的狂轰滥炸的影响,似乎所有人都开始相信,互联网金融是代表着新技术、新思维的新金融。不论年龄和职业,如果你还不知道互联网金融,那么你严重 out 了。而且尽管目前其发展和银行业远不在一个数量级别,但是经过媒体的渲染,仿佛一夜间人们开始一起高呼:颤栗吧,银行!总之,互联网金融就是有前途。同时,人们也在猜测监管法规甚至限制措施的出台。如同年初微信 4.5 上线人们对微信收费的盛传一样。时至今日,三大运营商因为微信到底损失了多少利
3、润,似乎没有数据公示。而互联网金融的明天到底对银行的冲击有多大,似乎更是一个谜。 互联网金融是什么 尽管互联网金融已经无可争议的成为了关注焦点,但是究竟什么是互联网金融,恐怕能说清楚的人并不多。一说到互联网金融,很多人只会想到阿里,想到余额宝。事实上互联网金融已经开始硝烟四起,群雄逐鹿。早在 2012 年京东商城就宣布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进军供应链金融;新浪发布“微银行” ,涉足理财市场等;人人贷的 P2P 模式;微信 5.0 携支付功能闪电登场那么互联网金融是不是可以定义为电子商务与金融的结合?在我看来,互联网金融的概念是超越电子商务的。互联网金融由于其业务发展的迅速性和不确定性,与其认为是基
4、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不如认为其是“基于互联网思想变革的金融” 。因为互联网金融既不是传统的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金融,也不是依靠有形交易所的直接金融。互联网金融最抢眼的“颠覆”是相对于传统金融,个体可以更加便利的参与金融活动,无论是资金需求者还是资金供给者。换言之,互联网扮演无形的交易所,提供资金供需双方的直接交易,从而使金融服务更加便捷和有效,更加“平民化” 。 互联网金融与银行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当今金融发展的大时代密不可分。对以余额宝为代表的阿里金融一片赞扬,折射出广大个体对银行业的不满。尽管余额宝的宣传口号片面的强调收益高于银行利息,而没有强调货币市场的风险遭到了金融人士的
5、质疑,但是似乎丝毫没有动摇公众对阿里金融的偏向。而这一切反映出公众对于某些银行服务差,垄断强势地位等问题的宣泄。 同样,互联网金融的诞生和发展源于市场需求。例如阿里金融的专注小微企业贷款和消费者贷款。而众所周知,小微企业之所以融资难,问题的关键在于高风险下的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市场存在需求,而银行的资金供给的提供又困难重重。而阿里金融运用其海量的数据库克服了“无抵押、无担保、只需要信用”等银行业无法逾越的鸿沟。换个角度说,阿里金融实现了营销中的“长尾理论” 。即弥补了银行业由于成本高,而很难重视微小企业贷款的空白。同时,政府对民间资本进军部分金融业的放开则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但是由于
6、缺乏“银行牌照” ,互联网金融的资金量与银行不在一个数量级别。所以在现行的体制下,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非但不能与银行决斗,相反,可能会出现相互合作的局面。例如银行需要阿里的数据,阿里需要银行的资金。众所周知,长尾理论的对立面是二八原则。也就是说目前互联网金融面对的客户对象还是“屌丝级”客户。而“屌丝级”客户的资金量只占少部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们很难想象如果中石油等大型企业超大型项目贷款会选择互联网金融。那么摆在银行面前的问题是,作为大银行,选择开拓微小市场甚至进军电商平台(姜建清近日表示工行拟建综合电商平台) ,还是更加专注高端客户成为其面临的重要战略选择。而中小银行,或将因为互联网金融的逐年
7、发展以及民营资本准入门槛的降低,而趋于白热化竞争。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互联网金融”所谓的创新在于提供了一种人人可以低成本参与金融活动的模式。在互联网金融的世界里,金融中介仿佛不再存在,金融活动趋近于无交易成本的一般均衡。作为长尾理论的实践者,在现有体制下(例如其无法得到银行牌照)互联网金融成为银行的有益补充。因此互联网金融从另一个角度说可以和银行共同成为“金融互联网” 。 金融研究分为两个方向:一是解释已有的现象,二是预测未来的发现。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国内大牌的金融学家也是多集中于解释已有的现象。因为现象的解释可以有很多原因,但是只要找到一点或几点,就会让人觉得很有道理。而预测则很难,未来的不确定性,把握影响因素的遗漏等等。但是人们又对预测痴迷,希望有人能指明道路。互联网金融因为其发展似乎更存在相当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准确预测互联网金融的未来显得尤为困难,例如政策的改变(为互联网金融颁发银行牌照)等等,都会影响其未来发展的方向,至少会影响其发展的速度。但是金融发展的历史趋势始终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经济活动,而互联网金融诞生于市场需求,所以其未来必将非常辉煌,让我们拭目以待,让我们见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