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生态经济的五次产业划分研究摘要:文章对马克思的生态理论进行回顾,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为基础,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最大化为依据,在三次产业划分的基础上,完善和拓展了产业分类方法,增加了第四产业知识产业和第五产业环境产业,从而形成基于生态经济的五次产业分类方法。关键词:五次产业划分;知识产业;环境产业;马克思的生态观;可持续发展 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三次产业划分理论开始大行其道,在经济统计和产业政策领域逐渐被世界各国视为通行标准,应用于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制定。但是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资源与环境危机开始逐渐暴露出来,20 世纪 70 年代,伴随着可持续发展观的创造性提出以及生态
2、经济与循环经济理论的不断壮大,三次产业划分理论已不能准确体现可持续发展时代对产业升级换代的要求,故而迫切需要在理论上对其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文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最大化为依据,对五次产业分类方法展开研究。 一、 三次产业分类的局限性 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其概念和内涵随着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发展。1940 年,柯林克拉克(Colin Clark)在其著作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对英国费希尔(AFisher)的思想进行继承和发展。他按照经济活动与消费者的不同关系,将国民经济层次清晰地划分为三大产业体系,其中第一产业负责向自然界直接索取物质财富,如农
3、业等;第二产业负责将从自然界中获得的物质进行加工处理,以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如工业;第三产业主要负责为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非物质生产性服务活动。 Colin Clark 对三次产业体系精准而层次分明的定义使得三次产业分类理论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和运用,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各个产业易于定义和划分,故而三次产业划分法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研究中通行的统计手段。 但是经济理论也要与时俱进,符合现实并可以运用于现实的经济理论才具有指导经济发展的功能。费希尔与柯林克拉克所创立的三次产业理论,其研究对象是 1930 到 1940 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由工业化阶段步入后工业化时期的演进史,在当时阶段,人们对资源环
4、境的重要性并没有形成深刻的认知,经济学研究的主题仅仅聚焦在纯粹的经济增长上,经济发展程度的考量仅仅以 GDP 的增长为唯一目标。经济结构中的各个产业仅仅以掠夺的方式从大自然中获取资本,经过生产加工将副产品和废弃物排入自然界;经济增长的越快,三次产业发展的越迅速,也就表示人类向自然掠夺的越多,排放的越多。所以经济增长导致结果就是:一方面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不断破坏,另一方面,日渐减少的环境资源也对经济发展造成掣肘。在三次产业理论刚刚问世的时代,经济增长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尚在环境的承受能力之内,因而这种对大自然掠夺式的经济增长依然可以持续;但是,自 20 世纪 70 年代后,人类经济活动的手段得到了前
5、所未有的发展,活动深度与广度的空前提高使环境系统在遭受破坏后几乎无法得以恢复。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凸现使得三次产业划分理论指导下的经济活动难以持续,由于三次产业划分方法对自然生态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忽视,造成其与生俱来的生态“硬伤”难以克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因为三次产业划分理论的基础是西方经济学对经济运行机制的认识,而西方经济学所崇尚的均衡模型是没有社会相互作用的代表者模型。所以在理论体系上,它将经济运行与自然生态系统隔离开来,孤立地对经济系统的运行进行分析,从而没有考虑到经济发展和自然生态系统彼此间的互相作用力,因此在理论基础上并没有给出解决外部性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就三次产业划
6、分体系的价值导向而言,其所指导的经济活动只仅仅关注所谓的经济价值,单纯地将 增长看作经济发展的唯一目标,对与经济发展相伴相生的生态问题漠不关心,从而在经济增长目标得以实现的同时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 (2)三次产业划分理论的经验认识是先行工业化国家产业结构的演进历史。先行工业化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其产业结构演进路径是粗放型的不可持续范式,经济的粗放增长导致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但是发达国家利用其先发优势,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和环境配置,将工业化所导致的生态成本向不发达国家输出,因此其“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才得以奏效。而在当今全球政治经济体系下,后发工业化国家已经不可能再具备全球范围
7、内输出生态成本的能力和机会,因此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路径,无疑是自寻绝路,三次产业划分理论的经验认识在当今时代已经失效,必须创造出新的产业划分理论来对经济发展进行指导。 (3)三次产业划分所代表的生产模式是单向线性的,其所指导生产方式一直沿袭着“资源生产消费废物”的单向线性代谢方式运行。这种产业划分理论指导下的经济增长范式容易忽视掉生态系统承载的有限性,即忽视掉生态环境的承载阀值。掠夺性地从生态环境中攫取自然资源,再通过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将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抛入环境,日复一日,自然资源危机将最终爆发,生态系统也将崩盘。 由此可见,费希尔与柯林克拉克所创立的三次产业理论,虽然对国民经
8、济结构的演化做出了解释,阐述了经济在三次产业间的转移过程,但是并没有具体分析经济如何持续稳定运行的条件,因而该产业划分理论对经济系统运行的阐述是片面的,相应观念和理论无法适应当前生态经济理论下对产业发展的要求。所以为了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下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就需要一套与之相适的产业划分理论来对实践中的产业发展做出指导,故而对三次产业划分理论做出调整迫在眉睫。 二、 生态化是当今世界经济与产业的发展目标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环境灾害的频发以及能源危机的压力将人们从对环境和能源的漠视中唤醒。社会各界都开始对经济发展的目标进行重新思考。蕾切尔卡逊在其寂静的春天一书中的,第一次把生态系统和
9、人类社会由环境污染而导致的满目疮痍无情地揭露出来。美国经济学者 BouldingK.E.在 1966 年提出了对后世研究具有极大意义的“宇宙飞船理论” 。该理论极力推崇对资源和环境问题的重视,猛烈地评判了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资源掠夺产品生产污染排放”的开环增长范式。1972 年,DanielMeadows 在增长的极限中指出传统的经济增长路径中:人口增长速度、营养不良程度、环境恶化趋势、可再生资源耗竭速度以及工业化发展程度等五种指标均显示为指数增长趋势,所以经济发展最终会由于自然资源的枯竭而停滞,Meadows 从地球的有限空间、环境自净能力的限制、资源稀缺的日益加剧以及科技发展水平出发,认为
10、要想减少资源消耗进而维持人类社会必须的生存环境,就要对经济增长率进行控制,必要时甚至将其减少为零。2003 年英国政府发布的白皮书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 ,该书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理念,标志着全过程治理以及源头预防思想正式的代替了末端治理思想。 “低碳经济”提出了在污染排放最小化的约束下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2007 年 12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对发达国家提出了在 2020 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 25%40%的要求,期待全球经济能够转型到低碳发展的道路上来。 由此可见,在当今资源急剧消耗、环境严重恶化的现实下,经济生态化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其实远在一百多年,马
11、克思和恩格斯就对经济生态化以及生态类产业早已有过研究。 恩格斯在对远古文明的衰落进行考察后,描述了人类生产方式对大自然的毁坏,他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指出:“居住在阿尔卑斯山附近的意大利人,他们将山坡上的松林砍伐殆尽,但是他们没有想到他们的这一行为给当地的畜牧业带了致命的打击;他们更没有想到他们愚蠢的行为使得山泉在一年之内完全枯竭,随后整个村落又在雨季中被洪水淹没掉” 。 马克思指出必须将劳动过程中所生产出大量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还原到自然界中去。他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断地摧毁着人与大自然之间的物质联系,被人类社会以各种方式消耗掉的自然资源难以被恢复到原始的自然环境中去,人类的生产方式使得自然
12、被永久地破坏了。因此,这样的生产方式不但破坏了城市工人的身体健康,同时也对农村居民的精神生活造成了伤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利润的过度索取,不但破坏了人与自然间的平衡,使得自然环境遭受到了永久地破坏,与此同时,生活在这样环境下的劳动者,由于受到资本的奴役,身体与精神均遭受了损害。因此如果文明只是自发地发展,而不能自觉地发展,那么人类能获得只有荒漠” 。由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可知,通过科技与知识,能够使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相互协调,从而结束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破坏,将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对立关系打破。 、 三、 基于生态经济的五次产业分类 基于以上分析,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为基
13、础,以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最大化为依据,本文在三次产业划分的基础上,对产业分类方法进行了拓展和完善,增加了第四产业知识产业和第五产业环境产业。从而形成基于生态经济的五次产业分类方法。 1. 第四产业知识产业。在面对当前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的严峻生态形势前,想要使经济得以发展,仅有两条途径:一是节流,即通过科学技术的投入、改造,使生产降低物耗,节约资源;二是开源,即开辟一种不以自然资源为生产对象的新型产业,从根本上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危机。而知识产业则使这两者都成为了可能。知识产业是一种直接依赖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分配和使用(消费)的产业部门。它的兴起与发展,为人类解决资源危机找到根本出路。
14、知识产业的发展会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变成经济增长的支点,主要有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故而知识产业可以看作是这样一个等式,即:知识产业=信息产业+教育产业+学习经济+以人和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研究开发密集的产业+智力资本。 另外,知识产业可以对环境起到积极主动的保护作用,在本质上体现出经济持续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完美结合,是一种经济与环境达到双赢的产业形态。知识产业的发展往往多数依靠数字化、网络化等手段和途径,从而大大减少了传统工业活动中的垃圾、废气等有害物质的排放,对外表现出一种新型清洁的生产模式,大大降低了人类生产活动对生态的破坏程度。知识产业是一种智慧型
15、功能产业,是一种更为高级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工业经济模式,它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从对资源的过度依赖中解脱了出来。同时它又积极利用现代科技创造出人类社会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它的发展虽然依赖于科技知识进步,但同时它又为科技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实现经济长久持续的发展。 总之,知识产业重视对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经济发展从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消耗中解脱出来,从而在根本上打破了自然资源有限性与人类发展无限性的对立关系。不但将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推动到集约型道路上去,同时更使得自然环境质量得以改善,并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三者有机统一。 2. 第
16、五产业环境产业。费希尔与科林克拉克的三次产业划分理论将产业系统封闭在经济系统内,仅仅将经济在数量上的增长作为产业发展的目标,仅仅狭隘地分析了经济发展如何向自然环境的索取,并没考虑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缺少对生态系统与经济增长均衡发展的认知。 然而由于物质产业部门扩张所带来的直接影响是自然资源的枯竭和环境质量的破坏,如果自然遭受的损耗尚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范围之内,生态环境还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慢慢得以恢复。但是,当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能力处于较高水平而对生态环境的消耗和损害已接近阀值时,如果人类不对其生产活动进行自发调节,依然通过从自然中大量索取并向自然界大量排放废物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
17、那么由于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会损害人类的效应水平,并且生态安全系数一旦越过其安全阀值,将难以逆转,即使向自然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试图来提高资源环境质量,其成本也是边际递增的,代价极度高昂。生态阀值的打破也会使经济无法保持持续状态的增长。故而环境产业是为了弥补人类生产活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而被迫延伸出来的产业,是未来需要被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具体而言,可以将环境产业诠释为从事环境产品生产行业,比如环境改造、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废物的再利用等。发展环境产业可以提升生态系统的“免疫力” ,使自然财富得以集聚,因此该产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核心要素。 因此本文在基于生态经济的理论
18、基础之上,将包括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业、环保业以及为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直接贡献服务的部门单独划出,为第五产业,即环境产业。 环境产业与传统经济的产业部门相比较,其独特之处有如下几点:第一,环境产业不但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创造出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产业的发展可以使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从而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共同发展大有裨益;第二,环境产业与传统产业在功能上最显著的异同点表现为环境产业具有逆生产性。所谓“逆生产”是相对于传统产业仅仅从自然环境中进行索取而言的,它是指环境产业可以将传统产业中的副产品和废弃物进行加工处理,进而将它们还原成“正产品”退还给大自然,使传统经济模式的单向旅
19、程转变成有去有回的双向旅程,促使生态经济模式的形成;第三,相对其他产业私人物品的特性而言,环境产品的公共性质更强,因此环境产业的良性发展可以大力提升社会公共福利。 通过本文的研究, 得到基于生态经济理论下的五次产业划分体系:除原有农业、工业、服务业传统三大产业外,文章在生态经济视角下,引入了: 第四产业知识产业:直接依赖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分配和使用(消费)的产业部门,主要有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等。 第五产业环境产业:具体指从事环境产品生产的部门或行业,包括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业、环保业以及为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直接贡献服务的部门。 四、 五次产业划分体系的创新意义 产业划分不但是对人
20、类生产活动的历史反映,同时它也是经济实践的重要指导依据。本文提出的五大产业划分体系,其理论内涵以及使用的研究方法均是动态科学的,五大产业划分方法的提出是对传统产业划分理论的革新,是与当前时代发展要求的相适应的;该划分理论的逻辑起点为:生产活动的不但要满足人类生存的物质需要,而且还应当满足于人的能力提高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需要,因此文章的五次产业划分理论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之上的,因此适用于指导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对五大产业的比例进行调整,从而打造生态产业结构,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将经济指引到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去,因此五大产业体系的划分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德)马克思.资本论第 1、2、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德)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6. 程恩富.十八大报告新思想新亮点开启历史新阶段和新征程.人民论坛,2012, (33). 7. (美)默里布克金.自由生态学等级制的出现与消解.郇庆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