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欧债危机升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摘要】自 2009 年底欧债危机爆发以来,不断升级,不仅对欧洲金融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还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动荡,投资环境恶化,给世界经济带来了较大的影响。2012 年 1 月 2 日标普公司再次调低了欧元区九国主权信用评级,致使欧债危机雪上加霜。作为与欧盟经济关系密切的中国亦不能独善其身。本文从欧债危机的含义出发,分析了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探讨了欧债危机升级对中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及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欧债危机 影响 启示 2009 年由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引发的欧债危机造成了全球金融市场震荡,投资环境恶化,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大了全球通胀压力。许多国家
2、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协调与合作更加困难,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成本,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了不利影响。随后欧债危机不断恶化,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重要影响。 一、欧债危机产生的原因 欧债危机是 2008 年金融危机的延续,但根源于欧元区自身经济政策、货币环境、经济结构以及欧元区制度等层面所累积的问题。 (一)金融危机催化 全球金融危机是欧洲债务问题的外部诱因。金融海啸导致投资者不再视欧元区为一个整体,开始区别对待不同国家。2009 年 10 月,希腊新政府宣布希腊当年赤字并非 GDP 的 3.7%,而是 12.5%,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 3%的上限,立刻引发金融市场的
3、不信任。投资者开始怀疑希腊的偿还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风险溢价,欧债危机由此正式拉开序幕。 (二)经济政策方面 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崇尚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该思潮主张政府应该尽量少干预市场。同时,由于政治原因,这些国家不得不长期奉行高福利的社会经济政策,执政者出于选举需要,不敢对现行体制进行改革,导致财政上入不敷出,多年来靠举债度日。经济衰退致使税收所得减少,失业率上升又导致社会支出增加,而银行救助及经济刺激计划则进一步加重财政预算的压力,债务负担不断攀升,欧债危机进一步加深。 (三)货币环境方面 在欧洲货币联盟形成过程中,欧元区各国尤其是非核心国利率大幅下调。利率下跌为公共及私
4、营部门提供了成本低廉的贷款,消费需求尤其是进口产品需求大增,欧元区非核心国家的经常账户因此逐渐恶化。低利率及消费需求强劲增长诱使许多国家放松了财政纪律。 (四)经济结构方面 经济结构单一,普遍缺乏活力是欧洲五国危机爆发的又一深层次原因。一方面,爆发危机的欧洲五国(也称“欧猪五国” ,因其各国的首字母组合为 PIIGS 而得名)国民经济高度依赖于某个或某几个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基本上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贡献较低的经济发展格局。产业结构单调,使其难以形成核心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 “欧猪五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其中经济规模较大的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国外贸依存度最高,2002 年以来一直保持在 1
5、50%以上,葡萄牙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 400%。一旦爆发金融危机,这些国家的经济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GDP增速大幅下降。 (五)欧元区制度缺陷 欧债危机还暴露出欧元区的一个根本缺陷,就是有统一货币而无统一财政。统一的货币导致各国不能针对自身情况而实行相应的政策,连本币贬值的自由也欠奉。于是各国只能通过财政方法应对各种经济困难,这就难免使某些国家的财政赤字和国债水平突破欧盟稳定和增长公约的限制,而且欧元区对违规的国家也无法采取任何强制性限制措施。 二、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欧债危机自爆发以来,不断蔓延,持续恶化,影响广泛。不仅影响欧元区国家的经济与政治,同时也影响着世界经济,其中对中国经济金
6、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外汇储备缩水,外债风险加大 欧债危机后,欧元贬值给持有大量欧洲国家债券的中国带来了直接风险。欧债危机的恶化和长期债务评级的下降将加剧欧洲债券和欧元贬值,直接影响中国欧元储备的价值。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超过 3 万亿美元,持有约 6000 亿欧元的欧债,其中 1000 亿欧元为“欧猪五国”的债券。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缩水”之忧,且短时间内难以完全“避险” ,中国外汇的实际购买力大幅下降。从欧元兑人民币的汇率情况看,2011 年6 月 8 日,1 欧元兑 9.5058 元人民币,2012 年 6 月 8 日已经恶化至 1 欧元兑 7.9222 元人民币,同比下跌约
7、 16.7%。可见,欧债危机的恶化使中国的外债风险持续加大。 (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出口增速放缓,影响中国实体经济发展 随着欧债危机蔓延,西方国家持续高失业率、高通胀、内需不振。为了应对本国经济的不景气,各国政府的干预都在加大,一些国家维持自由贸易的意愿降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性贸易壁垒等贸易保护手段不断翻新、更趋隐蔽,贸易摩擦范围逐步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蔓延,这将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造成巨大影响。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当下欧洲各国纷纷通过对富人增税、削减公共开支等紧缩性财政政策来暂度难关,再加上受债务危机拖累,欧洲经济复苏放缓,使得中国出口的压力进一步增大。中国 2
8、011 年 9 月进出口增速双双逊于预期,而贸易顺差持续收窄,对外需求降低,这又直接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进而影响中国经济。2012 年 7 月份,中国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1%,为六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前 6 月份的增幅为 11.3%。7 月份的出口增幅远低于市场预期,说明欧债危机影响加剧,海外需求不振。7 月份中国进口总额同比增长 4.7%,低于 6 月份 6.3%的增幅,表明中国对大宗商品的需求趋于下降。7 月份的贸易顺差为 251 亿美元,为两个月来的低点。欧债危机通过影响中国的进出口,进而严重制约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就业问题,给中国经济整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从而直接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步伐。
9、2012 年第二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降至 7.6%,为 2009 年全球金融危机最严重时期以来的最低水平。这表明欧债危机已经影响到中国实体经济的发展了。 (三)引发了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热钱流入,产生输入性通货膨胀 由欧债危机带来的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大。欧洲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机构投资者将投资转向潜力更好的、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相比于欧美等国,由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持续高增长,利率水平较高,汇率升值空间大,因此中国市场可能会成为部分国际游资的觊觎之地。从中国 QFII 规模来看,其已从 2008 年初的 102.45 亿美元直线上扬,到 2
10、011 年 4 月份已经达到了 204.9 亿美元,3 年里增幅达 2 倍。资本的流入令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不可避免地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并可能直面热钱压境的风险。欧债危机和信用评级下调使得欧元进一步走低,欧洲央行也宣布注资购买欧元区国家发行的债券,变相实施宽松政策,而且欧元疲弱的趋势可能会长期存在,中国“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加大。 (四)全球金融市场震荡,投资环境恶化,影响中国金融安全 欧债危机使融资成本不断上升,市场和投资环境急剧恶化严重打击了市场信心。为了避险,全球投资者纷纷抛售欧元,欧元汇率持续下跌。西班牙财政部于 2011 年 11 月 17 日以超过 7%的收益率发行了新一轮十年期国债
11、,融资成本大幅飙升。西班牙股市当天大幅下跌。 欧债危机的实质是信用的过度扩张,随着危机蔓延,全球金融风险增加,与欧盟联系日益紧密的中国国内企业及银行面对的风险也势必会随之增加。此外,中国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也存在较大隐患。根据 2010年地方财政收支的全国审计结果,中国各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达到 10.7万亿元,约占 2010 年 GDP 总额的 27%。如此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若得不到有效管理和控制,很容易受到金融体系震荡的影响,给经济发展带来破坏性影响。 三、欧债危机给中国的启示 面对频发的债务危机,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尤其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反思。中国的国情虽然和欧洲各国有很大
12、差别,但我们也能从这次欧债危机中汲取教训,得到以下一些启示: (一)优化外汇储备方式以降低外汇储备缩水风险 中国高额外汇储备的主要使用方法是购买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债。欧美国家经济困境告诉我们,这种投资手段未必安全。因此,我们必须调整思路,转换方式,抓紧机会,改善外汇储备的使用结构。在其管理方面,必须坚持多元化投资原则。除了购买国债外,一定要拿出一定额度的外汇储备并购国际上的优质企业,尤其是那些价值被严重贬低的能源和矿山企业。可以由外汇储备机构直接入股优质企业、参与其他企业并购、支持民营企业海外并购、共同组建并购基金等。同时,要将外汇储备规模维持在一个合理水平上,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国际金
13、融市场的波动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目前,中国已在加快外汇储备多元化的进程。渣打银行估计,中国将大约四分之三的新增外汇储备投入非美元资产,2011 年前五个月中国购买了大约 240 亿美元的德国、法国所发行 AAA 级债券,以及 720 亿美元的欧洲公司债。美国财政部数据还显示,中国 2011 年 5 月增持了日本国债,系连续八个月增持日本长期债券。 (二)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变 当前由于欧债危机,欧洲国家普遍陷入“高债务、高赤字、高失业、低增长”的困境,进口需求减少,导致中国出口需求下降。要减少世界资本主义危机对中国可能的重大影响,我们要从根本上改善中国经济。一方面,调整经济结构是
14、关键。另一方面,在调整经济结构的同时要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无论欧洲的以消费拉动经济的模式,还是中国以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的模式,都存在着结构单一性的缺陷不利于经济的均衡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我们必须从目前的投资拉动模式转化为“扩大内需与投资拉动并举并以扩大内需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中国经济从外需为主调整为内需为主。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面对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减少欧债危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三)警惕经济“空心化” ,为实体经济发展打造良好环境 实体经济代表了一国经济的核心生产力,金融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是与本国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众所周知,欧债危机有
15、一个显著的产业背景,即近半个世纪以来欧洲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而其制造业却大量外迁,其经济表现出“空心化”的特点,缺乏实体经济的支撑。联系近期中国经济较发达地区温州大量企业的“债务危机” ,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抽离” ,进入房地产与高利贷领域,致使当地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正常生产经营难以为继。一些企业关停转行,一些企业外迁至东南亚国家,部分传统行业已出现明显萎缩。上述情况,警示我们应及时发现并清除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障碍,改革和挤压投机性资金在房地产领域的获利空间,防止生产性资本抽离实体经济,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良好的环境。 (四)全面审视中国债务问题,引以为戒 根据国家审计署报告显示,
16、截至 2010 年底,中国地方性债务余额已达 10.7 万亿元,占当年 GDP 的比重为 26.7%;另据财政部数据显示,2010 年中央财政国债余额为 6.75 万亿元,前后两项相加,中国政府债务余额大于 17 万亿,这已远超当年公共财政收入的规模。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全面审视中国债务问题,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加强风险管理。重点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以及由此引发的信贷风险及财政担保风险,充分借鉴国外债务风险管理和危机处理的经验教训,建立多层次政府债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防止地方资金链出现断裂,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规范金融市场秩序,防范和化解各类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局部风险转
17、变为系统性风险。 总之,应汲取欧债危机的教训,结合中国实际,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在发展经济中加快经济的转型,提高金融创新。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把制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晓琴.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J.桂海论丛,2011(6):89-93. 2谢琳.谈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2(05):13-14. 3黄少明.欧债危机是各种矛盾的综合结果J.中国投资,2012(01):119. 4逄锦聚.欧美债务危机与中国经济发展J.当代经济研究,2012(1):44-49. 5安国俊.欧债危机和欧美债务危机的反思J.中国金融,2012(18):46-47. 6郑联盛.欧洲债务问题:演进、影响、原因与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0(3):108-121. 7李京阳.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思考J.财经科学,2012(3):1-9. 作者简介:周寿彬(1978-) ,男,四川彭州人,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杨丹(1990-) ,女,四川蓬安人,西华师范大学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