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30.50KB ,
资源ID:1946116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9461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浅谈中原根之历史与根文化.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浅谈中原根之历史与根文化.doc

1、浅谈中原根之历史与根文化作者简介:张慧(1978.10-) ,女,河南驻马店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历史学硕士。 摘要:根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自己的特色,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以往和现在对人们的生活都有很大影响。而中原文化的本质就是根文化,河南根文化资源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特点鲜明。 关键词:中原根之历史;根文化 一、中原根之历史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其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故得名“河南” ,同时又被称为“中原”和“中州” ,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中国” 、 “中土” 、 “华夏”和“神州”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周边其他地域文化相比,中原文化

2、历史悠久是有广泛共识的,最早可追逆到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曾生息繁衍在中原大地上。考古学发现,在黄河三门峡地区、安阳小南海、舞阳大岗、洛阳北窑等地,先后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化石、脊椎动物化石、第四季冰川地质遗迹。 到了新石器时代中原地区就已经成为了华夏民族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河南发掘发现的新时器时代的遗址遗迹皆可证明其在当时已经为古代文明尊定了基础。最早在河南新郑发现的裴李岗文化被证明是新石器时代开端;而发掘范围最大、影响范围最广、距今 50007000 年仰韶文化也是因首次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而得名,到现在为止已经发现了上千处的仰韶文化遗址中仅河南就有七百多处,主要分布在河

3、南的三门峡、洛阳、郑州一带。在河南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迹非常丰富,除了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而距今 40005000 年的龙山文化在河南的发掘发现因不同于首次在山东发现的龙山文化的特征而被考古学界特命名为“河南龙山文化” ,以于其他地区的龙山文化加以区别。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及在河南西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这些新时器石代的文化现象曾被学术界遍认为是华夏文化的起源。而著名的考古学家许顺湛先生则认为,创造中原远古文化的主人是:炎帝族、黄帝族,之后是黄帝族的后代颛顼族、帝喾族、尧族、舜族、禹族,这些部族长期生活在中原地区,到夏商周三代,逐渐形成了以炎黄为代表的华夏民族,仰韶文化基本上相当

4、于炎黄时代,而龙山文化则相当于帝喾、尧、舜、契、稷、禹时代。 从新石器时代进入到文明社会的标志就是中国第一个王朝的建立:夏王朝。公元前 2033 至公元前 1562 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其后延续了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从此而开始,在此期间夏王朝的历代统领导随着迁移曾在今河南的洛阳嵩县、登封告成镇、商丘虞城县、商丘夏邑、安阳西南等地建立都城。公元前 1600 年成汤灭夏建立商王朝,商代早期虽然多次迁蓰,但偃师商城、郑州商城、晚期的殷墟,这些遗址遗迹也都能证明商代曾建“都”或“城”在河南境内。公元前1046 年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虽定都于镐京(今陕西长安沣河以东) ,在公元前 7

5、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是为历史的东周。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 ”而到了秦汉以后,历史上先后有近 20 个王朝建都于河南的洛阳与开封。首先是河南洛阳,除了上述夏商周曾在此建都或迁都于此,此后又有又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等九个王朝在此建都,由此可见自秦汉后洛阳是中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历经朝代最多的古都,洛阳因此而得名为九朝古都。古人就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来形容洛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次是河南的开封,号称七朝古都,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都曾在此建都,特别是北宋时期,开封古城历经九位帝王历经 16

6、8 年,不仅是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而且还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风光旖旎,人物荟萃,城郭恢弘,经济发达,富甲天下,史书曾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当时北宋东京对外关系的盛况。 由此可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从旧石器时代到新时器时代再到进入到文化社会,中原始终在延续和传承着文明的发展,河南历史上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中原文化,所以可以说,中华文化根植于中原历史,中原之根植于历史。 二、中原根文化 (一)中原根之人文传说与史前文化 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盘古开天地是神话传说,三皇五帝应是人文传说,虽然考古学及历史专家的研究虽末得到确切

7、的定论,但其已经有比较大的可信度。据有关资料记载,三皇包括伏羲、神农和女娲,当时都建都于今日淮阳,五帝中的五帝之首黄帝,出生、成长及成为统领之前的活动区域在中原地区,在河南灵宝铸鼎原一带更有“帝采首山之铜,铸三鼎于荆山之阳,鼎成崩焉”的相关记载。这也是我们常以炎黄子孙、华夏后裔而自称的原因。有些人文传说正在被考古学界重视和考究,史前文化连续的、有规模的历史遗存在河南不断发现,这些都充分表明河南在整个史前文明时期都处于重要地位。 (二)中原根之传统文化 1、政治文化 据史记载历史发展传承中从夏朝到宋,先后曾有 200 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河南,更是几度形成政治文明的巅峰与辉煌。可见中原大地是历朝

8、历代政治角逐、政权更迭、政体演变的大舞台,其间发生了难以数计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政治活动,积累了大量的政治智慧和政治经验,形成了非常丰富的政治文化。 文化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华民族有九大始祖,即伏羲、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少昊、尧、舜、禹。而作为先祖之一的黄帝,建立了以中原为中心的联盟制国家,设官分职、制定礼仪、规范行为、建立军队以此形成了国家治理的雏形;夏、商、周皆建都或迁都于中原,在此其间要家政体传承方式从禅让制向的世袭奴隶制转换,到周迁至东都洛邑(今洛阳) ,制礼作乐,制定了一整套政治制度,自此使奴隶制得到了完善。从此之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纷争、交往与联盟等政治行为,不断地推动政体的发展,奴隶制

9、国家政权更替到秦汉后逐步开形成了日益完善的封建制度,特别是到了北宋时期,宋王朝加强中央集权、完善官僚机构,使得封建统制制度更加完善。由此可见,中国历史政治活动中心在中原地区,中原得以蕴藏着丰富的政治文化。因此“得中原者得天下”“逐鹿中原” 、 “问鼎中原”等说法与典故就由此而来。 2、思想文化 中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圣地,历史上的中原地区是中国传统思想的萌发和荟萃之地,中原思想文化丰富多彩,集民族之智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首选被誉为中华第一经的文化大典周易 ,就是在中原河洛地区孕育而成的。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等诸子思想活跃于中原地区,作为东方文明轴心标志的儒道法等诸子思想,

10、其创始人或集大成者多为河南人,他们的学说与著作,被奉为中华文化的元典。 儒家思想的开山人物孔子,虽然出生于山东,但孔姓的祖根在河南,据历史记载,孔姓源于黄帝后裔中的子姓,孔子讲学、游说的主要活动地在也在中原。道家文化的源头也在河南,道家始祖老子原籍在楚国苦县曲历仁里,即今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相传河南灵宝函谷关关令尹有一天在关上远望,看见有一团紫气从东方飘来,知道要有圣人来到,果然第二天就见老子骑着青牛飘然而到,老子留在灵宝函谷编著了后世留传五千字的道德经 ,直到今天,人们说到紫气东来,函谷讲道,就会感到无尽的遐想。法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韩非子,是今河南新郑人,主张法、术、势三者相辅而相成,不可

11、偏废,又吸收道家思想,提出“抱法处势则治” ,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法治理论体系。 古往今来,无数中原的思想家,用自己的智慧和思考深刻地影响着历史的进程。他们的思想所闪现的光辉汇聚到一起,形成了星空中最耀眼的区域,而他们的学说经过漫长岁月的积淀,熔铸成华夏文明的思想精髓,不仅是中原大地的智慧,更是中国思想文化的根源。 3、科技文化 作为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原科技文化同样比较发达,中原根文化中的科技文明主要表现在与人的生存和生活直接相关的农业、冶金、天文、医药等诸多方面。 研究发现,我国是世界上农业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中国国家发展的核心区域在中原,经考古发现在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了包括从

12、土地开垦到农作物收割及加工用的各种农业生产器具;河南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这些都表明在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就已有具有相当高的农业生产技能;洛阳的“唐三彩” ,汝瓷、钧窑等,不仅代表了历史上制瓷技术的最高水平,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治金方面,1939 年在安阳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商朝青铜器代表,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三门峡出土的西周时期的铜柄铁剑,距今已有 2600 多年的历史,经研究证实是目前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实物,因此被誉为“华夏第一剑” ;郑州的汉代冶铁遗址发现的治铁高炉;东汉河南人杜诗发明的“水排”鼓风技术,比欧洲早 1000 余年。 中原地区在天文科技方

13、面有东汉太史令张衡,被誉为“科圣” ,它发明的的“地动仪”比西方早 1700 年。唐代河南人僧一行,不仅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而且比英国天文学家哈雷早 1000 年提出了“恒星自行”的观点,并进行了世界上首次子午线实测活动,因而成为古代天文学发展的里程碑。 4、宗教文化 中原宗教作为中原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繁荣发展都与河南息息相关,不仅在中国宗教文化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中原文化的发展乃至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宗教文化中的“佛” 、 “道”的繁荣发展都与河南息息相关。道教的鼻祖老子是河南鹿邑人,老子曾在河南灵宝函谷关著下五千字的道德经 ;而河南登封中岳庙

14、是历代皇帝祭祀中岳神的地方,是我国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群之一;唐代著名道长司马承祯携玉真公主出家修道的地方在济源王屋山,是为道教“十二洞天”之一。 中原宗教建筑同宗教思想一样历史悠久,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少林寺塔林是中国佛教建筑文化最高水平的三大佛教塔林之一;嵩岳寺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佛塔;洛阳龙门石窟是中国开凿时间最长,窟龛数目、雕像数目、造像题记最多的石窟,作为中国佛教三大艺术宝库之一,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5、姓氏文化 中华文明的源头、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中原,这是当今全世界中国人的共识。中华民族的姓氏之根(主要指汉民族的姓氏) ,绝大部分也在中原。 据相关统河南是中华姓氏

15、的摇篮,中华姓氏无论肇始与大量衍生都与中原关系密切。 中华姓氏大典中的 4820 个汉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 1834 个,占 38%;在当今的 300 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 171 个,占 57%;在依人口数量多少而排列的 100 大姓中,有 78 个姓氏的源头与部分源头在河南,无论是李、王、张、刘为代表的中华四大姓,还是林、陈、郑、黄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 随着 2004 年河南省周口市首次以“万姓同根,万宗同源”为主题、2006 年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第二届中华姓氏文化节的先后举办,公祭人文始祖太昊伏羲、中华姓氏寻根等活动得到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广泛认可与响应,随后河南省开展了

16、一系列的寻根活动,这些寻根活动在全球华人中掀起了以河南为主要目的地、朝觐到河南、拜祖到河南的寻根热潮。 中原根文化虽然属于地域文化,但又与一般的地域文化有着较大的差异,中原根文化实际上代表了中华文化的主流,这是因为它与中原历史朝代更替中长期作为中国的定都之地分是不开的,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的更替、各朝各代的国家制度建设、都城体系的完善、主流思想的形成都与中原密不可分,所以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原根文化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许顺湛.黄河文明的曙光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2历代陵寝备考载外纪 3张文彬.简明河南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4单远慕.中华文

17、化通志中原文化志M1s.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5李绍连永不失落的文明一中原古代文化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6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河南通鉴 fMl.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7袁义达.中华姓氏大辞典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8毛勇,对我国发展东南亚华人华侨寻根旅游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3):69. 9程红根.中华万姓源出河南淮阳成寻根祭祖圣地EB/OL.(2004-10-29)2007-2-04.http:/ 10河南年鉴 2005 旅游DB/OL(2006-06-17)2007-2-06ttp:/ 11谢钧祥.河洛文化与中华姓氏起源J.黄河文化,2004, (1):8. 注解 许顺湛.黄河文明的曙光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25. 历代陵寝备考载外纪 黄河.黄土.黄种人.中原文化的主要内容J-2007-03-05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