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出版产业进入集团化时代从 1999 年 2 月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诞生,中国出版集团改革发展进程迈出第一步开始,我国共组建了包括报业、图书、发行、印刷等各类出版集团 120 余家。据国家新闻出版总局2012 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统计,去年我国各类出版集团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333.9 亿元,占出版业产值的 14%。 最近,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三定”方案出台,宣布 “取消调控书号总量的职责”等措施,以及中国出版集团、凤凰出版传媒公司、中国教育出版集团首次入选 2013 年全球出版业 50 强,又引发了新一轮的出版集团关注热。人们纷纷猜测:出版产业的集团化空间到底有多大? 出版产业中的出版集团
2、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人均 GDP 达到 3000 美元时,文化消费快速增长。现在我国人均 GDP 已经超过 3000 美元,部分省市甚至超过 5000美元,文化需求和消费进入一个空前旺盛的时期。不仅如此,硬件上,我国出版产业和西方相比已没有显著差距;人力成本上,我国反倒有优势(因而也出现了国际印刷产业链逐渐向中国转移的现象) 。 但和西方国家不同的是,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发展较不平衡、贫富差距相对较大、社会阶层相对成哑铃型模态(但中产阶层正在快速扩大) ;另一方面,作为较晚融入市场经济的出版业,和房地产等已完成市场化改革、融入市场体制的行业比,仍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投资洼地之一。 在这个大背景下,
3、从 1999 年 2 月第一批以出版社为单位的集团化整合开始,伴随着出版体制改革,中国出版集团传媒股份公司、中国教育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相继建立,这标志着我国出版传媒产业“国家队”基本形成。同时,地方也加快了出版传媒业兼并重组步伐。比如:凤凰传媒并购了 10 家民营出版公司;新华传媒与澳中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上海新华红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与此同时,为加快发展,从 2003 年四川新华文轩发行集团在港交所上市以来,我国出版集团纷纷加快了加快了资本运作步伐。以 2012 年 12月 31 日收盘价计算,16 家在上海和深圳上市的书报刊出版和发行集团共实现营业
4、收入 499.3 亿元,较 2011 年增加 91.4 亿元,增长 22.4%;实现利润总额 56.8 亿元,增加 6.8 亿元,增长 13.6%。 纵观国外出版集团几十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轨迹,结合国内出版集团的当今状况,可以发现,我国出版集团在经历了“小女初长成”时期的不安、骚动、困惑后,已完成“成人礼” ,进入了相对成熟期。 为何不是那般耀眼 2009 年之后,我国出版传媒板块扩容提速,特别是出版集团的改制上市潮,一度让大家对出版集团的增长空间充满期待。然而喧嚣过后,出版集团并未如期待中的那般耀眼。 目前,我国出版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很低。由于出版产业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个盈利程度不高
5、的行业,少数出版集团在上市后,对企业今后应当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子,仍缺乏前瞻性的产业规划,以致在上市圈到了大量资金后,却不知投向何方,竟出现对下属企业进行资金摊派的怪现象。 有鉴于此,众多出版集团开始探索多元化经营模式。如今,图书出版要盈利,主要靠教材;报刊出版要赚钱,主要靠发行和广告,这样的经营方式自然存在不少风险。为规避这类风险,几乎所有出版集团都不约而同地推行了多元化战略,如进入房地产、服务业等。这样确实能分散已有风险,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少潜在不利因素。因为多元化经营意味着集团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机构扩张和人员增多,如果是跨地区的多元化,还会出现经营地域分散等问题,这势必使集团的管理费用、管理
6、幅度和管理层次加大,如果管理不当,信息失灵,会导致集团管控能力下降;同时还将面临人才的培养及储备、品牌的塑造及培育、技术的研发及创新等新问题。 另外,我国对出版集团的管理机制相对陈旧。由于大部分出版集团的前身是国有企业,计划经济时代的国企病在这些企业中依然存在。建国后我国出版行业长期在政府政策保护下生存,这使得他们常常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外,所以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如今出版企业普遍存在的人才创新能力较弱、管理方式较为粗放等现象。 “成人礼”后的复杂世界 出版集团完成“成人礼”后,面临的是“成人世界”中更加复杂的发展格局。短短几年间,一批拥有资产、资源优势的出版集团如凤凰出版、中南传媒、长江出
7、版、皖新传媒、北方传媒等,已逐渐发展成了行业大鳄。而众多中小型出版集团基本上处于弱势地位,尽管他们依靠多年积累的专业渠道和行政资源尚处于“小康”水平,但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却是其致命弱点。特别是面对大型出版集团的包围,中小出版集团在各种出版资源的争夺上处于守势。因资源和实力导致的分层进一步加深,将使出版资源以不断递加的速度向少数大型出版集团集中,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局面可能呈现。 此外,根据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出版发行领域将逐步放开外资进入。与此同时,不少境内社会资本在与国内出版集团合作的同时,也纷纷加强了与国际出版集团的合作,力图“跑马圈地” ,提前谋划市场抢滩事宜。境内
8、社会资本虽然现在受政策限制,只能从事出版外围业务及传媒部分业务,但他们经验丰富、机制灵活,随着出版市场的逐步开放,带来的冲击一定会越来越大。而国际出版集团有强大的资金,技术优势和先进、成熟的市场运作机制,一旦他们大面积渗入、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其超强实力,必将改变竞争结构,形成与我国出版集团激烈拼杀态势。 在如今全球数字化浪潮下,出版、传媒、网络、电子、电信等行业的界限将被进一步打破,产业链将进一步被拉长。在西方全媒体集团的整合历史中,出版集团无一不是作为重要方或主导方而存在的。在我国,受各种客观因素影响,出版集团在未来的兼并重组中倒不一定是整合主导方,反倒有可能是整合的控制性、核心资源拥有者(如资本、内容创造力、品牌或集团管理能力) 。以此为基础,出版集团有望针对已有优势期刊、图书整合经营专业内容;有望针对传统出版、报刊业加强与 IT、信息厂商的合作、合并,从而尊重读者用户,让内容契合新技术,让新技术发挥内容优势,真正体现出全媒体产业链的优势。 由此看来,出版产业的集团化空间其实很大。在这个变革的时代,跟着时代步伐而调整、随着行业变化而变革,将是未来我国出版集团改革发展唯一正确的路径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