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探究战时儿童保育院的生存危机摘要:战时儿童保育会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为使儿童免遭战火的蹂躏,由国共合作为基础并由各界民主爱国人士共同参与成立的救亡团体,它是两党合作的典范之一,在难童的救援上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由于是在中日战争这个特殊的大背景下,保育院所遭受的困难和危机是巨大的。了解保育院所遭受的危机,能为我们当今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中日战争;难童;保育会;保育院 儿童在战争中是最无辜的受害者,1937 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日军的炮火机枪下无数的儿童丧生,日军在战争中对儿童的暴行耸人听闻,除轰炸和杀戮外,还进行奴化教育,基于亡国亡种的危机,中共、国民党及各界民主人士共同合作,
2、于 1938 年在汉口正式成立了战时儿童保育会,但它的成立和发展困难重重。 一、建立初期在日军炮火下搜集和转移难童 保育院一经成立即展开工作,收集难童,但工作并不是顺利的,工作人员“每天都在大街小巷里转圈子,一般市民妇女很少愿把小孩交给他们的” ,在逃难的人群中多数群众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一个陌生的机构,这个原因是基于对国民党的不信任,加上在战争年代很多家庭如果不是在逼不得已的情况下是不会抛弃自己孩子的,因为这意味着很可能是永别。保育会工作人员面临的另一个大挑战是在敌人的炮火中向后方转移,转移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交通,而转移过程中还要设法躲避敌人的炮火,很多无辜的儿童在转移中死去。宜昌转移是影
3、响比较大的一次转移。仅在宜昌“共接运和抢救儿童在 1.5 万以上” ,从这庞大的数量上可以想象这其中的困难。 二、保育院发展中遭遇的几个重大危机 1. 经费严重匮乏 保育院成立的特殊背景决定国家能够给它的资金不会很多。 “保育经费除由政府补助一部分外,大多数由国内关心儿童教养之士,及同情中国儿童之国际友人热忱捐助而来” ,保育院成立之初宋美龄、李德全等发起者就捐助了大量资金,但毕竟救助难童所需资金数目庞大,保育院常常面临无钱可用的困境,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孩子们不得不参加一些义卖、义演等社会活动,甚至让这些孩子作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受害者和见证人进行“现场说法” 。经费的紧张导致一系列的难题,如孩子的
4、营养问题、孩子的卫生医疗、孩子的教育等。 2. 出现大量难童出逃 在战争的环境中,保育院无疑是孩子的天堂,保育院的成立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人们正期待着保育院的进一步发展,然而由于保育院本身的某些弊端,出现了大量难童逃亡的现象, “而在某些院中竟有在半年之内逃跑至百余名,或两个月中逃跑至 40 余名的” , 这种局面如果任其发展的话恐怕用不了多久保育院就要宣布解散了,据调查原因主要如下:思乡思亲、生活不习惯、好奇心触发,外界诱惑、犯过和逃避处罚、逃避过度的劳动和个人不被别人理解。另外很多儿童激于爱国之心而积极参战也导致大量儿童出走。 3.医疗卫生缺陷带来的儿童死亡 由于经费的严重紧缺,
5、孩子们的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大量的儿童无时无刻不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这样就更谈不上营养了,再加上为了解决温饱不得不进行的繁重劳动,孩子们的身体状况是非常差的。一旦遇到疾病在医疗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大量儿童就会丧失生命。如果保育院连最基本的儿童健康和生命都保证不了,那它存在意义在于什么呢。 医疗卫生得不到保障首先是医生的严重缺失,很多保育院根本就没有医生,经费紧张也无法聘请到好的医生。只是一些护士做日常的护理工作,而这些护士很多都是抱着一腔热血来为孩子们服务的,根本就没有什么经验,在面对孩子们的死亡时也是束手无策。其次是药品的严重匮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有医生也没有药材能够供应,由于战前政府对医
6、药器材等的计划不足,在战争年代药品的生产几乎停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房屋紧张,很多孩子拥挤的生活在一起,也没有隔离房,一个生病往往会蔓延大批孩子,这就导致了孩子的大面积死亡。采取各项必要措施使儿童的死亡降到最低,这成了保育院工作的重中之重。 4.教育上面临的巨大挑战 战时儿童保育院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救助难童的生命,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儿童走出战争带给他们的创伤,使他们更好的成长,以便为国家做出贡献,但如何对这些孩子进行教育?教育面临的困境和难题的原因,首先是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内容的空洞。教师多是一些抱有爱国热情的年轻人,很多老师是无法担负三种角色的:良师、严父、慈母。班级教学有时呆板与枯燥,学习情形呈
7、现停滞或下降的现象。当各个年级学生同在一个班级时,老师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其次,班级是由各种背景儿童的组成的,是一个特殊群体。保育院收容的儿童成份,可说是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缩影,大有九流三教,鸡鸣狗盗之势。由此你能想象这些儿童堆在一个教室进行教学的情况吗?这对老师对保育院的教育来说绝对是一个难题。另外,大量儿童出现异常心理。孩子们无法明白瞬间遭受的一切,战争带给他们的阴影显然对他们的生活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保育院后期的难童复员问题 抗战结束后保育院光荣的完成了它的使命,保育会开始筹备儿童复员的情况。不过由于儿童数量比较多,儿童复员并不是易事。 “经调查结果, 有家属或保护人可以领回之儿童占全
8、数之百分之六十,保育会将确有家庭之儿童送至若干交通据点,以便各家属及保护人至指定地点具领。无家可归之儿童占百分之四十,拟将其集中于若干适当之保育院,继续教养至其能自立时为止” 。这是保育会复员的方法,此外还有领养的方式,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陕甘宁边区分会曾向总会报告复员中出现的情况:“催领儿童启事登载后领回儿童的很少(只有五名) ,原因是多数家长要求将儿童转学、升学或习艺,有的是因家庭贫寒无力领养,还有的家长多年无信, 不知下落。因此,在院保育生调查表及保育生家庭情况调查表,根据所发式样翻印后,多数因在战中到前方多年无信(详细地址及职业) ,因此
9、无法全部填报,只能将附近所知家长情况填报” 。这种情况在多数保育院都存在,在剩余在保育院中的孩子多数是无父无母无家可归和父母情况不明的孩子,这就与建立初期收养孩子的办理手续过于简单仓促有关。另外政府在处理无家可归孩子的问题上不够彻底, “各省分会院除有家儿童送还家后,将于三月底结束。虽已与各省当局接洽, 无家可归者自四月份始由地方接收负责,但能否按时实行负责尚不得而知” 。 四.结语 尽管保育会遭遇重重的困难但它在难童的救济及教养上上绝对算的上成功。 “八年以来共收容教养难童二万九千四百八十六人” ,保育院既不是单纯的一个救济机构,也不是一个纯教育孩子的学校,但可以说是战时教育模式的一种伟大尝
10、试。战时儿童保育院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儿童福利事业的探索和起步,研究它所遭受的危机以及当时保育会所采取的应对对策对我们当今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能在一定程度上提供借鉴,使我们的儿童福利事业少走很多弯路。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战时儿童保育会史料一组 , 民国档案 ,1996 年第 4 期 2陆志轩编著: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历史资料选编 ,战时儿童保育会云南省会友联谊会、重庆会友联谊会筹备组发行 3妇女新运 东方杂志 新华日报 ,1938 年至 1946 年 4四川省战时儿童保育历史研究会编:摇篮 (内部刊物) 5京豫保育生联谊会联办:保育生通讯 (内部刊物)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