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文献研究综述摘要:盈余管理已经成为公司金融领域最活跃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西方许多国家曾出现过的盈余管理问题,不可避免的也出现在我国。本文主要对近期以来关于盈余管理动机理论发展和实证研究的主要脉络进行全面回顾,分别从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和政治成本动机总结了关于盈余管理动机的实证研究成果。 关键词:盈余管理动机;资本市场动机;契约动机;政治成本动机 一、引言 我国独特的经济环境与公司治理结构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一致。为规避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的管制,从而取得上市融资与再融
2、资资格以及避免被强制退市是当今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然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用来解释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比较流行的经济契约理论和资本市场定价理论,对解释当今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以及高层管理人员股权激励的大量实施以后,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和高层管理人员会更关心公司的股价,有可能进行大量的盈余管理从而影响公司股价,监管者和投资者也应对此进行关注。 二、基于资本市场动机的盈余管理 (一)盈余管理与股票发行 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和会计盈余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较高的会计盈余能带来较高的股票价格。因此,待上市公司管理层具有
3、股票发行前提高会计盈余的盈余管理动机。阎达五等(2001)发现公上市司在上一年采取向上的盈余管理,然后管理层转回了之前进行的盈余管理,并且发现相比较非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来说,上市公司在首次公开募股年份以及之后几年中更可能采用使会计盈余增加的坏帐准备计提比例和折旧政策。 (二) 盈余管理与企业并购 学者对上市公司在并购过程中的盈余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换股并购和管理层下市收购这两个领域。杜斌(2004)以一年间管理层下市收购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显示管理层下市收购公司在收购之前一年的应计会计利润显著为负值,显示管理层在下市收购前采用了降低会计收益的盈余管理行为。 三、基于契约动机的盈余管理
4、 (一)盈余管理与报酬契约 代理理论认为,公司管理人员的薪酬会受到公司盈利状况的影响,公司管理层经常在法律和准则允许的范围内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通过采用适当的财务报表编制方法,达到管理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大量文献研究了上市公司管理层的薪酬方案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提供了大量管理层利用盈余管理来提高自身利益的证据。阎达五等(2001)认为基于公司业绩的薪酬是管理层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管理当局有通过提高应计会计利润来提高薪酬的盈余管理动机,进而提出了薪酬最大化的盈余管理假说。 (二)盈余管理与债务契约 实证会计理论认为已经违反债务契约或将要违反债务契约的上市公司将作出提高会计盈余的选择,
5、来逃避或减轻债务契约的限制,许多会计学者对将要违反债务契约的上市公司是否实施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检验。赵春光等(2006)研究显示,在违反债务契约的年份样本上市公司采用了很多提高会计收益的会计政策,公司会计变更的数量远多于违约以前的年份,控制样本公司取会计变更产生的盈余效应显著小于违反债务契约的公司。 四、基于政治成本动机的盈余管理 在上市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中,政治环境对公司来说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政治环境发生改变可能为公司生产经营增加一定的成本。政治成本理论认为在政府政策的实施过程中将有可能产生潜在的财富的转移,公司管理人员将实施会计选择或采用会计程序来减少财富的转移,从而使公司显现出较低的
6、盈利能力。 (一)盈余管理与反垄断监管 很多超大型企业、战略性生产企业如石油和天然气企业,接近垄断或者垄断的公司如电信和能源电力公司,由于自身的特点易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在他们的会计收益较高时更加容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政府会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对其采取提高税率、开征新税、管制、或者要求其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二)盈余管理与避税动机 逃避所得税是公司短期盈余管理最常见的动机,就短期来说采取降低公司的当期会计收益能够减少上市公司当期的应交所得税额,或者达到延期支付所得税的目的,从而节约上市公司当期的现金支出和增加营运资金,对改善财务状况和增加公司当期的盈利水平具有很大的帮助。王亚平等(200
7、5)也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账面条款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实了上市公司具有盈余管理的避税动机。但是上市公司在长期经营过程中,不存在盈余管理的避税动机,主要是因为就一个相对长的时期来看,公司的会计收益总量是不变的,因此公司的纳税总额也是相对不变的,无法通过盈余管理进行调节。 (三)盈余管理与行业监管 某些行业如保险、银行和公共事业单位容易受到严格的监管,银行监管要求银行必须达到一定的资本充足率,保险监管要求保险公司要达到最低的财务质量标准,而公共事业单位一直被规定只允许赚取正常的回报,这些政策会为公司带来巨大的费用和成本。 五、结论与启示 我国现今的经济体制是由计划经济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的,
8、经济环境和社会背景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因此,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也不会相同。 首先,我国的上市公司进行股权分置改革和管理人员股权激励之前的相当长时期内,公司管理层不会为了较高的股票价格而进行盈余管理。其次,我国的市场经济还没有发育成熟,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在市场经济交易中经济契约的缺失和经济契约作用的失效,进而导致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对经济契约的影响十分有限。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颜志元.会计估计变更的动因分析来自中国 A 股上市公司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6, (5). 2蒋义宏,魏刚.ROE 是否已被操纵关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8, (5). 3陈小悦,肖星,过晓艳.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J.经济研究,2000, (7). 4阎达五,耿健新,刘文鹏.我国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行为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1, (9). 5洪剑峭,陈朝晖.中国股市 IPO 效应实证研究J.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2002,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