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企业 R&D 筹资风险控制探析【摘 要】 R&D 是企业的生命力和保障,R&D 筹资风险是影响我国企业创新发展的现实问题之一。文章界定了 R&D 筹资风险内涵,阐述了R&D 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R&D 筹资风险的控制措施,即基础控制、阶段性特点控制、资本结构控制、现金预算控制、融资柔性控制、拓展融资渠道等方面。 【关键词】 R&D 筹资风险; 融资渠道; 资本结构; 现金预算; 柔性控制; 社会分担 R&D 活动是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与源泉。企业要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必须首先保持领先的 R&D 能力。据国研网统计,2010 年,我国共投入 R&D
2、经费 7 062.6 亿元,比上年增加 1 260.5 亿元,增长 21.7%,其中各类企业投入 R&D 经费 5 185.5 亿元,比上年增长 22.1%。然而,在 R&D 投入日趋增加的情况下,R&D 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却不容乐观。清华大学课题组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导致 R&D 项目失败的所有因素中,资金问题是仅次于技术问题的重要因素。另据项目组(王文芝,2007)对我国 230 多家大中型企业的问卷调查,虽有54.5%的企业建立了 R&D 风险控制机制,但大多数对 R&D 风险控制效果不满意。其中,有不少企业是因为缺乏 R&D 资金保障或无法偿还到期债务而导致 R&D 中断或终止。由此,较
3、高的 R&D 筹资风险已成为我国企业 R&D项目成功率较低的重要原因。 一、R&D 筹资风险内涵 企业 R&D 是一项高投资、高风险的活动,为了更好地控制 R&D 风险,理论界进行了许多探索,但大部分研究集中在 R&D 风险的分类、R&D 风险的衡量以及 R&D 投资风险的评价方面。其中,R&D 风险类型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不同,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吴运建(1996)按风险特征进行分类,将技术创新风险分为环境风险、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等;周航、刘沓(2009)按 R&D 风险的性质分类,将 R&D风险分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与经济风险。纵观有关文献资料,专门研究 R&D 筹资
4、风险的理论并不多见,尤其是对 R&D 筹资风险概念的界定和R&D 筹资风险的控制研究更为稀少。梁莱歆、马如飞等(2008)指出,R&D 项目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和投资风险两种,其中“R&D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 R&D 过程中未能及时筹集到资金而影响项目进行,或由于使用借入资金而引起收益下降以及到期不能偿还债务的可能性” 。在此基础上,R&D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 R&D 资金的筹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属于资金风险范畴。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 R&D 资金预算的执行过程中,R&D 资金筹措规模不足或 R&D 进行到一定阶段如中试阶段无法及时筹措到大量激增的 R&D 资金,导致 R&D
5、 项目缺乏 R&D 资金保障而不得不中途停止的风险,这源于我国企业 R&D 资金来源的有限性、R&D 资金需求不确定性以及内外部融资环境的多变性等;二是企业因 R&D 而借入大量资金,融资成本高但现金回流慢,且不能科学安排 R&D 现金支出与R&D 现金流入的关系,出现还本付息危机,最终导致 R&D 项目无法继续进行而终结的风险。该种风险与多变的市场环境、狭窄的融资渠道以及低效率的 R&D 资金管理等有关。 二、R&D 筹资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一)R&D 筹资风险意识淡薄,基础控制工作薄弱 据有关调查显示,82.98%的企业将市场、技术风险摆在第一位,关注 R&D 筹资风险的企业却只有 17.
6、02%。由此可知,我国企业对 R&D 筹资风险不够重视,更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制度和措施,大部分企业对 R&D贷款缺乏专门的管理,不清楚银行贷款中有多少用于 R&D 活动,银行贷款占 R&D 融资的比例根本无法确定,因此也无法有效防控 R&D 筹资风险。(二)R&D 资金需求量大,且无法准确预计 随着 R&D 项目的启动,从小试阶段到现场工业试验阶段的小规模试产试销,都需要不断地投入资金,资金需求量大。又因为 R&D 本身的不确定性特点,资金需求量只能进行阶段性的初步预算,无法准确预计,因此很可能出现资金突然短缺的情况。 (三)R&D 债务结构不合理,融资成本高 举债 R&D 是导致 R&D 筹
7、资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 R&D 内外融资环境的制约和企业理财欠科学,许多企业 R&D 债务结构不合理,如资产负债率和负债利率过高、期限不匹配、筹资方式不恰当等,这可能导致很多不良后果:R&D 负债的资产、盈利及现金保障程度过低,R&D 支出与现金流入不同步,筹资成本过高等,而这些最终都会加大企业 R&D 筹资风险。 (四)R&D 融资环境不利,融资渠道狭窄 目前我国企业 R&D 融资环境并不乐观。企业 R&D 资金主要靠内源融资,而且大部分企业 R&D 投入比例低于相关标准。在高新技术企业的外源融资中,政府资助只占 R&D 总需求资金的约 10%,而且投入资金集中在大企业和应用性开发项目。
8、面对 R&D 项目的高风险性和较长的投资回收期,银行也出现“惜贷”心理,贷款条件严格,贷款成本较高,并且很难得到贷款担保。由于当前资本市场乏力,大企业为防止股权稀释利用主板市场进行 R&D 融资并不多,创业板市场对于中小型企业壁垒较高,而中小企业板建立时间尚短。所以,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存在 R&D 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规模不足的问题。 (五)R&D 支出控制不力,超支预算 R&D 活动属于创新活动,R&D 过程中整个财务基本上都处于现金流出状态,出现短期或偶尔的亏损,是正常的。但如果 R&D 支出以及产品设计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使得实际 R&D 支出超出预算过多,必将导致 R&D过程中
9、资金一次次的短缺,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导致 R&D 项目中断或终止。 三、R&D 筹资风险的控制措施 (一)健全 R&D 筹资风险基础控制 首先,树立科学的 R&D 筹资风险意识和观念,倡导 R&D 筹资风险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并存的 R&D 风险文化,培养管理者自觉控制风险的意识;其次,健全 R&D 资金风险管理制度,可以在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设立专门的 R&D 筹资管理机构,对 R&D 资金的筹集规模、筹资渠道、筹资方式以及筹资风险等进行规划,并进行持续动态的管理;最后,开展 R&D 筹资能力评估。企业可以根据近五年来同行业 R&D 筹资数据和自身 R&D 筹资情况,设计出有关企业 R&D 筹资能
10、力的指标体系和考核基准,随时将自身的 R&D 筹资能力与设计好的基准进行打分比较,及时找出自身的 R&D筹资能力与基准之间的差距及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适时进行完善,将 R&D 筹资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接受的范围内,从整体上降低企业 R&D 筹资风险。 (二)坚持以“投”定“筹” R&D 各个阶段资金需求不同,具有周期波动性。在 R&D 项目立项阶段和工业试验及结束阶段,资金需求较低。在开发与设计阶段,因为要根据市场需求动向,对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和试验,实现 R&D 项目的商品化开发,所以这一阶段往往是决定企业 R&D 项目成败的关键,一般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R&D 资金投入强度会达到高峰
11、。由此,企业可以通过研究 R&D 各阶段资金需求的差异,来合理安排 R&D 资金的筹资时间与筹资数量,做到以“投”定“筹” ,使筹资规模及其期限结构的确定根据投资规模及其期限结构来安排,避免 R&D 项目资金的供给和需求失去平衡,出现阶段性融资不足或过剩,以致引起某一时点上的偿债高峰或造成资金闲置浪费。 (三)动态优化资本结构 R&D 初始阶段,技术风险较大,R&D 项目投资失败率高达 60%以上,而且 R&D 投入资金一般得不到偿还,企业 R&D 资金来源应主要是股权资金以及留存收益,负债比重一般较低。在产品开发阶段,R&D 项目投资失败率仍较高,但这一阶段已产生一定的现金流量,因此可适当增
12、加少量负债,负债比重可根据预算期可用于偿债的现金流量或企业生产经营中能够提供的现金流量来确定。市场开发阶段,R&D 技术风险逐渐减小,R&D 投资风险日益增大,R&D 投资效益逐步显现,这一阶段除了风险投资基金的增加,负债比重也可能迅速提高,这会导致 R&D 筹资风险随之增大。所以,企业必须对 R&D 项目的盈利程度进行预测,根据企业的需要与负债的可能,自动调节债务结构,加强财务杠杆对企业筹资的自我约束,从动态上优化资本结构,降低筹资风险。若总资产报酬率大于负债利率,企业可提高负债比重,提高净资产收益率;当总资产报酬率小于负债利率时,企业应降低负债比重,降低财务风险。 (四)实施 R&D 融资
13、柔性控制 R&D 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特征,企业 R&D 融资应保持一定的柔性,以降低 R&D 筹资风险。首先,要保持 R&D 融资能力柔性,即企业要保留一部分融资能力,使企业的实际融资数量低于可能的融资能力,以备不测事件的 R&D 资金需要。其次,保持 R&D 融资结构弹性,包括期限弹性和可转换弹性。这要求企业 R&D 融资要进行合理的期限组合,长期融资与短期融资相搭配,要选择能够灵活转换的融资形式和融资工具。最后,要注重资产占用与 R&D 资金来源间的合理搭配,根据资产变现特点来筹集相应的债务资金,即尽量利用长期性负债和股本来满足 R&D 设备等长期资产的需要,利用短期借款满足短期 R&D 资
14、产的需要,以避免 R&D 负债筹资产生的到期不能支付的风险。 (五)开展 R&D 项目现金预算控制 现金流入与 R&D 支出不匹配会加大企业的偿债风险。R&D 项目现金预算在对原来现金预测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了实际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时间预测,通过科学安排 R&D 项目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来保证 R&D 项目的正常和意外的现金支出需求,降低 R&D 筹资风险。R&D 项目现金流量预算表的基本要素以及相互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期初现金余额+现金流入=现金流出+期末现金余额。其中,R&D 项目预算期现金流入主要包括:一是期初现金余额即上期保留的期末现金余额(机动现金余额,用于应付突发
15、事件) ,二是预算期为 R&D 项目带来的现金收入来源,如企业盈利提供、个体风险投资、风险基金提供、政府补贴专利转让收入等。预算期 R&D 现金流出包括预算期内预计可能发生的一切现金支出,如 R&D 人员的工资支出、材料费、信息费、管理费、固定资产支出、场地租金等。预算期现金流入-预算期现金流出=预算期现金余缺,企业可据此余缺差额和期末需要保留的机动余额,配合企业 R&D 资金管理的规定,确定筹集资金的数额,并进行合理的资金融通。 (六)拓展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 首先,扩大企业内源融资,提高 R&D 资金的提取比例,按规定高新技术企业 R&D 资金提取比例应不低于销售收入的 5%。其次,增强
16、市场融资,可采用的方式有:一是采用科技保险、股权融资等融资方式;二是采用联合创新、委托开发等融资方式;三是设立 R&D 风险基金。这些方式可以将风险由一个承担主体向另一个或多个承担主体转移,通过利益共享来实现风险共担。最后,强化社会分担功能,包括政府和金融部门的社会分担。创新成果具有外溢性,据有关研究,R&D 的社会回报率大约是 30%,而私人回报率约为 7%14%,所以政府有必要分担企业的一部分R&D 筹资风险,帮助企业提高成功率,激励企业的创新行为。政府可以通过财政科技资助、税收优惠、财政融资支持、政府采购等方式来实现对创新风险的分担。银行可设立 R&D 专项贷款,充分发挥金融系统的横向风
17、险分担机制和跨期风险分担机制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芝.企业 R&D 过程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吴运建,周良毅,吴健中,等.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分析J.科研管理,1996(3):34-38. 3 周航,刘沓.R&D 项目风险的变化规律及转化关系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9(6). 4 梁莱歆,马如飞,王文芝.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 R&D 项目财务风险计量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5). 5 郝宇航.生物医药企业 R&D 融资渠道研究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 6 陈海声.研究与开发项目投资风险与融资结构的相关性探微J.财会月刊(会计) ,2005(1). 7 赵湘莲.对高新技术企业 R&D 财务管理柔性的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11). 8 龚传洲.科技创新的风险管理与风险分担J.中国市场,2011(29).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