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荒漠区大温差条件下水稳基层的变形机理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流动站 XXXXXX 博士后于 2010 年 6 月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 年 2 月完成博士后工作申请出站,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副教授。2011 年获得省博士后特别资助,课题名称是:“大温差水稳基层变形机理和变形预估模型研究”,围绕荒漠区大温差条件下水稳基层的变形机理开展科研工作。XXX2009 年 6 月取得哈尔滨工业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通过固相法及柠檬酸盐法合成 Pr0.75Na0.25Mn1-yFeyO3 等系列单相样品。通过热重 -差热分析仪,
2、 X 射线衍射仪,红外,扫描电子显微镜,X 射线荧光光谱仪,确定系列样品的微结构,并用物理性质综合测量系统研究了系列样品磁性质随温度及磁场的变化规律,交流磁化率,输运特性,弛豫效应等磁电性质,分析了各种性质之间的微观机制和联系。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成功的解释了该领域的国际上有争议的变磁相变等实验现象。在站期间,XXX 通过交通运输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契机,与博士后导师合作研究了荒漠区大温差条件下水稳基层的变形机理。该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有效降低水泥稳定砾石基层水泥剂量,研究采用的水稳基层骨架密实型结构,通过增多粗集料,减少细集料,优化了水稳基层设计,简化了施工工艺,缩短建设工期,提高路面的工程
3、质量。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在减小公路养护和运营成本,提高高速公路路面质量的耐久性,延长道路使用寿命方面有很大作用。在这项研究中,在三个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首先基于单因素分析方法,揭示了大温差条件下水泥砂浆的收缩特性,提出了水泥品种的选择方法;其次,基于试验研究与灰关联分析,建立了水泥稳定砾石收缩应变的预估模型,揭示了大温差条件下水泥稳定砾石的变形机理;再有,就是确定了骨架密实型抗裂结构水泥稳定砾石的级配范围及适宜的水泥剂量。负责项目研究成果推广应用的中铁二十局五大项目指挥部王林总工表示,试验段采用的水稳基层骨架密实型结构,粗集料增多,细集料减少,节约了水稳原材料,优化了水稳基层设计,简化了施工
4、工艺,缩短建设工期,为项目节省资金约为 600 万元;试验段铺筑效果良好,温缩、黑体、小二号字楷体、四号字正文宋体、五号1.5 倍行距图片与本文无关优秀博士后创新研究成果简介(样式 1)2螺栓涂层干缩裂缝较少,减少了相关早期病害与同类、同规模工程相比,减少公路沥青路面进行维修或翻新恢复工程费用近 300 万元。合计节省总金额约为 900 万。凭借此研究项目,获得了“2010年度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 、 “深圳振华富成立十周年特别贡献奖” 、哈尔滨工业大学授予的“优秀博士后”等荣誉称号。(图片与本文无关)XXX 博士后近 5 年来主持、参与了 2 项国家“973” 、 “863”重大项目,参加了
5、 4 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得了 3 项国家自然基金,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 11 项省部级课题,得到了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第 10 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及 2010 年度省博士后资助经费资助(该研究成果已通过鉴定,应用于我省路段高速公路建设) ,项目经费累计 600 多万元;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 30 余篇学术论文,其中 SCI 索引 8 篇,EI 收录 9篇,影响因子达到 20;获得国家授权专利 6 项,现有 1 项已经产业化,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千万元。目前发表专著 2 部,省部级以上奖励 10 余项。出站后在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的支持下,继续进行寒地荒漠区大温差条件下水稳基层技术
6、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XXX在交通部与外国专家局支持下,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多次赴美国土木工程协会交通与发展院、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戴尔福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等美国相关院所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研究工作中与美国相关领域研究专家、教授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交通运输工程技术领域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出了贡献。(字数合计:1500 字)黑色陶瓷涂层(可用于卫星热控、装饰功能)大面积壳体涂层图片与本文无关3深组合跟踪环路信号处理方法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流动站 XXXXXX 博士后于 2010 年 8 月进入哈尔滨工程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 年 8 月完
7、成博士后工作出站,现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控制学院副教授。博士后出站报告题目是:“GPS/INS 深组合跟踪环路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 在站期间与博士后导师合作研究了 GPS/INS 深组合跟踪环路信号处理方法研究。博士期间科研情况:XXX2009 年 6 月取得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一直致力于解决高光谱图像处理的高分辨率和实时性问题的研究工作,通过对中短波扩频导航接收机信号同步方法研究,利用先进的光谱波段选择算法和 FPGA 硬件技术解决高光谱图像处理存在的实时性问题;采用先进的基于选择性集成学习的高光谱图像信息一体化融合技术、基于自适应独立元分析的高光谱图像解混技术、基于
8、小样本半监督核自适应学习的端元分类技术来解决高光谱图像的高分辨率问题。从而充分利用高光谱图像的图谱信息,实现实时高分辨率的观测,尤其增强对小目标、微弱目标等低可观测目标的探测能力。研究成果简介:GPS/INS 组合导航系统可实现全球范围内全天时、全天候的高精度连续导航。作为当前卫星、惯性组合导航领域最前沿的尖端技术,深组合导航已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空、天、海、陆等武器装备系统的核心信息源。深组合将组合概念应用到 GPS 接收机跟踪环路中,通过INS 原始量测信息和接收机同相正交支路信息的最优融合,反馈控制本地信号产生电路,实现环路的最优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弱信号高动态环境下的接收机处理性能。国外
9、诸多科研机构如斯坦福大学的 GPS 研究中心、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 PLAN 小组、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的 GNSS 研究小组均已开展了深组合技术研究与仿真试验工作,而 PLAN 小组更是已经率先开展了深组合跟踪环路的车载试验。相比而言,国内对于 GPS/INS 深组合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基础相对薄弱,在深组合跟踪耦合机理、环路信号处理方法等方面还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在国家及省博士后特别资助下,结合相应需求,项目以联邦式深组合矢量跟踪环路为对象,在随机误差建模方法、矢量载波相位跟踪处理方法,以及高性能非线性滤波算法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与创新,剖析深组合跟踪环路的耦合机理与最优化控制方法。
10、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正文宋体、五号1.5 倍行距楷体、四号字黑体、小二号字图片与本文无关优秀博士后创新研究成果简介(样式 2)4在三个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首先,着眼于低品质 MIMU 与 GPS 的深组合,就低品质MIMU 随机误差建模开展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函数权值小波网络的自回归非线性随机误差模型,基于该误差模型建立了低品质 MIMU 随机误差温度相关非线性模型,实现随机误差的在线补偿,并借助于实验室良好的惯性测试平台开展试验工作。其次,针对复杂环境下深组合载波相位跟踪技术瓶颈,考虑载波相位脆弱性的特点基于软件接收机的思想,借鉴现有伪码矢量跟踪和载波频率矢量跟踪技术,研究了矢量跟踪方式
11、下的载波相位跟踪处理方法,建立了载波相位矢量跟踪环,并量化建立了矢量环路的进入退出机制。最后,基于前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在博士后期间,从变分贝叶斯学习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了变分贝叶斯学习求解过程中的逼近机理;从系统滤波角度出发,建立了贝叶斯滤波方程,在贝叶斯滤波的框架下,通过变分贝叶斯学习的近似逼近取代粒子滤波的采样逼近来寻求状态变量的后验概率密度解析,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线性滤波方法变分贝叶斯滤波,并结合深组合跟踪环路非线性预滤波处理的应用,对比分析了其滤波性能。项目研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理论研究向应用的转化,基于 FPGA+DSP 的开发平台构建基于MEMS 的 GPS/MIMU
12、跟踪环路试验平台,从工程应用角度,对项目研究内容开展试验验证,并基于开发的 GPS/MIMU 深组合试验平台进行了动态导航试验,从应用角度试验与衡量了本项目研究的基础理论与方法。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初步建立了联邦式深组合跟踪环路信号处理的理念体系与方法,并将相关技术成果应用至北斗和 INS 深组合导航系统;同时,立足于本项目开展的基础理论研究、创新思路及深组合在民用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该项目后续的研究成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以及国防预研项目的资助,发表了 3 篇相关学术论文(SCI 收录 2 篇) 。近 5 年科研工作情况:XXX 博士后近 5 年来主持、参与了 2 项国家“973”
13、、 “863”重大项目,参加了 3 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获得了 2 项国家自然基金,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 9 项省部级课题,得到了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第 35 批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资助及 2011 年度省博士后资助经费资助,项目经费累计 500 多万元;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 20 余篇学术论文,其中 SCI 索引 5 篇,EI 收录 2 篇,影响因子达到 10;获得国家授权专利 10 项,现有 1 项已经产业化,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近千万元。目前发表专著 2 部,省部级以上奖励 8 余项。获得了“2010 年度科技创新特别贡献奖” 、哈尔滨工程大学授予的“优秀博士后” 、 “哈工程校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出站后在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金的支持下,继续在高光谱数据探测、识别领域提出了一些新思路、新方法,其中利用高光谱进行天基观测搜寻及鉴别空间碎片的方案属国际首创,申报专利 1 余项,其中与图谱分析技术相关专利 1 余项,该研究同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字数合计:2000 字)挤压膨化机(图片与本文无关)国产首台 1000MW 超超临界锅炉 (图片与本文无关)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