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传统企业如何摆脱“互联网焦虑症”?前不久,智囊传媒编辑部与机工出版社经管分社开了一次联席编辑会,会上机工出版社经管分社谢小梅社长向我强力推荐了一本新书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 ,说这是我的老朋友王明夫先生的和君咨询搞出来的一项新成果。也许是书评写多了的缘故,我对这个很江湖的书名没有太大的感觉,倒是书中提到的两个关键词深深地触动了我“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转型“!因为我知道,这两个词背后有太多的纠结、不安、惶恐、焦虑、兴奋 因此,我很同意作者在此书的序言中写到的那样:在浩浩荡荡的互联网浪潮之下,一面是互联网企业的高歌猛进,一面是传统企业触网的慷慨悲歌,上演了一场大变革、大转型时代的绝妙交响当互联网
2、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候,传统的商业形态必然面临变革,要么主动转型,要么被动颠覆。无论是对于互联网公司,还是对于曾经居高临下的传统企业而言,这就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在互联网巨头和创业者批量涌入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大潮之时,很多先知先觉的传统企业也已经开始布局,开始“触网” ,一路踉跄地尝试做电子商务、做新媒体营销,但似乎都没有太好的效果。于是,大家便患上了一种病 “互联网焦虑症” ,并且在“不明觉厉” 的恐慌中摸索着。 这的确是个事实,我们在现实中,看到了太多企图通过运用和强化互联网技术进而带动整个企业转型的案例,期间,也不乏互联网技术公2司的大力鼓吹和推动。 但在作者看来,互联网思维
3、,其实才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制胜关键!这一点我个人尤为赞同。互联网的确是一场技术革命,但更是一场思维方式上的革命。 几个月前, 新智囊的一位专栏作者杨新英先生撰文,把互联网思维上升到“网络文明”的高度来看,他提出先说网络文明,再谈产业定位 ,在他看来,以英国工业革命为标志,人类迅速进入工业文明,基于立体化、差异化、深分工、快节奏、高效率、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短短 200 多年,人们把加工、利用和创造资源的能力迅速扩展。 的确,我们日常所说的“传统企业” ,大多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尤其是当中国成为全球的制造中心的时候,包括我们刚刚开始认知和践行的“管理经典” ,也都来自后工业时代。由于移动互联网彻
4、底改变了人们的时间、空间和信息观念,从而使人类交易的商业基础、价值基准、交往模式、交易习惯以及个人生活等一切,都发生了难以估量的变化,就连不少人认为亘古不变的复杂人性,也随着时间、空间和信息的重新组合发生了前所未有和难以预料的变化。这就仿佛一个人从“二维世界”一下子步入了“三维空间” ,思维、方法和路径都发生了奇妙的改变,置身于此的企业家们不迷惑、不惶恐、不焦虑才怪呢! 更为突出的问题是,以美国为首,早已超越农业文明,在成熟工业文明基础上的发达国家,正在向网络文明从容转型,而在农业文明普遍存在、工业文明尚未成熟基础上的中国,则不得不猝然迎接网络文明的骤然降临,这才是面向未来最重要的中国特色和基
5、本国情。也就是说,3当我们的企业依然大量雇佣的是“农民工” (非产业工人)的时候,但我们的企业管理水平刚刚适应大规模生产(现代管理制度)的时候,新的管理挑战(知识员工)已然来临。 当“所有的日子都一起来到”的三种文明猝然交汇时,人口众多国土广大的中国面临着欧美企业难以想象的空前复杂境况,大到国家治理,小到产业分化重构和企业组织变革乃至个人的网络化生存,从人生价值到社会常识以及时空观念、知识结构、情感模式、伦理基础等,三类文明观念在同一时空全面交汇,必然变成全面交锋、势同水火。更为可怕的是,在这场大变革中,我们的管理者若依照传统的管理思维,去思考、解释和解决互联网时代所出现的问题的时候,就犹如依
6、照二维空间认识去思考、去解决三维空间里的问题一样,这场转型的结果可想而知!于是,互联网思维的确立,重塑企业成为了一种必然! 于是本书给“互联网思维”下个定义:互联网思维,是指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我想,当下给任何一个新事物“下定义”还为时尚早,但不断地总结正在发生的实践,并不断地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非常有价值的!眼下,大喊“互联网思维”的人大体上有两类,一类是互联网公司的人,他们以新兴人类自居,他们所说的“互联网思维”无不带上了互联网行业发展的特征。比如,按照小米雷军的说法:“
7、互联网其实不是技术,互联网其实是一种观念,互联网是一种方法论,我把它总结成七4个字专注、极致、口碑、快。 ” 另一位代表人物是海尔的张瑞敏,传统制造业的出身,更看重变革、转型与创新。他把“现阶段海尔在互联网时代探索的目标”归纳为“三无三化”“三无”即企业无边界,管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三化”即企业平台化,员工创客化,用户个性化。 而在本书的作者看来,人类社会每次经历的大飞跃,最关键的并不是物质或技术的催化,而是思维工具的迭代。如今,大互联时代已经降临,互联网思维应该成为我们一切商业思维的起点。而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商业回归人性,更看重人的价值。传统企业互联网化,是未来商业浪潮的主旋律。作者
8、认为,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这些思维,而是因为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使得这些思维得以集中爆发。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成败,与“基因”无关! 我想,如果互联网思维的本质,是商业回归人性,更看重客户的价值的话,那么,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其实是“客户体验”!以客户为本是企业经营的根本,也是传统行业企业的宗旨,并不能说互联网行业就一定比传统行业更加重视客户。但是互联网行业由于具有媒体行业的特征,客户发展边际成本低,因此互联网更加重视客户的体验! 当然,所谓“互联网思维”在不同维度、不同背景的人看来,其定义远不是一个。其关键还在于实践者对“互联网思维”的体悟,其定义的清晰程度也依赖于企业实践的成果。从这个角度
9、看,中国的很多高喊“互联网思维”的企业应该说“还在路上” 而在这个过程的中,漠视、等待、嫁接、修修补补等都可能让你错失转型的机会,出路也只有一5条重塑! 【 延伸阅读 】 拥抱互联网 2013 年,是新东方成立 20 周年,在周年庆典上,所有人都在庆祝,而我却陷入焦虑和痛苦之中,因为我知道,用 20 年时间发展起来了的新东方,未来的 20 年,路真是不好走。过去的成功跟未来的成功没有多大关系。所以庆典当天晚上,我就把新东方前 150 个管理干部拉到北京郊区,封闭整整 4 天,讨论未来 20 年的发展思路,思考如何重构新东方的商业模式,更换新东方的基因,以实现拥抱互联网的转型和升级。更换基因这个
10、坎过不去,基本上就要死。不是增长还是不增长,而是生存还是死亡。能不能拥抱互联网,成了生死问题。 更换组织基因,用互联网思维去重构原来的商业模式,非常不容易、非常痛苦,但必须要这么做。我的亲身体会:一是改变自己惯性思维非常难;二是意识到不得不变后,行为很难跟上思想变,思想意识已经换轨道了,但行为往往还停留在旧轨道上;三是如果我的思想和行为一致了,怎么动员团队跟我一起走。就在这个痛苦转变的过程中,你还在煎熬和取舍,而大量的机会可能就已经失去,眼看着一批批新生代把你超过去。改变是有风险的,改不一定就是活路,但不改一定是死路。 所以我现在做好了准备,宁可在改的路上死掉,也不死在原来的基因里。首先要从我自己这里开始转变,用互联网思维来武装我自己。然后我还要引导大家用互联网思维把自己武装起来,让互联网思维融入到每一个工作项目中。只有我的思维转变了,新东方的团队才有可能实现6思维方面的转换,只有新东方的团队思维转换了,新东方的转型才有可能成功。 (本文是新东方集团董事长俞敏洪为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一书所作的序,有删减)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