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东吴证券:定增规模相当 1.6 个 IPO 资管业务弱爆5 月 14 日,东吴证券(601555)公布了再融资预案,即拟向包括控股股东国发集团在内的不超过 10 名特定投资者定向增发不超过 7 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52.08 亿元,用于增加公司资本金,补充营运资金等。此时,距离东吴证券 IPO 仅一年半时间。换言之,公司在一年内已向市场融资 84.58 亿元。而公司的市值仅有 160 亿元,去年全年的净利润只有 2.8 亿元。在融资预案公布的当天,公司股价大幅低开,全天以4.39%的跌幅收盘。 我们发现,市场的担忧或许还有另一个深层次原因,即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孱弱不堪。数据显示,201
2、2 年资产管理业务的营业收入为1215.22 万元,营业利润为-766.15 万元。而本次定增募集资金又恰恰要投向由资产管理部主管的创新业务。显然,理智的投资者肯定不愿冒这个风险。除东吴证券以外,在过去的一年中,还有很多券商,包括上市券商与非上市券商,都在市场上大肆圈钱,美其名曰扩大创新业务,实际上“挂羊头卖狗肉”或不负责任地烧钱。 资产管理业务孱弱不堪 Wind 资讯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东吴证券资产管理部共发行了五款产品:东吴财富 1 号、东吴财富 2 号、东吴汇利 1 号、东吴财富 4 号和东吴现金增利。其中,东吴财富 1 号、东吴财富 2 号于 2010 年发行,东吴汇利 1 号、东吴财富
3、 4 号和东吴现金增利是 2012 年以后发行的。就市场2表现来看,东吴财富 1 号和东吴财富 2 号堪称投资者眼中的败家子,私募排排网的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22 日,两者的单位净值分别为0.6137、0.8635。特别是东吴财富 1 号,成立以来共亏损 38.63%,位列市场上所有可比产品中的“副班长” 。 恒泰证券资产管理部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资经理表示,东吴财富 1 号之所以业绩糟糕透顶,与其投资经理走马灯似的调换有莫大关系。资料显示,东吴财富 1 号第一任投资经理陈强于 2010 年 2 月 11 日上任,两个月后就离职而去,期间收益为 0.35%;东吴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助理王位继
4、任,王位于 2010 年 10 月 12 日辞职,半年内的收益为-8.83%,而大盘指数在这段时间内下跌得并不多,跌幅为 4.3%;从 10 月 12 日开始,时任东吴证券资产管理总部总经理李纯刚亲自挂帅,但东吴财富 1号仍然表现不佳,李纯刚离任,在这时间内,东吴财富 1 号净值下跌了13.90%。2011 年 4 月 6 日,王位重掌财富 1 号,由于业绩仍然没有起色,到 2013 年 1 月 15 日,王位下课,在任职期间产品净值下跌 20.35%。现任投资经理为赵正风于 1 月 15 日上任,任职期间收益率为 0.49%。 2012 年业绩靠炒股 尽管资产管理业务表现糟糕,但公司的自营部
5、门却表现抢眼。年报显示,公司去年自营部门实现营业收入 4.54 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32.47%,营业利润达到 3.77 亿元,几乎凭一己之力支撑了公司的净利润,投入产出比也名列券商行业前列。 能够在 2012 年的股市投资中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与公司投入近一半IPO 募集资金分不开。年报显示,2012 年 13 月,公司将 32 亿募集资3金中的 15 亿元用于扩大自营规模。年报还显示,被东吴证券列入交易类金融资产的十大证券投资全部为股票,包括 554 万股电科院、1410 万股中国中冶、685.58 万股信达地产等。在上述重仓股中,电科院为公司带来了 4312.70 万元利润,占净利润的 1
6、5.30%。但是,在 A 股市场,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现象很普遍,私募基金冠亚军排名年年在变就是有力的证明。如果公司的自营业务不能继续贡献高额利润,公司的业绩就会轰然坠地。 另外,本次定向增发,东吴证券拟投资的一个重要用途就是“增加证券承销准备金,增强投资银行承销业务实力” 。不过,2012 年公司投行业务也表现不佳。虽然在 IPO 上斩落吴通通讯、联创节能,另有保税科技的再融资项目 1 单,以及 14 单债券业务,实现收入 1.91 亿元,但营业支出却达到 2.22 亿元,净亏损 3101 万元。 券商都忙于“圈”钱 去年以来,由于创新业务的推进,券商对资本表现得如饥似渴。但由于受
7、限于本身的净资本,各券商均将找钱的目光锁定于二级市场。 5 月 21 日,招商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发行 2013 年度第五期短期融资券的议案,发行规模不超过 30 亿元,发行期限不超过91 天。而就 18 天前,招商证券刚完成 2013 年第四期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发行总额同样为 30 亿元,票面利率为 3.77%,兑付日期在 8 月 4 日。2013 年以来,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券商不仅有招商证券,据不完全统计,还有中信证券、广发证券、西南证券、光大证券、华泰证券等。 除了短期融资券以外,广发证券、中信证券还开始发行公司债。54月 18 日,广发证券公告称,证监会通过了公司发行 120 亿元公司债的议案。此前,中信证券 1 月 21 日也发布公告称,根据关于公司发行境内外公司债务融资工具一般性授权的预案 ,拟于 3 年内在境内外发行共计不超过 400 亿元的公司债务融资工具。5 月 11 日,中信证券公告称,200亿元公司债发行申请获证监会发审委有条件通过。 非上市券商也不甘落后。公开信息显示,国信证券、东方证券、中信建投、银河证券、国泰君安、安信证券、平安证券、第一创业证券今年都发行了短期融资券。不过,由于非上市券商不能进行股权融资,融资渠道窄了很多,使得像国信证券这样的实力雄厚的非上市券商在创新业务方面也表现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