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全能政治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化【摘 要】中国城市化主要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历经了曲折,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五六十年代形成的全能政治模式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且影响至今,这当中既有消极影响亦有积极推动,所以只有改革、运用、把握好全能政治,并对其影响下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有一个较全面深入的认识,才能推动中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关键词】全能政治 中国 城市化 城市的概念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但自 1840 年鸦片战争至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百多年,才是具有近、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第一个阶段。当然,这一阶段的城市化水平远不如新中国成立后的
2、水平,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取得的巨大发展。可以说,在建国六十多年来的城市化过程中,国家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不管是遇到的波折还是发展的顺利都与国家政治导向息息相关。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全能政治的视角来考述和分析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著名政治学者邹谠曾这么定义全能政治,它指的是一种指导思想,即政治机构的权力可以随时地、无限制地侵入和控制社会每一个阶层和每一个领域。而在我国,全能政治的特征综合表现为政治权力无限干预社会所有领域和层次。 以下,我们将着重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城市化。新中国成立后2的中国城市化可以分为主要两个时期,当中以 1978 年为分界线。 1.全能政治时
3、期的城市化发展 这一时期城市化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1 19491957 年的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 “一五”期间,国家启动了 156 个重点工业项目,吸引了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的工厂和矿区就业,不仅使一批新兴工业城市诞生,也使一些项目所在地的老城市得到了扩张。从 19491957 年,中国的城市数量由 136 个增长到 178 个,城市化率由 10.64%提高到 15.39%,城镇人口由 1949 年的 5765 万人增长到 1957年的 9949 万人。这一阶段的发展应该说是较快较稳的,没有出现太突出的矛盾。 1.2 19581965 年的城市化过度发展和调整阶段。大跃进期间爆发性的工业化
4、和超高速的城市化使大量农村劳动人口进入城市。到 1960 年,城市化水平提高达到 19.75%。由于前期冒进的发展,矛盾开始显露。从1961 年开始,基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家被迫采取大力压减城镇人口的数量,动员部分职工和家属回乡务农,实行人口的“逆向转移” 。到 1963 年 6 月,全国共减少职工 1887 万,压缩了城市人口 2600 万,城镇人口比重由 1960 年的 19.75%下降到 1963 年的16.84%。 1.3 19661978 年的城市化停滞阶段。 “文革”开始后形成了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1969 年,66、67、68 三届毕业生下乡,当年下乡的人数达
5、到 260 万。整个“文革”期间,全国城镇知青下乡人数达 1400 万。“文革”十年,中国城镇人口增加缓慢,城市化水平仅仅提高 0.06 个百3分点,始终在 17.4%的低水平徘徊。 包括前两个阶段在内的城市化的大起大落,可以看做我国近 20 年的城市化不正常发展阶段。 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是建立在其工业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没有工业底子谈不上城市化,但是我们可以发现,1978 年以前,中国城市化的缓慢并不是建立在工业发展停滞或缓慢的基础上。相反的,这一时期我国在经济上还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该时期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政府主导了城市化的进展或者逆行;(2)城市化
6、对非农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很低;(3)城市化的区域发展受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制约;(4)劳动力的职业转换优于地域转换;(5)城市运行机制具有非商品经济的特征。 由此可见,该时期全能政治体制对城市化过程的影响之深,其中非常突出且具代表性的就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该时期,农村与城市在户口的管理上实行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模式,限制农民向城市的流动,甚至还出现过大规模地把城市的人口向农村转移的现象,这些做法在客观上使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长期处于停滞、缓慢,有时甚至是倒退的状态。应当说,在建国至 1978 年的 30 年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全能政治体制下,方针政策的误差,致使具体实施的基本上是
7、一种反城市化的战略。不难看出,该时期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展缓慢,时而还处于停滞状态,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客观上遗留了许多包袱和难题,这对于后来的中国城市化发展十分不利。 42.后全能政治时期的城市化发展 这个时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2.1 19791983 年城市化政策调整阶段。从 1979 年以后,国家开始政策调整,如鼓励乡镇企业发展、开放城乡集市贸易、允许农民进城、知识青年回城等。这使得城镇人口、特别是大城市人口机械增长加快,出现了城市化水平的整体提高。1980 年全国城镇人口增加到一亿九千一百四十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19.4%。到 1984 年,城镇人口增加到三亿零一百九十一万,占总人
8、口的比重为 23.01%。 2.2 19841991 年小城镇带动城市化发展阶段。1984 年,小城镇发展问题得到重视,中央颁布了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允许农民自带口粮进城务工经商和进镇落户。同时民政部又调整了城镇建制标准,从而使城镇数量增加,形成了“小城镇、大战略”的导向。1979-1991 年的 12 年间,全国共新增城市 286 个,相当于改革开放前 30 年所增加的城市数量的 4.7 倍。城镇人口增加到 31203 万,城市化率达到 26.9%。 2.3 1992-1999 年城市化迅速发展阶段。中共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它的地
9、位和作用得到了更大程度的重视。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开始真正地活跃起来。1997 年,城市数量增加到 668 个,到1999 年,城市化率达到了 34.8%。 2.4 21 世纪以来的城市化稳妥发展阶段。到 20 世纪末,中国设市城市数量已增加到 666 个,这期间平均每年增加 31 个。其中超大、特大城市已达 46 个。进入 21 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水平近几年每年都保持了 1.52.2 个百分点的增长。20115年开始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构建城市化战略格局,稳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经过分析我们得出,该阶段的中国城市化有这样
10、一些特点:(1)城市化与现代化相联系;(2)城市的消费性功能趋强显现;(3)城市化不以城乡对立为前提,城乡一体化战略得以实施;(4)农村人口高基数和高增长率制约中国城市化;(5)城市化增长中的社会问题凸显。 该时期改革过程中,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改革表现尤为突出。80 年代初,城乡分隔、限制人口流动政策逐渐转为放松管制,允许农民进入城市就业,鼓励农民进入小城镇。进入 21 世纪,有的省、市宣布取消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之间的差别,一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人权的尊重,另一方面这也标志着长期以来反城市化政策的终结。可以说,在后全能政治时期,中国的城市化逐渐步入正轨。在坚持市场机制对城市
11、化过程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很好地发挥了引导和协调作用。由于各种政策的有利实施,中国的城市化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的特点,2009 年城镇人口的增加到 6.2 亿人,城市化率的年增长率达到 0.9%,中国成为世界上城市化率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城市国际化程度也逐渐提高。 “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到,要按照以大带小的原则,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于此,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磕磕绊绊中终于勉强驶入了正常轨道。 3.后全能政治时期中国城市化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6在改革开放前,我们的政府控制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的城市化进
12、程,而且留下的一些弊端也影响到了后来的城市发展;改革开放后,我们的政府开始抓大放小,推行了促进城市化的政策,使得我们的城市化发展取得了今日的成就。 但是,目前,中国的城市化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简单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城市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水平;(2)城市化水平存在地区不平衡;(3)城市基础设施水平低;(4)城市规模的适度控制与流动人口的过分集中不协调;(5)如何将城市外来人口落户城市与城市发展协调统一起来;(6)居高不下的房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在城市中生活的希望;(7)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8)社会服务的缺位与变异;(9)对城市贫民区非理性、野蛮的改造;等等。 面对着这么多的问题与挑
13、战,我们也相应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1)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发挥大城市优势,形成区域发展龙头;强化中等城市功能,发挥中介作用;合理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城市化。 (2)建立灵活、有效的人口管理机制,建立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支撑体系,为增加人口容量提供制度保障。 (3)改善人居条件与环境,完善城市管理体系,提高现代化水平。 (4)加强宏观调控,合理控制房价。 (5)完善民主体制,尊重民生,构筑开放、流动、有序、互补和共享的中国城乡体系,妥善解决中国“三农”问题。于此,我们能够明确的是,我们决不能回到改革开放前的老路子,以政府的一己之力全面控制,旧的全能政治模式的弊端已经
14、显露无疑且7危害深远。但是,我们也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在发挥市场机制和民间力量的作用,不人为过多地控制,尊重城市化发展客观规律的同时,我们仍要注意政府在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重要职责,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也只有这样,中国的城市化之路才能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张劲松,纳麒.从全能政治到有限政治: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重大调整J.思想战线.2006, (6) 2吴艳玲.中国城市化的历史进程、现状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09, (36) 3王佃利,张莉萍,高 原 主编.现在市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 5许知远 主编.评论中国G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6孙自法.中国新型城市化进程面临五大挑战N.中国新闻网.2010-6-24 7陈建芬,尹冬华.专家谈中国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快了还是慢了N.小康.2007-12-7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