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商学院要加入中国元素暨南大学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学校,我们侨生非常的多,我们校园里面非常的热闹,不同的文化是有冲突,但是也不是说不可以融合,MBA 是我们最早从西方学的,西学中用,中国人最初学这个东西的时候纯粹是为了用,但是拿来以后发现这个东西不仅仅是用那么的简单,理念层面的东西,价值观层面的东西我们还是要建构自己的一套体系。我们通过对 20 年 MBA 发展的回顾,做一个反思,就是中国的商学院,在今天经济已经到了这一步,企业已经到了这一步,我们企业需要走出去的时候,世界的企业需要到中国大量的营造他们的空间的时候,这个时候中国的商学院应该做一些什么?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这两个东西融合起来。
2、把符合我们文化价值的东西和西方这套非常有效的工具、制度融合起来。 只有西方的器物和制度是对我们有效的,不能绝对这样说,我们现在发现只去学西方的东西在我们这里不好用,我们现在需要反思,在这里面要加多少中国元素进去才能适用中国人的需要。 我们要教人格,我们要教有素质的、有品格的、有道德德行的管理者,中国的商学院现在也要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在管理学院讲课的时候讲了一个事情,以前一直讲中国文化的时候,老祖宗是讲诚信的,我们说西方和东方,对“信”的表达是不一样,西方是通过契约,拿制度把这个信表达了。中国更习惯用什么方式?用人情,那么这个人情有什么2不好吗?如果这个人情掺杂了太多的私利,如果一个好品格的人情
3、再加上契约是一个很完美的组合,情字不能说不好。茅于轼先生搞了一个小的试验田,他的信贷员不仅仅是放贷的人,而且负责调整邻里纠纷等等。就像新兴县不但自己要发展,而且要带动周边的农户都要发展。另外一个方面这个就是中国人不但让自己过的好,邻居也可以过的思想,这个信是可以提倡的,西方的契约的信我也要。 MBA 的舶来品能否成功,傅老师有一个话题我很兴趣,反正我们这20 年没有失败,后面是否失败我们不敢说,但是我们不能用观察实验的方法一直下去,因为观察下去没有意义,观察到不行了,这个事就没有意义了,我们还要主动的做一点什么。我们要了解本土企业需要什么?在本土的其他企业需要什么? 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需要什么?
4、我们整个在大中华文化背景的企业需要什么,需要搞清楚,何社长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也很有用,紧紧跟着需要走那是商,我们落脚要落到教育上,我们会要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是透视现象后面的规律,我们要了解 MBA,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人格、素质、知识结构。傅老师讲的智仁勇强,智者不愚,忍者不忧,勇者不惧,后来中山先生把这三个字放到黄埔军校的学生守则里面,就是说黄埔军人必须要遵守的规则里面讲了这三个字,这三个字里面知是最小学的,有用的知识,技能,所有这些东西,不管是舶来品,还是土生土长的,都是好办的。后面的不好办,一个是人,是否忧国忧民,教化人民,关注百姓,这些事有一些不好办,第三个也不好办,到底不好办怎么去办?
5、现在光一个暨南大学管理学院这个事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非常期望其他3的学校,武汉大学也开始关注这个事了,全国的管理学院商学院大家一起来关注,甚至司马迁提出的第四个字我们怎么持续的关注,我觉得这个事很重要。你让我现在说后面两个字怎么解决,我现在没有这么伟大,做不出来,我只是说现在把这个问题抛出来,我觉得能抛出来,在中国MBA 办到 20 年的结骨眼上抛出来,已经需要冒很大的风险,鼓足了勇气做这个事,否则大家知道商学院的大佬们没有在这个场合,他们如果知道我们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他们的脸色是什么样的。 我们的 MBA 入选的时候做一个心理测试叫做职业适应性评价,我个人认为所有的职业都要做这个事情,最近中组部让我们的事情就是领导干部的心理怎么样?因为中组部发现领导干部有一些人的个性特征不适合当领导,不仅是心理特征还有个性特征。 MBA 不管以后你是中管、高管你都要承受压力,你的工作有特殊性,你要顶着很大的压力,确实有一个合适不合适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合适,我是同意高一个评价,暨南大学在做这个事。但是我们做这个事的时候,我们通过这个事实来淘汰人,我们不是用这个理由的,因为教育部是不答应的,因为不合法,我们一定用别的理由淘汰,这个我实话实说。 至于别的学校做不做,我希望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部、各个级别的组织部这些管人的单位他们要考虑这个事。 责任编辑: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