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6 ,大小:105.50KB ,
资源ID:1959942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9599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分析.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分析.doc

1、1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分析21 世纪,世界主要经济体都在寻求自身经济的升级转型,西方发达国家迅速由资本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经济的转型,利用自身强大的技术创新实力保持着领先地位。在这过程中企业不断加强研发投入以获得自己的知识产权,而知识产权又构成了无形资产最核心的部分。所以无形资产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作用日益显现,无形资产在生产函数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并成为导致企业环境产生剧烈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选取了沪深两市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 2007-2011 年为区间,剔除了(1)ST、PT 样本;(2)金融保险业;(3)数据不完整的样本,试从板块分布特征、不同股票交易市场、行业特征等方面揭示我国

2、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现状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深圳证券交易所网站。 一、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总体描述 近年来,拥有无形资产公司的数量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而不断增长,由 2007 年的 94.83%增长到 2011 年的 96.20%,几乎达到了 100%。无形资产总额的增长也十分迅猛,从 2007 年的 3014 亿增长到 2011 年的近 10649 亿。从无形资产平均值一项可以看出,单个企业拥有无形资产的数额基本呈递增趋势,2011 年较 2007 年增长了 112%,说明无形资产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认可(见表 1) 。 然而,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仍相当小,从 2

3、007 年到 2009 年虽2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但均不足 5%,而固定资产比重却高达约 30%。美国企业无形资产比重平均达到 20%左右,我国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不仅如此,美国很多高科技企业目前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了 50-60%,且仍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包括很多高科技企业的资产结构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经济的特征。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仍占有较大份额,这与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是相悖的。面对入世后高新技术产业的激烈竞争,我国高科技企业无形资产的低水平现状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由表 2 可以看出,第一,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整体较低,集中分布在 0-5%的区间,随

4、着这一比重超过 5%,相对应的公司数量急剧下降。当无形资产比重超过 10%时,相对应的公司数量再次大幅下降。超过 30%的公司数量仅为 1%左右。第二,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并未呈现出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在 0-5%区间内的公司比重始终在 70%附近徘徊,这说明低比重公司的数量并未下降,而比重超过 5%的公司数量也并未随着时间推移而明显增长。 二、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板块分布特征 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为高科技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是其最为重要的资产。因此可以假定,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无形资产比重方面应该较其他公司更为突出。 创业板自 2009 年开板以来的几年间,无形资产总额增长迅速

5、,2011年无形资产总量和单个公司的无形资产均值分别达到约 142 亿元、0.5 亿元,增幅分别为 3200%、323%。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也增长了近 3 个3百分点。中小企业板 2007-2011 年之间,无形资产总额从 96 亿增长到近751 亿,增幅为 680%,平均值增幅为 141%。 无形资产比重方面,第一,A 股上市公司整体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基本在 4.6%左右,创业板的这一比率由 1.55%迅速增长至 4.33%,中小企业板则始终维持在不到 4%,均低于主板整体水平。第二,从趋势上看,除创业板表现出增势,A 股整体以及中小企业板的无形资产比重并未显著增长。 表 3 数据表

6、明,创业板在无形资产方面增势迅猛,表现出了高科技企业的特点和潜力,而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并未表现出“高” 、 “新”的特点。 三、不同股票交易市场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特征 按照惯例,拟上市公司都遵循着“大去沪、小去深”的规律,本部分针对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不同企业规模与无形资产是否存在联系。如表 4 所示: 无形资产规模方面,沪市 A 股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总额及单个公司的平均值都在不断上升,除了 2010 年占总资产的比重略有下降,其余年份均有增长。深市 A 股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总量及其占总资产的比重无论是与沪市还是与全部 A 股的平均值相比较,都处在较低水平;同时,无形资产

7、占总资产的比重自 2008 年以来呈现出下降趋势。基于以上分析,以大型企业为主的沪市在无形资产规模及比重上都要强于深市。 四、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行业特征 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本文选取了电子业、机械设备仪表、信息技4术业、医药和生物制造进行分析。 表 5 表明,所选取的 4 个行业中,电子业、机械设备仪表、信息技术业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均值均低于全部 A 股(4.54%) ,而医药、生物制造的这一指标均值比其他行业突出,达到了 6.58%。作为高新技术行业,电子业和信息技术业在无形资产比重方面和增长趋势上都难以体现“高”和“新”的特点。 五、研究结论 第一,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总量和比重偏低

8、, “科技立国”已迫在眉睫。近年来,拥有无形资产公司的数量随着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而不断增长,无形资产总额的增长也十分迅猛。上市公司拥有无形资产的数额基本呈递增趋势。然而,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仍相当小,从 2007年到 2009 年虽呈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但均不足 5%,而固定资产比重却高达约 30%。美国企业无形资产比重平均达到 20%左右,我国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而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总量在 2011 年达到了 10649 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 4.73%,与英美等发达国家无形资产占总资产 20%左右的比例相比,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要实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

9、国家行列”的目标,差距十分明显。 第二,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板块未表现出“高、新”的技术特点。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多为高科技上市公司,无形资产是其最为重要的资产。从板块分布特征来看,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无形资产的总量及比重均低于 A 股整体样本,并未表现出“高” 、 “新”的特点。从增幅上看,创业板增长迅速,而中小企业板近年来并未显现增长趋势。5股票交易市场方面,沪市上市公司的无形资产状况总体上好于深市,单个公司无形资产规模远远大于深市,无形资产比重也略高,且基本呈递增趋势。而集中了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深市却未表现出高比例的无形资产。 第三,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行业差距

10、较为明显,信息技术业和电子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偏弱。就行业方面而观,无形资产比重从大到小依次为:医药、生物制造 6.58%,信息技术业 3.94%,机械、设备、仪表3.91%,电子业 3.74%。其中,信息技术业和电子业这两个典型的高新技术行业的无形资产比重过低。近年来,我国电子业和信息技术业确实正面临着制造能力上升,但技术能力提升缓慢的窘境。 “无核心技术”已经成为限制行业发展的瓶颈。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娟娟、梅良勇:我国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的现状分析基于沪深 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7 年第161 期。 2崔也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绩效问题研究(第 1 版)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3崔也光、赵迎:我国高新技术行业上市公司无形资产现状研究, 会计研究2013 年第 3 期。 4 Patrick J. Clemins. 2011. Historical Trends in Federal 6R&D.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本文系 2010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0YJA63002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杜 昌)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