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初探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实施,尤其是实行招生并轨、学费制度改革以来,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并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帮助高校贫困学生走出困境,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资助政策,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减免学费以及绿色通道等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要切实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政府、学校和社会要共同参与,多方位、多层次地实施救助扶贫工作。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资助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3-0197-02 一、前言 我国
2、高等教育自 1999 年开始连续扩招,招生人数急剧增加,据2011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201 1 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 3105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6.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 1998 年的 9.8%提高到了 2011 年的 26.5%。马丁?特罗根据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曾提出,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 15%,就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 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推进高校收费制度的进程中,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领域的结构性调整以及学生家庭等原因,高2校中贫困学生数量有扩大之势,高校中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 二、高校贫困生现状及成因 1 原
3、有导致贫困的基本原因并无显著改善 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第一,家庭发生天灾人祸,使一些学生失去了经济来源,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便成了贫困生。第二,家庭虽在城市生活,但父母均无固定收入,无法提供经济来源。第三,老少边穷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一些学生经济来源有限,高校缴费并无区别对待,同一所学校同一专业,不管你是沿海发达地区,还是老少边穷地区,所缴纳的费用都是一样的,几千元学费对于发达地区来说不成问题,但对于贫困地区学生来说,尤其是来自贫困或边远地区的学生,他们无形之中就是特困生。第四,有多个子女同时就学,经济来源无法得到保障,有些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因为供养两个以上子女上学,父母即使不吃不喝也无法使
4、他们的生活学习得到保障,这类学生也占有相当比例,大多来自农村居多。第五,家庭变故,使学生失去经济来源。第六,父母双方或一方有严重疾病、残疾、年迈,长期处于治疗状态或失去劳动能力,家庭经济拮据,使一部分学生成为贫困生。 2 产业结构调整,城市新贫困群体激增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 2006 年春节前一个以城市贫困生问题的研讨会上,数十名经济学家提交的不同区域做的调查报告,都给出一个相同而清晰的描述,近年来,城市贫困问题并没有因为我国经济增长而有所减轻,相反表现出明显的加重,专家注意到 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的一些城市贫困群体,主要是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无法定的赡养人和抚3养人的“三无人员”
5、 ,而新出现的城市贫困群体中,大部分人有工作能力并且愿意工作,但无工作机会。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1978 年为 2.5 亿人,2004 年已经迅速下降到 2 610 万人,与此相比城市贫困问题有相对发展趋势,以 2004 年为例,专家们估计的数据是,城镇人口贫困发生率为 6%8%,高于同期农村。 三、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1 国家奖学金 由国家设立,为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的本专科学生提供学费和生活费的一项奖学金。每年奖励 4.5 万人,每年评定一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学生,其所在学校要免除该生当年学费。后由于减免学生当年全部学费对各校财政经费造成压力。2004 年政策经调整获得国家
6、奖学金的学生只获得奖金,取消减免学费一项。 2005 年 9 月又一项旨在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专项奖学金国家助学奖学金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实施,这是党和政府关怀贫困生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国家助学金每年评定一次,主要为贫困生提供日常生活费,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获得该项奖金的贫困生的生活压力。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发现,国家奖学金名额太少,金额太高,并不能解决多少问题,真正达到扶困的目的,国家奖学金在资助减免金额的设置上的确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2 国家助学贷款 我国的学生贷款政策主要包括三种贷款形式:一是学校学生贷款,4指高校利用国家财政资金对学生办理的无息贷款。
7、二是国家助学贷款。三是一般性商业助学贷款。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在各学校实施得较少,从长远来看已不带有很强的发展性,在大学中申请商业贷款的同学比较少,所以实质上对高校贫困生的救助贷款方式最重要的是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但是国家助学贷款在一些三类院校和地方院校,贫困生贷款却不容易拿到。 3 勤工助学 高等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是高等学校收费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措施,这项活动可以使学生通过参加劳动取得相应报酬,这是对广大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完成学业的一种资助办法。勤工助学是自己养活自己,它强化了付出就有收获的概念,这样的一种设计,高校贫困生最乐于接受。 4 特殊困难补助及减免学费 特殊困
8、难补助和减免学费政策都是高校资助政策的辅助性措施,共同的特点就是无偿性资助。减免学费政策是国家对部分因经济条件所限、交纳学费确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其中的孤残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及烈士子女、优抚家庭子女等,实行减免学费的政策。对于这项政策,各校落实情况有差异。应该说特困生的标准在理论上很容易说明,但在实践中要确定起来却有很大的困难,带来了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反映效果不是很好,由于是无偿性资助,大家争夺激烈,只要是标准不清,而且需要学生主动去申请,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太合理的情况,要么是失之公平,要么绝对平均化,这样的结果使得这两项政策的助困效果大打折5扣,这种无偿提供的助学金,很容易导致发放范围扩大
9、,资助标准提高,最后演变成平均主义。 四、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的对策 1 制定合理的政策,加大高等教育投人 在我国高校收费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既要考虑学校年生均日常运行成本,又要考虑政府对学校的投入水平,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要把高校收费定在一个合理的尺度内。教育部人士一再强调,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收费只是对国家投入不足的一种补充,收费的标准绝对不能高。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明确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 年达到 4%,这需要我们政府下大决心。 2 加强个人信用制度建设
10、,积极推进助学贷款的实施 国家助学贷款存在问题分析:1997 年 7 月,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几部委颁发文件,宣布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但是,这种信用贷款在推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个人信用体系机制不健全。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一个很大问题就是个人信用问题,消费贷款在介入教育产业的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我国缺乏一个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档案和个人信用评价系统,致使银行很难评估学生的信用。我国信用体系不健全,全社会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还不能达到较高水平,学生对贷款及其所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理解和认识不够,信用意识良荞不齐,不排除某些大学生钻法律和制度的空隙,蓄意拖欠还款。这增加了银行对学生的不
11、信任度,同时也导致了贷款政6策的不稳定性。 (2)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效益不高,银行贷款积极性不高。国家助学贷款属于个人信用贷款,无须担保或抵押,只须提供两个见证人,而见证人又不同于法律意义上的担保人。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对恶意逃款的人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毕业后学生流动性较大,银行很难及时掌握借款人的行踪。一旦出现学生恶意逃债,而家长缺乏支付能力或不肯代还,银行很难收回贷款。这使得银行积极性不高。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是建立全国联网的个人信用档案和个人信用评价系统,致使银行能够及时评估学生的信用。信用评价系统详细记录了大学生联系方式,毕业取向等信
12、息,这有利于银行及时同学生联系,敦促其还款。同时,信用档案上的信用记录是银行判断学生信用水平的重要依据,可以作为审批的资格条件。对于欠款不还的学生,银行将会在信用档案留下记录,这将会督促学生重视信用档案,自觉还款。银行贷款风险降低,其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 还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恶意欠款的人进行有效的制约。在这个方面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完善个人信用贷款制度。目前世界上信用制度建立的历史已经有 150 多年了。在信用制度比较发达健全的西方社会,尽管人员的自由流动十分频繁,但始终有一个号码(社会安全保障号)是无法伪造并且终身受用的。如日本建立了完善的个人信用信息追踪系统,日
13、本育英会应用法律和经济手段管理7学生贷款,根据资料,日本育英会发放的大学生助学贷款几十年来每年按时回收率在 90%以上,总回收率在 95%以上,1994 年已经为 97%,在世界上的几个长期采用贷学金政策的大国中,日本的回收工作是做得最有成效的。在日本所有公民都有一个终身固定的号码,发放工资、缴交社会保险、享受社会福利等都用同一个卡,这使日本育英会追踪借款人收入情况易如反掌,逃贷难于登天。 二是作好学生就业工作,增加学生还款能力。作为高校,在强化诚信教育的同时,又要为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广泛收集就业信息,积极推荐就业,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对这些学生,学校要多支持,多关爱,为他们毕业后尽快走上工作
14、岗位创造条件。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学生还贷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以实现贷款工作的良性发展。 总之,助学贷款工作不是一项权宜之计,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各方通力合作,群策群力,形成共识,以开放的、建设性的目光和立足长远的思想看待此项工作,只有这样,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才会持久深入下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贫困生“求学难”的问题。 3 寻求社会支持,拓宽勤工助学的渠道 学生勤工助学就需要工作岗位,目前校内可提供的勤工助学的岗位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光靠学校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实行救助就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各高校应积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高校贫困生。将救助与学生的工作经历、职业训练、工作报酬以及就业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解决了只有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才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学生有了一定的收入,以便解决学习和生活的费用,更好地完成8学业。 (责任编辑:王兰爽)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