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109KB ,
资源ID:1962042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96204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统计特征研究.doc)为本站会员(gs****r)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统计特征研究.doc

1、1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统计特征研究摘要:1978 年以来我国各省 GRP 均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差距经历了“缩小扩大缩小”的变化,并且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组间差距日益凸显。而在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中,东部地区内部的差异最为明显,但改革开放以来有明显的缩小趋势。此外,我国各省份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日益显著。 关键词:区域经济增长;GRP;泰尔指数;Morans I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地区之间经济增长具有明显差异。在本文笔者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所呈现的统计特征进行分析,以便对我国经济增长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 区域经济增长的整体特征 1978 年以来,我国区

2、域经济增长在总量表现上非常明显。如图 1 所示,无论是 31 个省份名义 GRP(Gross Regi-onal Product,地区生产总值)的平均值,还是实际 GRP(以 1978 年的不变价格换算)的平均值,在 30 多年中均实现高速增长,二者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了16.22%、11.13%。简而言之,名义 GRP 与实际 GRP 的均值在这 35 年中分别增加了 164 倍与 35 倍。同时,人均名义 GRP 与人均实际 GRP 也由 1978年的 457.13 亿元人民币增长分别以年均 14.30%与 9.30%的速度增长至2012 年的 43 045.02 亿元与 9 390.27

3、亿元。由此可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在整体上都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同时,各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差异也日趋凸显。从图 2 可以看出,31 个省份名义 GRP 与实际 GRP 的变异系数值的在 1978 年2007 年之间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由最初的 0.65 分别上升到最高时的 0.85 与 0.88,其中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上升最为显著,2008 年之后变异系数值有所回落。可以看出,整体上而言,我国各省份经济在显著增长的同时,区域间的经济差异也具有扩大的态势。 具体来看一下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状况。1978 年东、中、西部省份的名义 GRP 之和的比值为 2.

4、611.591,而到了2012 年三者的比值也变为 3.271.611。可以发现,一方面与全国情况一样,三个地区的经济增长都比较迅速,1978 年2012 年间东、中、西部名义 GRP 之和的年均增速分别达到 16.58%、15.84%和 15.80%,都超过了 10%;而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之处已经存在的东、中、西部之间阶梯型(或俱乐部型)经济差距,由于近 30 多年来的平均增速的差异而使得东部与中西部、中部与西部之间进一步拉开差距。 同时,从 GRP 的人均值来看,1978 年,东、中、西部省份的人均名义 GRP 分别为 158.51 亿元、118.30 亿元和 60.72 亿元人民币,到

5、 2012年则分别达到 5 219.27 亿元、2 838.09 亿元和 1 430.66 亿元人民币,三个地区之间的人均名义 GRP 不仅在绝对值方面不断拉开差距,而且在相对值方面的差距也逐步扩大。1978 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人均名义GRP 的比值为 2.611.951,而 2012 年三者的比值则变为3.271.971,可以看出 1978 年以来东部省份与中西部省份、中部省份与西部省份之间的人均名义 GRP 差距都具有逐步加大的趋势。这表明3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存在类似“俱乐部趋同”性质的差异。 二、 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性特征 对于衡量变量差异性的统计指标,除了前文提到的变异系数

6、以外,常用的还有全距、平均差、差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指标。其中,泰尔指数(Theil Index)因为具有可分解性的特点,不仅可以反映总体的差异,还可以衡量样本内部的差异,因而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泰尔指数是由 H.Theil(1967)提出的,是一种广义熵指数,可写为GE(1) 。以人均 GRP 差异为例,泰尔指数常用的计算公式为: T=()ln()=ln()=Tw+Tb(1) Tw=()Twi=() ()ln() (2) Tb=()ln() (3) 其中,T、Tw、Tb 分别表示总体泰尔指数、组内差距和组间差距;Y、N 分别代表整体(如全国)的 GRP 之和与总人口,Yi、Ni 代表第 i

7、组(如东、中、西部)的 GRP 之和与总人口,Yij、Nij 代表第 i 组中第 j亚组(如省份)的 GRP 和人口, ij 为第 i 组第 j 亚组的人均 GRP,为全国的人均 GRP。 这样,根据公式(1)(3) ,笔者计算了 1978 年2012 年中国各省份人均名义 GRP 与人均实际 GRP 的泰尔指数。图 2 与表 1 是人均名义GRP 泰尔指数的基本情况。由于人均实际 GRP 的泰尔指数与之非常类似,限于篇幅,在此笔者就不再列出。 从图 2 与表 1 可以看出,我国各省份人均名义 GRP 的泰尔指数呈现出“下降上升再下降”的变动趋势。具体来看,1990 年以前,泰尔4指数从 19

8、78 年的 0.155 5 不断减少至 1990 年的 0.076 3;而 1991年2003 年之间则呈现一直上升的态势,到 2003 年回升至 0.142 0;2004 年之后泰尔又开始回落,到 2012 年为 0.078 0,基本与 1990 年的数值持平。这表明我国区域经济水平的整体差异在 1978 年1990 年、2004 年2012 年间有下降趋势,而在 1991 年2003 年期间呈扩大趋势。同时,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组间差异,在 2003 年之前基本呈扩大态势,并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取代区域组内差异,成为区域经济整体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同时,2004 年之后东

9、中西部之间经济差异有减小趋势,2012 年的差异水平已回落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水平。 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区域经济的组内差异则大体表现为缩小的趋势,期间在 2000 年前后有所回升,但 2003 年之后又开始下降。具体来说,从表 1 中可以发现,我国东部省份内部之间的经济差异虽然在东中西部三者之中最为显著,但其缩小趋势也最为明显,其组内泰尔指数由最开始的 0.21(1978 年)持续缩小至 0.03(2012 年) ;中部省份内部的人均名义 GRP 差异在东中西部三者中大致处于中间水平,但与西部差别很小,并且中部西区的组内泰尔指数大体上也有所下降,由最初的 0.039 减少至现

10、在的 0.023;西部省份之间的差异变化很小,且在 20世纪 90 年代前期略有扩大。总体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组内与组间两种差异变化进一步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俱乐部趋同”的特点。 三、 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特征 除了差异性之外,区域经济之间的相关性也需要关注。而 Morans 5I 统计量则是检验经济现象全局空间自相关特征的一种常用指标(P. A. P Moran,1950) ,其计算公式为: Morans I=(4) 式中,=Yi,S2=(Yi-)2。 其中,Yi、Yj 分别表示第 i、j 个地区的观测变量(如人均 GRP) ,N为地区总数,Wij 为空间权重矩阵。Morans

11、I 取值范围为-1,1,其大于 0 表明变量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小于 0 表明变量之间存在空间负相关,而等于(或近似为)0,则说明变量为空间零自相关(即在空间上随机分布) 。同时,如果 Morans I 的绝对值越大,表明变量在空间分布的(正/负)相关性越强。同时,对于 Morans I 显著性,可以通过 Z 值及其对应的 P 值进行检验。 根据(4)式,笔者以各省份省会之间距离的平方为权重,构建了空间权重矩阵 W,进而计算了 1978 年2012 年我国人均名义 GRP 与人均实际 GRP 的 Morans I 值。具体见图 3。其中,两种人均 GRP 的 Morans I值均至少在 3%的

12、水平上显著,且显著水平也同 Morans I 值一样不断提高。 从图 3 可以看出,不论是人均名义 GRP 还是人均实际 GRP,两者的Morans I 值在改革开放之后均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趋势。其中,人均名义GRP 的 Morans I 虽然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有略微下降,但整体而言其上升的幅度更大,由最初时的 0.09(1978 年)逐渐上升至最高时的0.45(2010 年) ;而人均实际 GRP 的上升过程则相对平稳一些,其最高值为 2010 年的 0.32。综上所述,我国各省份之间的人均 GRP(包括名义与6实际)具有比较显著的全局正相关性(或空间集聚性) 。 在分析全局空间自

13、相关之后,可以再考察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局部自相关特性,这主要通过 Moran 散点图进行分析,具体如图 4 所示。可以看出,拟合曲线的斜率逐渐变大,表明省份人均实际 GRP 的全局自相关特征日趋明显。同时,第一象限与第三象限(表示存在局域空间相关)的点逐步增多,而第二象限与第四象限(表示部存在局域空间相关)的点则有减少的趋势。同时,1978 年2012 年间我国各省份的名义 GRP 与实际 GRP 的 Morans I 均为正,且都至少在 10%水平下显著。综上所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具有空间自相关特征。 四、 基本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各省 GRP均得到大幅度

14、提高,无论是名义 GRP 还是实际 GRP 增长率都超过 10%。同时,在这一增长过程中也伴随着各省份之间的经济差距经历了“缩小扩大缩小”的变化,然而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的组间差距日益凸显。而在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中,东部地区内部的差异最为明显,但 1978 年以来具有明显的缩小趋势,中西部地区内部的差距则在数值与波动幅度上都较之于东部要小一些。同时,我国各省份经济增长之间的空间相关性日益显著,为此在进行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中最好能考虑相关变量的空间自相关问题。 参考文献: 1. 蔡?,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经济研究,2000, (10):30-37. 72. The

15、il H., Economics and InformtationTheo- ry. Amsterdam: North Holland Publishing Company, 1967. 3. Moran P.A.P., Notes on Continuous Stoc- hastic Phenomena. Biometrika,1950, (6):7-23. 4. 周卫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论文,2005. 5. 郑凯捷.分工与产业结构发展.复旦大学学位论文,200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研究” (项目号:11JJD790038) 。 作者简介:倪志良,南开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谢德金,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4-04-2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