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银行小微信贷风险管理与建议摘要:近年来,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小微信贷业务成为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重要内容。由于小微信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小微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认为商业银行在进行小微信贷风险管理中普遍存在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以及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不足。为了推动商业银行想小微信贷业务健康开展,也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制定措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1 引言 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17 年年底,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已经超过 7300 万家,并且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小微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有着巨大的融资需求,而商业银行也越来越重视对小微信贷业务的拓展。但是由
2、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商业银行的自身管理不足,导致银行在开展小微信贷业务中存在很大风险。 2 小微信贷风险构成 2.1 信用风险 信用是现代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小微企业在信贷后如法偿还或者不能按照约定的时间偿还银行信贷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发生的原因有主客观两个方面。从客观方面来看,小微企业容易受到经济环境干扰,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比较弱,而且固定资产和资本价值也不大,不足以为失信提供担保,如果经营不善无法履约,商业银行就会受到损失;从主观方面来看,一些小微企业利用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的漏洞,编造假资料骗取信贷,从源头上就没有履约意识。例如,某企业为了获得商业银行信贷
3、,用自己的厂房作抵押,获得了 3 千万元信贷。但是随后该企业因为购买虚假增值税发票的事情被警方调查,公司法人出逃,企业陷入停产状态。商业银行在进行抵押物追索的时候发现,该企业提供的工程项目付款证明等信贷证据均为伪造,而且抵押的厂房等资产总额远远不及信贷金额。由此可见,这笔不良贷款的形成从一开始就是这个企业信用不足、恶意骗贷而导致的。 2.2 操作风险 因为银行工作人员工作失误、银行内部管理系统出现问题等原因生产的风险就是操作风险。如果商业银行对小微信贷管理中存在监督程序不完善、工作制度执行不严格等不足,就会导致信贷前审查流于形式,贷中监督跟踪不够,引发操作风险。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规范,
4、为了获得信贷容易伪造相关信息,如果银行工作人员疏忽就不容易发生问题,为风险发生埋下隐患。例如,某商业银行额信贷人员为了拓展业务,对客户资格审查不严,使一些本身具有不良信息用的小微企业得到了授信。也有银行职员在明知一家企业曾有多次诉讼经历,而且存在拖欠贷款的情况,已经成为另一家商业银行资产剥离信贷客户的前提下,还是给予其 500 万元的为期一年的贷款。 2.3 市场风险 小微企业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不足,所以如果所处的行业因为市场环境发生变化而盈利能力发生变化的时候,他们的经营就会很快陷入困境,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这部分信贷风险就是市场风险。例如在国际市场上,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土企业,会出台贸易保护政
5、策,从事出口贸易的企业容易受到影响,一些小微企业的订单就会减少,经营风险加大,偿贷能力也会降低。 3 商业银行在小微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风险管理体制不健全 首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商业银行都将大企业视为自己的主要客户群体,在管理制度上也都是倾向于大客户的特点而制定的。近年来虽然纷纷关注小微企业业务,但是从制度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还没有针对小微企业数量众多、业务领域繁杂、分布领域零散、融资金额不高、融资频率频繁、融资时间紧急等特点建立管理制度。也没有根据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特点建立组织机构,培养专门的风险管理队伍,完善风险管理文化。其次,没有针对小微信贷的特点建立起具有针对性的内部信
6、用评价体系。小微企业的经营具有自己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规模小、竞争实力弱、信贷抵押物不足等,如果用适用于大型企业的信贷信用评价体系来评价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那么小微企业就不能获得应有的融资支持。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并没有针对小微信贷的特点建立起评价标准完善、程序简化、操作灵活的信用评价体系,导致小微信贷的信用评价针对性不强,风险防范技术手段落后,降低了开展小微信贷业务的开展效果和风险管理能力。 3.2 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在进行小微信贷业务风险管理中,更多关注的是不良贷款的情况,而不是从信贷前调查、信贷过程审查以及信贷后管理的全过程成入手,建立小微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他们将管理的重点
7、放在贷前审核上,而不是通过强化对小微企业所在行业的特殊性、经营能力状况等方面的评估,敏感研判风险状况,提高风险管理能力。重贷轻管的思想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对于小微企业的信息搜集不足,缺乏有效的数据积累和大数据分析,做不到风险控制防患于未然。 3.3 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首先,商业银行没有针对小微企业配备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小微信贷的业务范围广泛,涉及的行业领域比较丰富,对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调查人员、审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很多银行业务人员对小微企业行业领域不了解,对新时期国家产业政策不掌握,导致授信质量不高,埋下了信贷风险隐患。其次,现有银行员工因为只
8、是结构更新不及时、学习培训不足等因素导致风险识别能力欠缺。尤其是在比较大的考核压力下,一些基层员工为了完成信贷任务,会降低信贷审查标准,导致风险增加。第三,有的商业银行员工在职业道德素养上存在不足,有时候会发生银行内外串通一气骗贷现象。这部分银行职员在明知对方不符合授信条件,但是会帮助对方弄虚作假,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 4 提高商业银行小微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对策建议 4.1 健全风险管理体制 随着小微金融在商业银行业务的占比越来越高,商业银行应该逐步改变传统的信贷管理模式,创新管理方式,设立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管理部门,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提升对小微信贷风险的管控能力。要建立完善的信贷资
9、格审查制度,通过仔细调查小微企业的交易合同、发货单据以及税票情况等,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要加强和公检法等单位的联系,对他们的通报、告知等信息高度关注,全面掌握申请信贷企业的真实情况,防止信用风险。要从客户的选择入手,源头防范操作风险发生,在贷前审查的时候务必要尽心尽责。对于初次接触的客户和跨地区经营的客户一定要进行实地查看其经营状况,要防止小微企业因为盲目扩张而提出的信贷需求。在授信后,要强化风险监测,掌握小微企业的日常经营、项目投资、资金流向。要通过专项检查、季度检查等方式,对企业的经营阶段性情况进行了解,防止企业参与民间接待甚至是高利贷,导致经营风险加大。也要对担保物、担保人以及关联企业
10、进行监控,防止风险发生。 4.2 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因为小微企业在经营上的特点,所以在进行信贷审查的时候不仅要掌握他们的经营数据和财务状况,还要对所在的行业领域的发展、国家政策导向等进行分析,以便全方位的对信贷偿还能力进行掌控。要对潜在的风险信贷进行重点监测、预警,对小微企业的客户违约、风险排查等情况进行定期通报,有效解决发现的问题,要保障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存在劣变可能的客户,及时清收贷款,把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建立预警机制就要建立预警指标。要根据不同的小微企业的经营概况,从资产负债率、现金流量比率和流动比率等方面入手,建立动态评估模型。尤其是要对最为常见的小微企业互相担保的情况进行重点关注
11、,防止出现叠加风险。有的商业银行从小微企业存在的时间长短、担保状况、经营状况、第一还款来源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入手,建立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且本着进退有序的原则,对于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进行及时跟踪调整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后,就要对出现的预警信息能够迅速反应。要在银行内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尤其是不同的部门之间要建立协作机制,强化沟通合作,要实现授信评审和资产监控信息的无缝隙共享,如果一旦出现风险信号,就要快速联动。对于偿还能力不足而且风险预警信号已经很高的小微企业,要采取必要的资产保全措施,避免企业法人失踪带来的风险;对于风险预警信号不是很高,但是企业的经营状况已经不乐观的企业
12、,要降低信贷授信额度,甚至终止信贷,同时要对企业进行风险警示,防止带来进一步的信贷损失;对于没有发生任何预警信号,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商业银行可以适当增加授信额度,帮助他们进一步发展,在银企互动中保障小微信贷业务板块健康发展。 4.3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商业银行在推动业务向小微信贷转型的过程中要同步提升员工的素质。通过强化培训、开展业务素质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业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要培养一支既能够有效开展小微信贷业务,又能从严防范信贷风险发生的小微信贷专业人才队伍。其次,要注重银行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注重开展案例教育、职业道德培训,并且强化考核,防范因银行工作人员职业操守确实导致的风险。综上所述,开展小微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的特殊性和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因素,导致商业银行的小微信贷业务发展存在很大的风险。为了推动小微信贷业务健康发展,商业银行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通过健全风险管理体制、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以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降低小微信贷风险,增强商业银行发展小微信贷的积极性,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实现银企双赢。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