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28KB ,
资源ID:1976431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97643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考研降温探讨电子信息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考研降温探讨电子信息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doc

1、从考研降温探讨电子信息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摘 要本文从学生考研的目的和动机、学历与学力以及学与术的角度,分析了近几年来考研降温的现象。根据国内现阶段的实际情况,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应是多样化的,即研究生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应同社会经济结构、职业结构、人才需求结构的发展结合起来考虑,而不应仅仅从纯科学探索、学科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考虑。现有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必须明确定位,培养模式可借鉴国外的双轨制,以适应规模扩张、类型多样化的研究生教育的现实。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信息与电子学科 考研降温的迹象在 2007 年已开始出现。据教育部的数据,相比前几年平均 20%以上的高增长率,2007 年全国

2、报考研究生的人数为 128-2 万,比 2006 年增加了 7000 余人,增幅仅为 0-55%。这种趋势在 2008 年的报考中更加明显。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 44-9 万人,比2007 年增长 6%。而全国共有 120 万人报考,比 2007 年减少 8-2 万人,研究生考试报名人数首次出现全国范围内的下滑1。 一、考研的目的和动机 2001 年,研究生就业形势大好。清华大学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杜嘉曾向媒体表示:“平均来说,2001 年清华大学一个研究生有 13个职位可以挑选。 ” 就业方面的好消息使 2002 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剧增至62-4 万人,比 2001

3、 年增长 35-7%,创下报考人数增幅新高。紧接着几年,研究生当年的就业状况与次年的报考人数之间显现较强的关联性。2003年之后,随着 1999 年扩招的研究生一批批走向就业市场,对研究生的需求得到迅速满足。2004 年全国共有硕士毕业生 11-05 万人;2005 年 19-5万余人,增幅为 76-47%;2006 年 27 万人,增幅为 35%;2007 年 33 万人,增幅为 22-22%2。 某高校一项对考研学生的调查显示,仅有 8-7%的学生考研是为学术研究,70%的学生是为提高未来就业竞争力,8-5%的学生则是为缓解就业难的境遇。因此, “考研热“升温伊始,打算考研的学生人数并不少

4、,但是真正热爱科学研究、并将之视为人生乐趣,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考生并不多。大部分考生带着很强的功利心考研,目的就是为自己找到满意工作增添筹码,提升学历层次,或者利用考研的机会从冷门专业转换到热门专业。 近几年来,社会上为研究生提供的岗位无法达到研究生扩招如此大的增幅,研究生看好的高校、科研机构、国家机关、大型国企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趋于饱和,自然减员产生的岗位远远无法与庞大的研究生就业人数相平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当付出时间、金钱等成本读研却不能得到期待的好工作时,考研自然会降温,再加上现在国内读研几乎已经是完全自费了,所以,如果读研之后就业或者薪酬接近本科生,那么很多本科毕业生就会放弃考研而选

5、择直接就业,还有很多学生选择出国读研。在国外,通常只需 1 年或 1 年半的时间就能拿到研究生学位,大大节约时间成本。另外,至少在国外英语口语能力得到锻炼,是就业的一个很大的优势。 二、 “学历”和“学力”的关系 所谓学历是指“个人求学的经历。包括曾在某种类型与等级的学校肄业或毕业,并获得某种学位或证书” 。也就是说,学历是学习过程的经历,通过学习时间和学习场所来表现,用来间接地表现学习全过程可能蕴涵在学习者内心的习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所谓学力是指“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能力,亦即通过学科教学及生活指导而形成的能力的总体” 。也就是说,学力是指一个人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包括学习者通过学

6、习所达到的在知识、能力、技能、技巧等方面的水平,这两者是相辅助相成的。但是我们许多求学者往往追逐学历、文凭证书,而忽视了能力、学习的潜力,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可以这样认为,有了较高学历文凭的人不一定具备较强的能力和潜力,而没有较高学历文凭的人,只要他学会了学习,那么他就具备学习的能力和潜力。对研究生的学习来说,学历只是他们的一个学习过程,而学力则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的一种能力3。 近年来,伴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向研究型大学转型,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录取名额连年增加,研究生培养规模急剧膨胀,有些高校里研究生扩招的幅度甚至超过了专科和本科,相应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却没有同步增长,相应

7、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也没有很好地建立,研究生培养质量呈现下降之势。上世纪 80 年代毕业的第一批研究生,多数处于学术前沿,有突出学术建树的比例相当高,而现在的研究生,能取得一流学术成果者寥寥无几。过去的研究生教育通常是导师和学生一对一或一对二,扩招后由于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普遍是一个导师带多名学生,有的还兼带博士生,很多学生甚至一个月见不到导师几次。随着研究生人数的增多,传统的讨论式教学难再继续,培养方式仍是本科时“满堂灌”式的老师讲、学生听,师生互动越来越少,这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并无太大帮助。 高校应该对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的现象进行反思。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曾语出惊人地调侃:“你以为老师们

8、都有两桶不同的水,能给本科生浇一桶,给硕士生浇另外一桶吗?”与本科生大同小异的培养方式让研究生的质量打了个问号。相对于本科生而言,硕士研究生的优势并不十分明显,除了能给一张研究生文凭之外,研究生教育回报给受教育者的太少。 而社会对于人才的期望趋于理性,不再简单看学历,而是转向看能力。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在选才时不再以学历至上,有的单位认为本科生更具可塑性,更容易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成长。根据各省市教育部门公布的 2007 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许多省市首次出现了本科生初次就业率高于硕士生的情况。实际上,许多找工作遇冷的研究生在本科毕业时就是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选择考研的。这些研究生毕业之后,学历是比

9、本科毕业时是增加了,但学力不一定有相应的增强,因此就业前景不容乐观。 虽然近几年信息与电子类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依然保持了良好的势头,但是合格导师数量的增长远远落后于研究生扩招的步伐,也出现了研究生教育质量下降的现象。有的导师自己社会活动繁忙,对学生采取“放羊式”管理,有的导师课题很多,把一些事务性、操作型的活扔给学生干,与学生类似“雇佣关系” ,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 “学”与“术”的关系 所谓“学” ,亦即认识、发现规律或规则;所谓“术” ,亦即根据学者建立的理论、原理等去发明创造新产品。由于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不再只是科学家、大学教师,而是需要大量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级

10、管理人员等应用型人才。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不断增长的趋势4。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依据的学位条例还是 1981 年制定的,目标主要是向科研院所输送师资及研究人才5。现在的研究生教育大部分仍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应用型培养模式缺失。可是最终能以学术为终身职业的毕业生少之又少,绝大多数研究生走向了各行各业,而他们所接受的学术型教育无法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适应,这也是研究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高校除了培养学术型研究生,还应该加大应用型研究生的培养力度。 在我国,众多高校竞相追逐重点大学的办学理念,表明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没有自觉融入到学与术、由分到合的时代潮流中去。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

11、须从办学理念的分工开始,实现各类不同院校在合理分工基础上的新统一。大学,是一个生态系统。一个国家合理的大学群落,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当不同层次、类型的大学都能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凸现特色的时候,才能真正形成大学群落的合理生态系统。高校应分成“学术兼容,尊学为主”的重点(研究型)大学和“学术并举,崇术为上”的普通(教学型)大学4。 持相同观点的还有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教授。他认为, “华中科技大学应定位于培养创新性的实用技术人才,而培养国际领先的科技人才可能是北大、清华的事情” 。位居全国高校前十名之内的华中科技大学尚且如此,其它校长就更应该思考如何将研究生教育引向科学的

12、、理性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6。 四、结 论 我国的硕士生教育,从产生时起就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研究生教育层次对待,对硕士生教育的要求是既要学习比本科生课程较为专深的知识,又很重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及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如果高校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研究生培养进行科学定位与分类,这样就能凸现研究生的价值。笔者以为,可以考虑借鉴国外研究生双轨制培养模式7,把研究生分成直接就业和从事科研两个部分,分别对应于应用型人才和学术型人才,区别培养。前者贴近市场需求,侧重培养就业技能,学制可缩短到两年;后者以科研为目标,硕士是为读博士做准备。培养目标区分开,培养方式也相应调整,同时也会改善研究

13、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保证上课出勤率、提高科研创新能力等。“分轨”可以合理配置现有教学资源,以就业为目的的部分,减少课堂教学,增加实践环节;以科研为目的的部分,则可以加强师资,着重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采用双轨制培养模式,是提高电子与信息类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率的一种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观点激荡:为何考研降温留学升温东方早报,, 20080204 2于玉蓉就业率走低考研降温http:/,20080227 3王秀芳,王惠清教与学,研究生教育中研究性问题探讨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7, (4):102-103 4和飞高等教育中“学“与“术“的关系兼论大学办学理念的分野http:/,20071205 5潘懋元,吴玫关于当前研究生教育体制创新的若干问题兼论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问题煤炭高等教育,2004, (1):1-4 6叶雷考研降温热:学历泡沫破裂的前兆?http:/,20061215 7李玉兰,朱振国考研降温是“拐点“还是“缩水, 20080220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