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 2012 年看中考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中考作文命题质量的优劣高下,影响着语文试题的整体水平,关乎学生语文水平的发挥和未来的发展,所以作文题目的科学性、艺术性和导向性,乃至由此产生的高信度和高效度是命题者不懈的追求;而题目一旦形成,其命题意向的价值也就成为客观存在。那么,怎样的命题意向才是有价值的?其价值取向又是什么呢?一、社会发展价值写作是学生语文发展水平乃至综合素养的集中体现,因此中考作文命题便成为一项渗透着国家意志的新课标精神,对学生素养发展进行评价和反馈的重要途径,它既归纳过去,又促进未来发展。作文命题绝不仅仅是一个学科领域里的活动。中考作文命题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窗口、时代精神的一面镜子
2、,它可能是攫取时代潮流中的一朵浪花,可能是捕捉时代主旋律中的一段音符,人们由此可以触摸到时代的脉搏。教育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它的社会价值取向。写作除作为心灵倾诉、情感宣泄、精神寄托的手段和载体外,更重要的功用是进行社会交流,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下叙述经历,说明特性,阐述观点见解,表达情感。中考作文命题从意向来说,有的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有的瞄准社会热点,有的聚焦于时代精神,有的则定位在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交流是输出思想情感的过程,也促进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思考,只有了解认识社会才可能融入社会,进而能动地改造社会。二、素质发展价值1.自我表现与反思取向写作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但就“生活内容”而
3、言学生最熟悉的还是自己。从人的成长来看,只有正确认识自我并不断内省反思,人们才能从幼稚走向成熟,由柔弱变坚韧,由浅薄变睿智。把目光投向“自己” ,既解决了写作无病呻吟的诟病,也为写作创新提供了可能。作文考查的公平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题目所隐含的生活范围的包容性、内容的共有性等,都会制约着考生写作内容的丰富性、深刻性、角度的独特性以及综合水平的发挥。而将生活范围和内容指向学生“自我” ,不但公允,而且为促进学生自我反思和身心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机会,指出了正确方向。2011 年的命题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有的侧重写考生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如“日积月累” (北京) 、 “幸福” (甘肃) 、“_
4、的感觉,真好” (新疆) 、 “_竟然如此_” (山东东营) ;有的指向对考生自我的认识,如“自我反省” (山东青岛) 、“在我们这个年龄” (安徽) ;有的引导叙述成长历程或立足于表现自我的生活学习状态,如“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 (江苏南通) 、 “我长大了” (山东日照) 、 “_改变了我” (黑龙江牡丹江) ;有的要求展示自我的内心世界,如“心中的明灯” (广西贵港) 、 “我心中的太阳”(山东潍坊) 。这是内容上的“自我”回归,也是写作规律本真的“回归”。2.灵魂哺育取向语文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是“树人” ,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作文命题是评价甄别的手段,
5、更是一次灵魂哺育的契机,是写作能力立意与教育价值立意的有机结合。即以命题唤醒体验,激发真情,反刍人生,哺育灵魂。这就要求学生关注自然、社会、人生。对世界漠不关心,就不会具有责任感;生活态度消极,就不可能去爱周围的世界。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和心灵的成长,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纷纭多变的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和相互影响。在这里,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观察生活世界,从命题意向说,是目的而不是凭借;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说,是凭借而不是目的。“关注”是首要的,更重要的是把命题的着眼点放在引发感悟与思考上。缺少积累习惯,作文不是空洞无物就是生编硬造;缺乏对世界的深入思考,不是“浮光掠影”就是“头重脚轻” 。但命题意
6、图指向考量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全高尚的人格,并非要将学生引向为文造情的歧途,更非题目“立意已定” ,设圈套“请君入瓮” ,而是既要增强写作的开放度,有效展示学生对生活独特的理解和感悟,又需创设表现情境,唤醒生活体验,拨动学生心底的“情弦” ,回溯切身的生活历史和心灵历程,回味生活的苦乐百味。2011 年许多题目就有着动人心扉、发人深省的魅力,如“善良的魅力” (重庆) 、 “为了我的梦想”(浙江杭州) 、 “守护诚信” (山东临沂) 、 “冬天里的一缕阳光” (湖南邵阳)等。这些题目在话语模式方面也改变了敌对冷峻的刻板面貌,具有亲和力,能建立起命题者与考生思想情感的对话关系。在
7、环境开放、思想被唤醒、 “情弦”被拨动、灵感被激发的态势下,倾诉便形成决堤之势,而写作也就成为情感宣泄、精神历练、思想生成、享受创造的过程。3.思维培育取向写作是一种厚积而薄发的心理过程,但它更是一种思维奔流、智慧激扬的创造性劳动,其结果是构建起阡陌纵横的动态文脉系统。而影响这种系统构建的首要因素还是作文题目,题目包含的命题意向对写作思维具有激发暗示作用,影响着思维的活跃程度、运行图式以及深刻性和新颖性。为了取得思维催生思维的效果,一是讲究题目命制的形象性、蓄含性以激发联想与想象。题目能促使学生把经过改造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和超越时空的相关图景纳入新建立起的完整形象。而在此过程中, “思接千载
8、” “视通万里” ,由物及人,由情及景,由此及彼,从而使写出的文章内容丰厚,意境开阔,思想深刻。二是讲究题目命制的辩证性。这类题目包含着考查辩证地分析事物的思维能力指向。2011 年的题目“原来,没那么简单” (山东枣庄) 、“_并不平凡” (安徽芜湖) 、 “说句心里话,我也_” (贵州贵阳)等就包含着行为与思想、表面与深层、现象与本质、观察与思考、直觉与推理的辩证关系,这类题目能激发灵感,催生思路,能使学生思维形成自我碰撞,在展现与回味、联系与对照、挖掘与提炼中,既可促进学生全面科学地观察分析问题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又可使其悟得构思立意的方法。类似的题目还有许多,如“其实_就在我身边”(广西
9、南宁) 、 “_原来就是_” (辽宁沈阳)等。三是讲究题目命制的曲逆性。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没有命题者思维的创新就不能催生学生思维的创新。2011 年的这些作文题目就颇有些与众不同:“_竟然如此_” (山东东营) 、 “特殊的礼物” (河北承德) 、 “也是一堂语文课” (江苏南京) 。这些题目所提示的观点悖逆生活的常规或常理,包含“反其道而行之”的企图,这就对学生的思想造成强力冲击,将学生的逆向性、创造性思维活力激发起来,以崭新的视角去发现生活的“奇异”境界,以创新的思维去阐释生活世界的玄机奥秘。四是体现陌生化特征。如“给自己一个拥抱” (湖南长沙) 、 “借口”(山东聊城) 、
10、“其实并不是这样” (山东) 、 “别样” (2009 年山西太原)等,或运用语言的陌生化,通过对习惯常规性语言变形、扭曲,形成新颖、奇异的言语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刺激学生的思维,使其在凝神和惊讶中产生顿悟,进而奇思妙想奔涌而出;或呈现陌生化的事物、现象、内容和领域,这种陌生化背后隐藏着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维指向,陌生化破解的过程就是以命题个性催生学生个性的过程,也是思维创新的过程。4.方法内化取向中考作文命题带有甄别性和发展性双重作用,其发展性就包括写作方法的建构。首先,授意作文的特点对即时构思成文能力的提高指出了途径。在具备大量观察、丰富积累和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前提下,决定写作优劣的因素
11、是内观察水平的高低,因为内观察可以在写作时使留在头脑中的表象发生变换和运动,对记忆表象的多次调动,可以使表象之间、表象与神经组织之间建立稳定的联系。考试中一旦进入写作状态,相关表象就会蜂拥而至并建立相应联系。写作实践是内观察能力提高的重要途径,提高内观察能力是提升作文质量的关键。其次,许多题目意图指向方法建构。考场写作是考生与客观世界、与自我的对话,也是与命题者心灵的交流、思想的沟通和智慧的碰撞,并在互动中实现方法的建构。互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命题包含观察的方法与角度的教示,如“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请以美为话题” (2001 年山东省) ,
12、“发现诗意”(2010 年山东枣庄)等,这也是在提示考生要关注平凡的生活事物,并通过变换视角和深入体悟从中挖掘出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审美价值,要以小见大,要化腐朽为神奇。还有的命题带有思路启迪的特点,如“日积月累” (北京市) 、 “觉醒” (四川攀枝花)等,就体现出关注材料内容间的相关联系和运思结构上的递次进增或逆转比照的意向。又如“不会变的是_” (2010 年安徽) ,此题对考生思路也有很强的激发性,由“会变”和“不会变”的联系可以生成因果、条件、假设、转折等多种逻辑关系,从而建立最佳的写作思路,而考生在选择和写作体验中也积累了经验,实现了方法建构。2011 年许多题目客观上还表现出对文章写
13、法的导引,如“_原来就是_” (辽宁沈阳) 、 “其实_就在我身边” (广西南宁) ,就暗含着设置悬念、运用伏笔与照应等写法的指向;“美丽一瞬间”(江苏丽水)提示有对情态、场景等作细节描写的必要;而“冬天里的一缕阳光” (湖南邵阳)则暗含着要建立自然特征与生活经验的有机联系,以冬天为背景,以阳光象征生活中的人、事、物的性质特点或比况相应的人物心理感受。应该说考生与命题者的互动交流越充分深入,就越容易写出好文章,就越有利于考生写作方法的“悟得” 。三、教改引领价值中考作文命题对教学的导向价值最重要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推进写作教学改革。指导和调控写作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是命题担当的重要
14、责任。从近年的命题看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由内容取向的“无限开放”向“半自由” “半限制”发展。话题作文已逐步淡出,命题(含半命题)和有一定开放度的材料作文占据主导地位。2011 年各省市命题作文占到了 47%,话题作文仅占 6%。而且选题作文占据了近四分之一的比例。这些变化和改革,反映了命题者面对现实、兴利除弊的态度和精神。有的放矢,强化应有的文体意识。近年中考作文题目,虽然在要求上大都还是“文体不限” ,但在题目上却能明显体现文体倾向,有的明确要求写哪种文体。这对于纠正对“文体不限”的误解,改变文体杂糅、表达方式混乱、 “四不像”作文充斥考场的畸形现象,无疑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遵循写作规律
15、,重视审题立意。教育部关于 2000 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写作“不设置审题障碍” ,是针对前些年材料作文片面要求全面、精确理解材料寓意造成大量偏题跑题现象而提出的矫正措施。当前作文命题“没有”审题障碍为何还出现大量偏离题意的现象呢?可见不设置障碍决不等于取消审题,更不等于抹杀审题立意能力对写作优劣成败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在“怎样写”上能分出高下,在“写什么”上同样可以区别良莠,因为写同样的内容也有眼光新旧、立意深浅的差别,而这些又是左右一篇作文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养成良好习惯,讲究布局谋篇。近年不少启迪思路的命题不完全是无意而为,而是针对当前写作教学忽视列纲起草、构思意识淡薄的
16、不良现象而采取的应对措施。二是有利于真实、客观地反映和评价考生写作水平。作文命题要保持高信度并发挥对教学的导向作用,首先需追求公平性。题目所隐含的生活范围、内容指向、相关要求应适合所有考生,不能因地域和生活条件差异而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发展规律,避免命题出现盲区。虽然考试命题不迁就实际教学,但不应超越学生“最近发展区” ,有的题目所体现的“空” “偏” “难”以及非主导文体等倾向,是值得商榷和改进的。其次重视原创性。话题写作容易因开放的空间过大而导致套构、宿构现象的发生,命题、材料作文如果在设置上不注重出新出奇,同样也会造成猜题押宝现象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讲,作文命题推陈出新的原创意识是规避不良倾向产生的根本保证。而在此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情感积淀、智慧潜能去进行一次意义不同寻常的写作能力建构,共同享受创造劳动的成果,应是我们的理想追求。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