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27.50KB ,
资源ID:1976609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97660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从“挑战杯”竞赛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从“挑战杯”竞赛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1、从“挑战杯”竞赛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摘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奥林匹克”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参与“挑战杯”竞赛。高职院校应对参与“挑战杯”竞赛的工作加以总结,并根据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采取有力对策,更好地开展创新教育。关键词:“挑战杯”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是创新思维最活跃的青年群体。作为大学生创新教育重要载体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自 1989 年创办以来,至今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九届,从最初只有 52 个高校参加到 2006 年有

2、283 个高校参与,从祖国大陆延伸到港、澳、台地区甚至国外的大学生团体,被誉为大学生创新竞赛的“奥林匹克” 。 “挑战杯”竞赛一直保持整体性,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等同台竞技,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参加此项重大赛事,其作品体现出的高职特色及其表现出的动手能力,已经引起高职教育界的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拟从参与“挑战杯”竞赛的具体实际出发,对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培养对策进行研究。从“挑战杯”竞赛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从历届“挑战杯”竞赛的情况来看,在高职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及其培养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投入不大;二是多数高职院校还没有形成热爱科

3、学、勇于创新的氛围,学风建设有待加强;三是高职学生科技创新工作难以开展,学生缺乏创新的欲望和兴趣,出成果更是难上加难。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高职学生创新意识的整体淡漠和创新能力的普遍缺乏。学生缺乏创新能力主要有以下原因:对学生科技创新与“挑战杯”竞赛作用的认识存在误区“挑战杯”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促进学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但有些高职院校对此认识不够,而是简单地把“挑战杯”全国总决赛获奖与创新教育成果评价等同起来,指导学生向重点大学的项目看齐,盲目求大、跟风,以夸张的形式主义取代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际锻炼和提高,违背了创新教育的初衷。高职学生本身并不缺乏创新潜能,但缺乏创新的动力和欲望,缺乏创新

4、意识和创新毅力,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和课外科技活动中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传统的高职教育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创新教育的需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是统一性教学,教师独占课堂,导致教师教死书,学生读死书,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的培养没有在课堂主阵地得到落实,实训教学往往强调对某项操作技能的反复训练,不能启发学生对生产领域中的问题进行独立分析与思考。创新教育没有突出高职教育的特点与技能优势高职院校在指导学生创新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在理论研究这一高职学生相对薄弱的方面揠苗助长,而忽视了高职教育的特点,没有引导高职学生在技能、生产一线获得新发现,产生新突破,其效果必

5、然适得其反。离开了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而在理论研究方面更难与重点高校一争高下,容易导致学生自信心下降,进而缺乏创新的激情和后劲。缺乏鼓励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机制目前,各高职院校对“挑战杯”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一,组织管理工作也不统一,制度建设不尽相同,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问题的关键在于没有建立和健全鼓励学生创新的有效机制,难以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努力方向应该看到, “挑战杯”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学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学校创新教育的成果不应以获奖为唯一标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从组织参加“挑战杯”竞赛以来,有力地推动了学生创新活动的广泛开展,学

6、生每年申报的科研项目超过 100 个,已立项 65 个,直接参与的学生近 600 名,影响和带动了身边的同学,营造了爱科学、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参加“挑战杯”项目的学生不仅更加热爱学习,而且在遵纪守时、集体荣誉感、礼貌待人等综合素质方面都有所提高。 “挑战杯”不仅是高职院校展示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也给全国各地优秀大学生提供了互相学习的极好机会,高职院校应以“挑战杯”的开展为契机,结合高职教育特点,积极思考,从创新教育入手,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突出高职特色,寻求高职教育与科技创新的最佳结合点教育部长周济在 2005 年 5 月 26 日考察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时指出:“高职教育实

7、质上是一种创新教育。 ”作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不仅应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管理能力,而且应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高职特色的创新之路。从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不难发现高职学生科技创新在生产一线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一项生产工艺的革新,一个生产流程的创新,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工科专业可紧密联系生产一线和当地产业发展,着力解决生产设备、操作流程与工程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难题,通过校企互动,培育既有科技含量又有市场需求的特色项目,促进学生创新成果的转化。文科专业应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社会实践与社会调研,体现高职院校学生

8、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创新教育,增强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创新教育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传统教育主要是训练学生对现成问题被动的、应答式的解决能力,必然导致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精神受到压抑,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励与培养。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提倡创新教育就要深化教学改革,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入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应确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为培养高职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营造活泼宽松的学

9、习、工作和生活环境,把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纳入学校育人的整体规划。创新教育培养高职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创新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单兵作战,必须以专业知识、思维方式、实操技能、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为基础,只有具备了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对新问题进行有效的探索与创新。我国的高职教育在注重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的同时,往往忽视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以致不能很好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挑战杯”的口号是: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高职学生首先要很好地完成各门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并

10、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其次要加强资料收集与分析能力的锻炼,收集所参加的项目发展的最新信息,虚心向教师请教;再次要认真学习项目管理、营销推介方面的知识。在具备了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更好地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成为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开拓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第二,培养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有价值的求新探索而获得独创结果的思维过程,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正确的动机、浓郁的兴趣、充沛的情感、坚强的意志以及良好的习惯是创新活动的源泉;二是要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教师发散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三是要加强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11、,可开设科学史 、 自然辩证法等专门课程,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四是要鼓励科技实践,创新活动与科学思维方法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学校可通过成立“学生科技活动中心” 、学术性社团的方式抓好创新第二课堂的建设,使学生突出个性,打破学科界限,有组织地或自发地开展课堂以外的学术科技展示、竞赛与社会实践活动。第三,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创新不可能一帆风顺,历史上经历千百次失败才取得最终成功的创造发明事例不胜枚举。大学生思维活跃,好胜心强,应对创新过程中可能遭遇的失败保持清醒的认识,提高抗挫折能力,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轻言放弃,要善于在失败中冷静地总结经验教训,在挫折中积累经验,迎接最终

12、胜利的到来。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鼓励学生创新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加强领导,统一协调,切实做好学生科技创新的组织管理工作。各高校主要是由团委负责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组织工作,但团委无法担负学生科技创新从立项到参赛的全部工作。因此,必须由学校组成一个由校领导任组长,各系教务处、科研处、学生处、团委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工作组,协调统一,充分利用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做好立项审查、学校选拔、组织参赛、学习交流等工作。其次,要因地制宜,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为了调动教师指导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将“挑战杯”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持续推入更高的水平,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促进学生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如制定

13、指导教师工作量计算、学生奖励、经费管理的具体办法等。选拔项目时应兼顾学生创新的广泛性与代表性的关系,在经费投入上应注意对优秀项目追加投资,同时优化经费使用。再次,要丰富“挑战杯”载体的内容,形成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氛围,让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深入人心,营造以学习进步、努力拼搏为荣的良好氛围,构建适合学生成长成才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积极性、主动性,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可举办“创新成果展” ,开展“能工巧匠杯”技能比赛,或成立科技创新型社团,通过社团活动宣传“挑战杯” ,激发高职学生学习与创新的热情。参考文献:1施青平.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2003, (4):36-37.2沙洪成.构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 (8).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