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高职高专城乡学生消费方式的比较研究论文摘要:本文就高职高专城乡两种生源学生在消费方式方面的差异进行调查、探究,得出科学论断并提出相应地教育改革措施,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城乡学生;消费方式 目前我国农村和城市在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高职院校的城乡学生在消费方式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城乡两种生源学生在消费方式方面的差异进行调查、探究,得出科学论断并提出相应地教育改革措施,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基础,推动高职教育快速稳定发展,从而培养出大批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的高职人才。 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决定了城市和农村
2、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这些差异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城乡籍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但作为同龄人,城乡籍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人生追求、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较高的同质性,这些同质性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相同的消费方式。深入了解这两类大学生群体在消费方式方面存在的异同,有利于我们深入认识这两个特定的大学生群体,对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消费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各年级的城乡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和个别访谈,得出两种生源学生在消费方式方面存在的区别和联系。 一、农村学生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 通过调查发现,除去学费、住宿费和往返家乡的交通费用,农
3、村学生较之于城镇学生的月均消费水平明显偏低。这与各自的家庭经济收入有直接的关系。虽然近几年来,农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相对于城镇来说,其收入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农村学生可支配的生活费用也远不如城镇学生,二者的消费不可能在同一水平线上。同时受长期教育和传统的观念影响,农村学生大多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其消费行为是保守的,消费心理是谨慎的,因此在月均消费水平方面势必会低于城镇学生。 二、在消费结构中,城镇学生更注重交际的投入,而农村学生较注重学习的投入 消费结构研究是消费方式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主要包括学习消费、交际消费和生活消费(主要包括食品和服装支出)三个方面,并呈现多样
4、化的特点,其中生活消费中的食品消费占据了较大比例。通过调查发现,在这些消费结构中,城镇学生对交际消费的投入较多,而农村学生对学习消费的投入较多。城镇学生由于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更注重精神追求,他们在购买礼品、加入社团、男女朋友交往和老乡聚会等方面的花费往往投入较多。而农村学生则较注重学习方面的投入,他们为了学到真才实学,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在考证方面的消费投入较多,而对于交际消费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三、在消费行为上,二者均缺乏计划性,超前消费较盛行,但城镇学生更注重品牌消费 但是本研究发现,无论是城镇学生还是农村学生,在消费过程中都充满激情、易冲动,伴有随意消费的特点,往往对自己的生活费缺乏
5、具体的计划和安排,在购物前只有大概的购买对象,常常会购买计划之外的商品,购物存在着盲目性与冲动性。同时在冲动消费的同时伴随着超前消费。这些方面城镇学生的表现略明显于农村的学生。笔者认为,超前消费在大学的盛行大体上有两种原因。首先,大学生作为一个没有经济收入的消费群体,大部分学生的消费能力是远远无法满足其消费欲望的。在一个到处充满着琳琅满目商品的社会中,人们的感官时刻被商品刺激着,消费欲望随时都可能被激起。而大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资助,且生活费基本上是固定的,当消费欲望被激起时,很容易出现“超前消费”的行为。其次,从客观上来讲,信用卡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鼓励了大学生的超前消费。据调
6、查,很多学生办理信用卡是由于“从众” ,但是一旦办理了信用卡,每年就必须进行一定金额的透支,这让一部分学生不得不进行超前消费。此外, “非从众”原因办理信用卡的学生,因为有了信用卡心里产生了一种“踏实感” ,从而对消费更加没有计划性,因为“反正可以透支” 。所以社会和自身的因素都导致了两种生源的学生在消费行为上缺乏计划,超前消费盛行。 同时本研究在调查中也发现,在消费行为上,城镇学生更注重品牌消费,用他们的话讲, “有品牌的商品质量好,款式新潮,上档次” ,这表明,城镇学生在消费品牌商品的使用价值外,也在消费其所具有的符号意义。这是由于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及城市居民,使得农村居民在消费需求上只
7、能是在满足自己温饱条件下,将少量剩余的收入用于其他消费。而城市居民就可以在满足温饱的条件下,有足够资金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消费需求,他们更注重购买物品时所带来的享乐、舒适,比较少的关注物品的实用性或者价格。也就是在这样的差距对比下,使得厂商在选择供给对象时也变得有目的性,一般质量好、品牌形象优、价格高的产品就会销往城市,而质次价廉的物品则会销往农村。这种供求的差距长久以来会使城乡大学生养成不同的消费习惯,因此,即使是在同一个校园,城市大学生也会选择时尚、品牌、质优的产品,农村大学生会选择普通的、质次价优的产品,逐渐形成两极消费。 通过以上调查分析,我们看到由于城乡间的收入、文化和环境的差距,使得城乡大学生在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等消费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一定的同质性,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及家庭和社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监督作用,鼓励两种生源的学生互相学习对方在消费方式上的好的一面,逐渐培养他们合理的消费心理,正确的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从而不断规范他们的消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