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31KB ,
资源ID:1979361      下载积分:10 文钱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省得不是一点点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wenke99.com/d-197936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集体的发展与个体的进步.doc)为本站会员(99****p)主动上传,文客久久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文客久久(发送邮件至hr@wenke99.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集体的发展与个体的进步.doc

1、集体的发展与个体的进步摘要:传统的以政治思想工作为核心的公务员队伍建设模式,已经不能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激发队伍活力了,我们急需构建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的公务员管理新模式,即在共生理论指导下,从能、势、功、熵、组织和生态六个环节上,促进个体与集体的协同发展,实现集体的发展与个人进步的双赢。 关键词:人力资源开发 共生模型 开发模式 学习型组织 如何有效地开发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激发公务员潜能,提升政府工作效能,已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各级公共组织都在孜孜探索,尽管理论上花样翻新,实践中高招迭出,但效果却差强人意。因为我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共组织的集体与个体的共生性,因而就不能有效地协

2、调个体与集体的发展。 一、公共组织的共生原理及模型 共生是人类之间、自然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命运关系。共生原理揭示了生命世界发展的动力源泉和发展机制。公共组织是由物质资源、资金资源与人力资源构成的共生系统。其各项资源之间,组织和个体之间都存在着共同的增长点,形成了互为因果、互利互惠的共生链,呈现出要素之间的共进性。 共生系统的存在和发展取决于三要素: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 1、共生单元。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体或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对于公共组织而言,其中最为活跃,最具力量的共生单元是人力资源。公共组织与个体间共生能量的生产与再生产,主要通过能、

3、势、功三个最基本的共生链来传递。 能,即指物体做功的能力、本领。对于个体及其组织而言,能主要是指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能力。包括个体的身体技能、创新能力,组织的统筹能力、装备保障能力、社会支持能力等。 势,是指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 “势就是状态之差,或者用数学上的语言来说就是状态梯度 ”,就是决定力量发挥的状态和形势。对于公务员及其公共组织而言,它包含其所处的位置和具备的能量。包括其公共组织和个人在系统内的现存的与预期的地位、权力和影响力,以及它们的落差。 功,在物理学中定义为力与位移的内积,是力的作用结果。这里指的是公共组织和个人所产生的作用。 统驭这三者的是“力” 。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

4、的相互作用,是改变物质运动状态的根本原因。能是力的静态存量,它有能量大小之别。势是力的动态存量,它有高低之差。功是力的结果存量,它有正负之分。能就象一个物体的质量,势就是其所处的高度,仅有能没有势是不能运动的,也就无法作功。势决定着引力的大小,相对于组织和人,它就是目标的吸引力,既因其对目标的需求而产生的动力。 柳因 “把力量(Froce)看作目标(G)价值(Va)和人与目标之间的心理距离(e)的功能。而弗鲁姆(VHV room)的动力公式:动力=目标的价值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是一个由低向高依次递进的发展系统,一个已经得到满足的需求不再具有激励性了

5、,一个人没有得到而且可能得到的需求才有有效的势差,才能具备激励力。由于“需求”总是人往高处走, “势”必然会水涨船高地跟进。因此,没有对发展进步的追求便没有势,没有势就没有了力。所以公共组织和公务员,总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能、势、功三个核心共生链就象三条脐带,形成了公共组织的集体和个体同呼吸共命运的共生关系。 2、共生模式。共生模式是指的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 共生能量沿着三条共生链在密度和维度两个方向增殖,推动了共生单元由量到质的发展变化。质变后的共生单元又在新的起点上,开始了新的循环。共生系统的两维性,使其呈现出既纵向上升又横向扩展的变化路径。经济学中的“加速原理”表

6、明只要两个性质完全独立的行为之间存在相关联系,一方是另一方增长的原因,一方的增长就会导致另一方的加速增长。而另一方的增长又反过来带动自己的更快速的增长。集体和个体共生链的相干作用,使系统以加速度的运动,螺旋式地既上升又扩展,呈现出冰激凌模型。 首先,加速度运动是矢量运动。只有同向的加速度才会增加其加速能力。因此,组织和其成员应该有同向的奋斗目标。 其次,螺旋运动必须具有向心力。组织和个体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相互引力,以维持向心力和离心力的适度平衡。 再次,圆周运动必须有加速度。圆周运动是加速运动,各个共生单元都必须保持一定的加速度。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和运动的线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运动的圆周半径成

7、反比。由于越上升其运动半径越大,其各共生单元的质量和线速度至少同比增加,否则就不能保持必要的向心力。 随着共生系统的由小到大的发展,共生单元的“能”越来越强, “势”越来越高, “功”越来越大。使得其运动半径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位置越来越高,就越发需要公共组织和个体两个不同的共生单元加力的方向一致,保持一定的向心合力,维持必要的加速度。否则,不是限制了系统的发展,就是破坏了系统的稳定。由于共生单元间的差异性,既有精英会扶摇直上,也会有弱者淘汰掉队。所以共生运动既是发展运动,又是淘汰运动。 3、共生环境。共生环境是共生系统的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 政府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乃至自然系统都是

8、公共组织的共生环境,都在时刻与公共系统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时刻产生着熵变。普利高津熵的概念,取义于热量与温度的熵,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度的一种量化描述。著名的熵增定律表明,系统内部的熵总是在增大的,熵增使系统趋向无序;而如果系统能够不断地向外界输出正熵从外界输入负熵,会有利于系统总熵的平衡,则能促使其从无序走向有序。 判定系统熵的性质的标准,是该熵与系统核心利益的切合度。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组织,既来源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人民群众是其出发点和归宿。 因此,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检验其熵的性质的唯一标准。当其与人民群众脱离时,就会出现正熵增,系统会向混乱无序演化;反之就会负熵增,系统

9、就向稳定有序演化。我们现在虽然也搞内部投票外部测评,甚至是上门征求意见,但由于还是自我主导,又缺失强制性制度规范,所以尽管“民主秀”做了不少,真正外面的意见却进不来,进来了也消化不了;里面情况出不去,出去的也容易被扭曲,无形中把我们组织系统封闭起来,而封闭的系统是一定要熵增的。 综上所述,共生组织系统的运行机理在于一个主题:共同发展;两个循环:内部组织与个体间共生能量的循环,内外熵的循环;三条共生链:能、势、功。其共生模型是:既上升又扩展的加速螺旋上升运动,呈现出冰激凌式的发展模型。 二、人力资源开发的共生模式 基于上述对共生原理和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建立当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框架:

10、1、以发展为基点,建立双向忠诚的共生生态。共生生态建设,首先必须着力于建设生命的共同体。共生的一方要以对方的发展为条件,为己任。其次,必须着力于共生能量增殖。我们必须破除系统内人事管理上的单一计划体制,建立必要的“市场机制” ,才能畅通共生链,实现人尽其才,货畅其流,共生能量增殖的最大化。再次,必须着力于提升组织承诺度。Meyer 和 Allen(1990)将组织承诺定义为“体现员工和组织之间关系的一种心理状态” 。承诺度的高低既关乎相互依赖程度,又关乎彼此贡献程度。而承诺度的建设,既要增强组织和个体的双向投入,又要提高通过付出所获得的效用的评价值和确定性。建立一个具有共同追求,既能双向忠诚又

11、能人尽其才的共生生态,就为我们人力资源的改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以增能为核心,建立持续改进的学习型组织。组织的能,可以分为由装备、环境等客观资源构成的“不变能” ,由知识、技能、素养、创造力等主观资源构成的“可变能” 。只有可变能才具有创新能力,才具有能动性,才具有增殖潜力。不变能只能进行能量的转换。提升组织和个人的能,根本的是要开发人力资源,核心的路径在于学习。因为只有学习才能拓展和增殖人力资本。瑞万斯(Revans)指出,一个有机体要想生存下来,其学习(L)速度必须等于或大于其环境变化(C)的速度:LC。 构建学习型的公共组织必须做到: 一套文化:互帮互学、你追我赶和开拓创新的学习型文

12、化。2、两套机制:激发学习力的激励机制,保障学习条件的保障机制。3、三套体系:素质能力的测评体系、人才发展的竞争体系和鼓励创新的支撑体系。 3、以谋势为平台,建立稳步发展的晋级阶梯。势,有态势现状和目标指向两个密切相联的环节,分别为现实态和未来态。前者是基础,蕴含着现实的能量。后者是趋势,蕴含着可能的暴发力。两者落差的大小,决定着势能的质量。 “差 ,就意味着能量的聚集,有差才有势 ”因此,我们既要善于谋势,更要善于造势。谋势的主要手段,对于组织而言就是组织发展规划,对于个人而言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它们都是基于现实态的分析,规划未来态的路径和格局。由于规划能谋划出两态之差,并清晰安排出实现路径,

13、从而不但能有效地聚集能量,而且能够高效地暴发能量。这种由一个个规划而衔接起来的一段段的势差,形成了组织和个人发展进步的一个个阶梯,从而缔造了一步步发展之势。由于组织是个人职业生涯的载体,个人是组织发展的主体,职业是个人与组织的结合点。因此,两个规划必须相依相偎,互相促进。 4、以建功为目标,建立充满活力的绩效增长体系。功就是贡献,是组织和公务员存在的价值所在。功绩的增长过程就是生产增殖过程。杰瑞和安梅坎尼克的绩效结盟模型提出:建立“通过加强员工的成长和发展,来发展使员工绩效最大化的管理体系” ,从而“为员工绩效的提高制定一个全组织的方案,使个体通过长期的发展策略获得丰厚的绩效的同时,提高组织的

14、绩效绩效结盟过程” 。该模型设计了七步骤,确立了一个因功授奖,因奖促功的循环上升的绩效增长系统。整个体系的轴心和杠杆是“绩效” 。它既联着输入和输出,又联着组织和个人。鉴于公共部门的绩效缺乏类似市场价格式的简单准确的信号机制,可测度性差,必须有科学的绩效评估机制。同时又由于公共服务的绩效弹性差,难以建立绩效和收益的直接关联,必须建立基于绩效的奖惩机制。所以,有效的绩效增长体系必须是以绩效为中心的,由绩效保障机制、评估机制和奖惩机制组成的有机体。 5、以激活为手段,建立内外循环的耗散结构。封闭就不能与外界进行熵的交换,平衡就会是死水一潭。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必须激活内外两个循环:内部的共生能量沿

15、着共生链的循环,外部与社会(群众)熵的循环。这就要求我们: 第一,坚持群众路线,建立开放的公共系统,激活内外循环。群众就是统驭公共系统熵变的主要参量,我们必须敞开怀抱与群众进行充分的意志和能量的交换,让这股源头活水源源不断的更新和激活我们的公共系统。我们不仅仅是要为人民服务,还要让人民主宰我们的服务,群众是我们真正的主人。要确认群众的最终评判权,干部的好坏要让群众说了算,工作的好坏要看群众满意不满意。 第二,坚持竞争激励,建立非平衡的系统,激活内部循环。只有非平衡的“活”的结构,才是耗散结构。如果说计划和指令是平衡之根的话,自由和竞争则是非平衡之源。尽管有竞争就会有淘汰,但系统的离心运动必然会

16、对人进行筛选和分层。只要能人尽其才,就达到了人力效能的最大化。建立系统内外的竞争激励机制,就是建立非平衡的公共系统的有效手段。 6、以开发为使命,建立人力资源的专家团队。杰里.W.吉雷(Jerry.W.Gilley,Ann Maycunich)认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使命是:“通过有利于学习和绩效提升的干预和变革倡议,促进绩效的提升和组织的发展,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升人力资本和增强组织竞争力之目的。 ”而要完成这一使命,我们必须对传统的组织人事工作进行深刻的变革: 第一,思想上确立以政治建设为根本,以人力开发为的核心的公务员队伍建设理念。 第二,组织上建立以发展型领导为龙头,以管理专家为骨

17、干的管理队伍。建立开发型的管理团队,既要塑造发展型领导,更要培养人力资源开发的专家团队。淘汰擅长布道式的说教“读报纸的干部” 。 第三,方法上创立以共生为基础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共生模型提示我们,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必须是以发展为主线,通过内外系统的能量的交换,沿着能、势、功三个共生链,推进公共组织和个人相互作用、加速发展的工作机制。我们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一线两圈三链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张福墀,杨静.管理哲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337-350 2【美】迈克尔.L.瓦休,黛布拉.W 斯图尔特. 组织行为与公共管理.张斌涛等,译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58 3【美】托马斯.C.谢林.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谢静等,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7 4黄健.造就组织学习力.上海三联书店,2003:10 5【美】杰瑞.W.吉利.超越学习型组织,304-322 6【美】杰里.W.吉雷,安.梅楚尼奇.组织学习、绩效与变革.康青,译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