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点滴之见“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罗丹在语文的园林中漫步,随处可以观赏到“美”的鲜花。如果我们能把美学的理论和方法自觉的运用于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美” ,欣赏这些“美” ,不仅能把语文教学从僵硬的模式中解放出来,还使之进入审美的自由天地,培养出具有高尚审美情操和创造力的人才。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更应该如此。因为美育既是教学大纲的明确要求,也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符合了当今素质教育的目标。为此我结合我的语文教学实践,浅谈美学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 运用修辞来增强语言美如果说修辞方式是语文教学美育学习的源,那语文教学中的美学作
2、用就不可小视了,因为辞学是一个不小的天地。比如比喻,夸张,对比,通感等等,学生掌握了,阅读中会获得美的享受,阅读教学就变得轻松起来,如荷塘月色中的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句就是把嗅觉转为听觉的比喻通感。用“歌声”比“荷香” ,真切,新奇。还可以启迪读者的想象和联想。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啊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句是把视觉转换成听觉。用“旋律”比“光与影”把单调的难以描摹的月色写的轻盈荡漾,绘声绘色,写出
3、了月光与月影的和谐。让学生充分想象,就能体会到朱自清先生淡淡的哀愁。二、炼就生动精当的语言美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交际工具,它除了借助语音这个物质壳外,并不需要其他的实体材料。语言也是教师用来传授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手段。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课堂语言的特征首先是精当,即要做到发音正确、语义明确、语速适当、抑扬顿挫。这样才能突出重点、难点,准确而鲜明的传授知识。其次应生动,课堂教学语言应力求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善于运用一些幽默口吻和风趣说法,运用一些语言修辞技巧,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最后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还应注意发声传情,声情并茂,增强语言的感染
4、力。三、运用寄情于景、虚实结合等写作手法来激发学生的美感语文教学中,要获得作品给你的美感享受,不从写作手法的角度去分析理解作品,也是无法理解作品的美的。如我的空中楼阁就是寄情于景的好文章。 我的空中楼阁中的景物都是作者情志的蕴含者,“山” “绿树” “花” “小屋” “山路”等,一一现出灵动、娇美的姿色,庄严的尊容。 “山如眉黛,小屋恰是眉梢的痣一点。 ”“山”比做女子描画过的眉毛, “小屋”比做眉梢上的一点“痣” ,相映成趣,就是一个美人的面容了。作家这清淡的一笔,使那普通的山、平常的屋顿然生辉,见出了“风致” 。小屋是“玲珑”立着的,立着角度是“柔和”的;山的寂寞是被小屋“点破”的;山上的
5、小屋好比“漂过”的风帆, “掠过”的飞雁。其情态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实为出奇制胜,活脱脱地突出了山和屋的那种令人神往、令人陶醉的优美风姿。四、运用文中精彩的词语来激学生对美的感受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因素组合成的交响乐。如何让“教”和“学”更自然、更科学地结合起来,使“教”吸引“学” , “学”促进“教” ,达到一种教学上的美的境界。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作搬运知识的工作,从书本到书本,那么学生就会在紧张的指挥中失去应有的弹力和活力,那么学生会在对语文课的学习中产生厌恶感。如我在教学荷塘月色时,着重讲了“荷塘月色” 、 “月下荷塘” 、 “荷
6、塘四周”这三个段落,让学生从“月色”入手,通过“田田” 、“亭亭” 、 “袅娜” 、 “脉脉” 、 “泻”等一系列词语,让学生感觉这种朦胧的美。五、制作形象直观的媒体美语文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仪、幻灯片等,通过声、像、图、文等立体媒介进行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既可节约时间,又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学生的信息接受能力。总之,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应用续,融会美,恰当的运用美学知识帮助教学,才能把美学融入教学中,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受到美的熏陶。可见美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