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 庆 市 开 县百万亩优质中药材产业化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 目 名 称:百万亩优质中药材产业化工程项 目 性 质:新 建项目主管部门: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项目规划单位:开 县 人 民 政 府项目实施单位:开 县 农 业 局项目技术单位:开 县 农 业 局项目建设内容、地点及规模:在北部山区的关面、白泉、满月等 6个乡建云木香生产基地 2 万亩;在白桥、白鹤、郭家、九龙山等 10个乡镇建玄胡生产基地 2 万亩;在河堰、温泉等 10 个乡镇建辛夷生产基地 4 万亩;在关坪、红园、满月等 5 个乡建柴胡生产基地 2 万亩;在铁桥、南雅等乡镇建薄荷生产基地 1 万亩;在大进、梓潼、锦竹等乡镇建杜
2、仲生产基地 2 万亩;在正坝、紫水、敦好等乡镇建银杏生产基地 2 万亩。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 1220 万元,其中:申请国家中药材生产扶持专项资金 100 万元,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补助资金400 万元,扶贫、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项目配套资金 200 万元,农民自筹 520 万元。项目投资效益:年产优质中药材 2 万吨,实现农业产值 1.65 亿元,财政税收 1000 万元,农民人均增收 130 元。项 目 负 责 人:张红星 开县人民政府 副县长项目实施负责人:陈彩范 开县农业局局长 高级农艺师编 制 人 员:谭绍华、向喜、刘景鹏、陈远亮、叶章强一、项目提出的背景(一
3、)开县社会经济自然概况开县是刘伯承元帅的故乡,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北纬304930至 314130,东径 1075548至 10854之间。东与巫溪、云阳接壤,南与万州毗邻,西与开江交界,北与宣汉、城口相连。现辖 55 个乡镇,1053 个行政村,13020 个村民组,总人口 149 万,其中农村人口 132 万。辐员面积 3959 平方公里,现有耕地 150 万亩(土地详查面积),海拔在 134-2626 米之间,地貌特征为“ 六山三丘一分坝“。20 年的改革开放,开县经过国家商品粮油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等农业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4、,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农村经济得到迅猛发展。2000 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 56.74 万吨,人均占有粮食 410 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 1615 元;实现国民生产总值36.24 亿元,工农业总产值 40.16 亿元,工农业总产值比为 45:55,实现财政收入 1.76 亿元。开县又是三峡库区淹没量最大的县,被淹没人口、耕地、房屋均居三峡库区 22 个县(市)之首,淹没集镇 10 个,县城全淹,移民人口近 20 万人。(二)开县中药材生产发展概况开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各种中药材的生产发展。早在唐代,开县就有中草药栽培历史。据资源普查
5、,开县境内有野生药材和适宜种植的药材品种达 1000 多个,常年产药的骨干品种 300 多个。早在 1976 年,开县就建有 18 个中药材生产基地乡,196 个药材生产专业队,种植药材品种 64 个,面积 3 万多亩,产量 2000 多吨。每年向全国各地及出口的品种有云木香、玄胡、厚朴、黄连、桔梗、川楝子等 20多种,其中云木香、玄胡被定为国家级生产基地县,远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台、东南亚、日本等地。全县现有药材种植面积近 10 万亩,常年收购量近万吨,形成了较大规模。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国家经贸委关于推进中药材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的精神,为了振兴中医药事业,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结合搞好生态环境
6、建设工程和移民安置工作,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充分利用我县发展中药材生产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把中药材生产作为全县农业生产的八大主导产业之一的重点来抓,作为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重点项目来抓,实行公司(药厂)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一体化思路,出台优惠激励政策,制订了关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决定和开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十五“规划,为我县优质中药材产业化工程建设奠定了基础。二、开县建立百万亩优质中药材产业化生产基地的必要性中药材是祖国医药的伟大宝库,是人类用来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科技发展,中医药已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采用,人们对天然植物药
7、的需求量与日急增,因此,建立稳固的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实行产业化开发已势在必行。(一)是保证人们防病治病用药的需要。中医药治病用药的显著特点是多味配方,缺一不可。由于中药材生产地域性很强,必须进行全国性的调配,才能满足人们用药需要。加上世界各国都热衷传统疗法、崇尚天然药物,纷纷把目光投向传统医药,天然植物药的需求量急增,不建立稳定的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就满足不了人们防病治病的用药需要。我县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素有“药库“之称,且药材质量上乘,品质稳定,一直是全国药材调配的基地之一,在中药材出口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把开县作为全市百万亩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实行产业化开发十分必要。(二)是优
8、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需要。中药材种植一直是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之一。由于过去种植分散,产销脱节,种植一哄而起一哄而下,产量收入极不稳定,药材品质也不稳定,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的市场需要和农民稳定增收。同时,中药材是人们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药材质量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要稳定中药材质量,提高中药材的国际竞争能力,防止劣质药材充斥市场,只有建立长期稳固的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才是出路。中国入世之后,我国的中药材出口贸易将迅速增加,要让中药尽快走向世界,就为中药材产业化提供了发展机遇。因此,只能按照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以优势品种为突破口,走内涵发展的道路,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9、(三)是确保三峡工程安全的需要。我县是三峡库区淹没损失最大,移民人口最多的县。为确保三峡库区移民这一世界难题能够顺利破解,除了外迁移民,大量的是就近后靠。为了移民移得走,能致富,安置移民一户种植 3 亩左右的优质中药材,就能实现移民有稳固的收入,建立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是移民安置的一种有效途径。为了恢复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减少泥沙入江量,大力发展杜仲、厚朴、银杏、辛夷等木本药材,增加常年绿色植被,是确保三峡工程安全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保证三木药材的有序采伐,永续利用,不致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只有走中药材产业化开发之路,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四)是应对我国入世后新形势的需要。我国
10、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我国以化学药品为主的医药产业格局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一部分仿制化学药品将让位于中药和生物制药,中药走向世界的步伐更快,这是中药材生产发展的极大机遇。但随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出台,中药材及饮片都将实行市场准入制度。过去那种自发分散的落后生产方式,无规模、无品牌的盲目生产,缺乏严格的生产管理规范和质量控制,中药材产业化水平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亟待向产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和提升。只有建立起生产基地,实行产业化开发,才能实现中药材生产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三、开县实施百万亩优质中药材产业化工程的可行性(一)地理条件独特。开县境内的地质结构,由于各地质时期的造山运动及水流侵蚀切
11、割作用,导致地质结构复杂,岩层岩性差异很大,成土母质多样,地表出现层状排列,山地、丘陵、平坝三种地貌并存,海拔垂直高差大(2492 米),立体气候明显,适应多种中药材的生产种植,为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同时,中药材生产主要分布在远离铁路干线、无工矿企业污染的边远山区,生态环境优越,水资源无污染,空气清新,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环保要求,生产出的中药材质量好、品位高,具有道地性。(二)气候、土壤条件优越。开县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常年日平均温度 18.5-10.8,年积温 6775-4224 ,无霜期 180-306 天,日照时数 1463 小时,年降雨量 1211.7mm
12、,相对湿度 80%。开县的土壤分 7 类,10 个亚类,20 个土属,68 个土种,成土母质好,紫色土面积大,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肥沃,土地面积宽广,PH 值中性。丰富的光、热、水资源和土地资源,适宜于各种中药材的生产和规模发展,为我县建立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提供了优越的气候土壤条件。(三)交通、通讯方便。开县县城距万州港和火车站、五桥机场77 公里,距达万铁路任市站 80 公里,距达川火车站 162 公里,梁平机场 130 公里,水、陆、空出口运输口岸极为方便。全县 55 个乡、镇全部通车,90%的村通了公路,通车里程 1.5 万公里。县主干道已硬化成国家二级公路 300 余公里。三峡工程建
13、成后我县还将拥有一个更大的长江客货运输港口,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建立起移动通讯 A、G 网及基站 20 个,开通数字数据通讯“高速公路“,全县程控电话交换总容量 6.6 万门,乡镇全部开通了程控电话。交通、通讯极为方便。(四)种植资源丰富。开县幅员辽阔,中药材资源丰富,品种繁多。据 1983 年资源普查,县境内有中草药 1081 个品种,分别属于103 科、186 属,总产量达 6480 万公斤。据开县志记载,早在唐代就有中草药的采集、制作和简易栽培。民国初年常年收购中草药材 70 多种,3000 余担。民国 37 年外销黄连、党参、天麻、白芷等 500 余担。近年来,我县加速了以云木
14、香、玄胡、杜仲、厚朴、银杏为重点的骨干中药材基地建设,基地面积已达到 10 万亩。其中云木香、杜仲、玄胡为主的道地药材和优质品种基地 8 万亩,户种中药材 20 亩以上的大户 3000 余户。云木香和玄胡两个品种被列为国家级生产基地,产量已达到全国产量的 70%,市场占有率达 50%,已经成为全国最具规模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为继续扩大基地形成产业化开发奠定了基础。(五)加工营销基础较牢。目前我县拥有中药材经营企业 2 个,饮片加工厂 2 个,综合性药厂 2 个,已与全国近 80%的药材站、医药站、药厂建立了较为稳固的药材购销关系,网络覆盖面广,信息畅通,技术力量雄厚,
15、仓储条件好,信誉度高。中药材加工厂年加工饮片 1500 多吨,多次被评为原四川省中药材饮片加工先进示范单位。县内的医药行业龙头企业重庆迎仙山制药厂,现有固定资产 1200 多万元,厂房 9600 平方米,拥有中成药片剂、散剂、胶囊剂、生化制药等四条生产线,40 多个品种,产品覆盖了全国 20 多个省、市。西部制药厂有固定资产近 200 万元,厂房 2 万平方米,拥有中成药生产线 2 条,30 多个品种,新近开发生产的长春宝胶囊、天王补心片、痰咳净等新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年产值达 500 万元,利税 200 多万元。银杏茶是中老年人健康心脑血管的常用饮品,今年已被评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年生产量
16、达 100 吨,其产品远销东南亚和西欧等国家。现有的药材加工、经营企业与全国各大药厂都有较紧密的购销联系,已经形成了中药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四、实施百万亩优质中药材产业化工程项目的基本原则实施优质中药材产业化工程项目,我县将遵循以下四条原则:(一)市场导向选精品原则。根据市场需求,我县重点选择市场竞争力强,具有稳定的供求关系的优势中药材品种,建立起以云木香、玄胡、柴胡、辛夷、杜仲、薄荷等六大优质中药材基地。(二)道地特色高效益原则。发挥我县具有传统特色的大宗药材品种优势,选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优于引种地的云木香、玄胡为骨干品种,发展成具有市场潜力的道地药材品种。
17、(三)实行 GAP 管理高起点原则。建立的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按照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对中药材基地的生态环境、栽培技术,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严格按标准进行生产,建立高起点的中药材产业化基地。(四)可持续发展原则。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对中药材生产基地进行统筹规划;按照供求关系周期性变化规律,把长远骨干项目与短期见效品种结合起来,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和风险规避能力,保证药农的利益,实现中药材产业化可持续发展。五、开县优质中药材产业化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地点和规模(一)云木香生产基地。云木香是我县 1958 年从云南省丽江地区引进成功栽培的中药材拳头骨干品种,以其质地坚实、油性足、香气浓、品质
18、优而享誉全国。近年来常年栽培面积 5000 亩,产量 1500 吨左右,最高年达 8000 亩。云木香是国家“八五“期间确定的 60 个重点中药材生产品种之一。在九五期间的 1998 年,国家医药局、国家经贸委、中医药管理局在贵阳会议上确定为 50 个重点中药材品种之一,我县云木香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占全国的 70%,市场占有率达50%,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规划在北部山区(界梁、一字梁)的白泉、关面、红园、满月、岩水、锦竹等六个乡为定点基地乡,稳定种植面积 2 万亩。(二)玄胡生产基地。玄胡是我县 1972 年从浙江省神县引种栽培成功的中药材骨干品种,以其质地坚实、颗粒饱满、生物硷含量高而畅销全国并出口。我县生产的玄胡,经原四川省药检所鉴定,多种生物硷等有效成份高于原引种地,被国家和原四川省确定为基地县。我县常年种植面积 4000 亩,产量 400 吨左右,最高年(1985年)种植面积达 1 万亩。规划在中山台地的白鹤、白桥、郭家、大慈、大德、九龙山等 10 个乡镇为定点生产基地乡,稳定种植面积 2万亩。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