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谭恩美小说中的母女关系的文化内涵摘要:喜福会中母女关系是该小说的独特之处。本文从母女关系的角度,分析母亲这一重要角色所展现的象征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母亲 关系 文化内涵 Abstra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is the most unique feature of The Joy Luck Club. The thesis tries to analyse the profound symbolic meaning and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emerged from th
2、e important role of mother in this novel. Key words: mother; relationship; culture connotation 谭恩美的小说情感细腻,语言凄美动人,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小说中母亲形象的巨大感染力。这一形象占据着其小说的情感中心。母亲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性和凝聚力也是西方人所难以理解的。尤其是谭恩美小说中那些生活在美国社会中的中国母亲,她们虽然与已经美国化的女儿们之间充满了矛盾和冲突,但她们却是两种文化的参照系,是女儿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求助对象,因而最终为女儿们所理解、所接受。 一、母亲作为民族历史与记忆的中介 母亲是一种
3、血亲的来源,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有着非常特殊的意义。母亲可以用来比喻和象征一切养育自己的事物,如祖国、故乡、文化传统、土地、河流等等。在中国人的价值观念中,对母亲与土地的情感是同样深厚的,因为养育之恩是高于一切的。虽然那些在美国长大的第二代移民未必能够接受并遵循这一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念,但当他们模糊了自我身份,体会到了历史失落感的时候,只有母亲可以解答他们的困惑,因为母亲是最了解他们的,是知道全部历史的权威。谭恩美将这一点在喜福会中明确地表现出来。当罗丝与丈夫的婚姻发生危机,想去心理医生那寻找解决内心矛盾的答案时,她的母亲许安梅告诉她说:“母亲是最好的,母亲知道你内心中的一切。 ”“心理医生只会让
4、你糊里糊涂,让你黑蒙蒙的。 ”罗丝“回家以后,仔细考虑她说的话。她说的对” 。1 吴精美在母亲死后重新思考她生命的意义时说:“她(母亲)是我唯一可以询问的人:唯一可以告诉我生命的意义,可以帮助我承担我的悲哀的人。 ”2 通过这种母女关系的描写,谭恩美在作品中凸显了与民族历史割裂的美国华裔后代所面临的历史与现在的矛盾以及他们对于生活、命运和人生选择的思考。谭恩美把母亲的过去同女儿的现在并置在文本中,形成了既是时间上又是地域上的强烈的对话形式和张力关系。 总之,对于绝大多数美国华裔来说,丧失自己民族的历史会变得没有根基;而如果把自己民族的历史当做一种武器来与来与美国主流社会进行对抗也是一种错误。关
5、键是如何把握好一个度,并能像喜福会中的母亲们所希望的那样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二、母亲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 母亲形象占据着谭恩美小说的情感中心。这一形象是一个具有原型特征的老妪形象。她“体现了一个家族或者一个民族的历史,具有她的群体的古老的智慧和言语能力” 。3 这个形象在小说之外也许毫无意义可言,但由于作者创造了一定的形式并将该形式加诸于放大了得个人经历这上,这个形象便获得了独特的意义,因为她所代表的是故乡、祖国、根基,是孕育他们/她们的躯体和生命的源头。正如作者通过吴精美的口而意味深长地说:“我坐在麻将桌上我母亲过去坐的位置上-东方-那儿是事物开始的地方。 ”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似乎是一种自
6、由与权威之间的斗争。母亲代表着权威,试图用自己的观念去塑造女儿,拒绝女儿的独立;女儿则象征着自由,竭力要否认母亲的权威,拜托母亲的影响。其实在这种表面象征之下,隐藏着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较量:母亲固守中国文化传统,希望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来设计女儿们的未来,就是说,需要中国的性格与美国的环境相结合,她们希望女儿们依靠自己中国人的特点去抓住由美国环境提供的一切良好机遇,一旦女儿们不按照她们的期望去做出她们认为正确的选择时,她们就会非常生气;而女儿们则将中国性格和美国环境这两者弄得水火不容,她们更希望的是寻求自身的自由,完全赞成美国房市而摒弃另一种方式。但女儿长大后,更希望能够缓和一下母女之间的矛盾,
7、母亲的影响已经深深地在每个女儿的心头搭上了烙印,成了她们血液里的一部分,是她们永远也摆脱不了的。 三、 结语 在这部小说中,中国文化传统通过母亲得以延伸,历史和记忆通过母亲得以重建。女儿们通过对母亲的继承与延续实现了她们正确对待文化冲突的态度,也通过理解和接受母亲包容了带有屈辱与苦难的过去。这也许就是谭恩美小说中的母亲形象所表现的深邃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参考文献 1.Amy Tan, The Joy Luck Club,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 1989. p. 210; 221; 26; 289; 32. 2.Orville Schell, “The Joy Luck Club.”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19 March 1989): 3. 3.Huntley, E.D. Amy Tan: A Critical Companion,. Greenwood Press, 1998.p. 37. 4.Amy Ling, Between Worlds: Women Writers of Chinese Ancestry (Pergamon Press Inc., 1990), p. 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