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省会城市台民生新闻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摘 要:要想在大量的电视新闻栏目中脱颖而出,就要重视打造个性化、差异化栏目。本文试图通过充分发挥各地媒体的地域性、接近性的特点,实现报道重心的的转变。另辟蹊径,错位发展。文中列举了部分地方台的新栏目,倡导各地的编导有“所为先要有所不为” 。只要怀着理解、尊重、公正之心,以真诚的心关注人,关注生命,关注自己生存的环境,这样就能在节目中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民生新闻;差异化;权威性;公信力2003 年,一档名为西安零距离的电视新闻类栏目在西安电视台正式开播。栏目以平民化的视角挖掘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新闻,赢得了很高的收视率。本文将结合栏目在日常运作中
2、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瓶颈,来探讨民生新闻的发展趋势。 西安零距离栏目创办之初,以新颖的板块设置、大胆的监督报道、强势的互动运营迅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肯定,并创出了自己的品牌效应。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栏目也因为内容同质化严重,报道手段单一,品牌推广不足等因素,使得栏目在央视、省台和各个上星台的围剿和打压下,显得举步维艰。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节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 “同质化”降低了节目的影响力西安零距离创办之初,依靠独家打造的线索平台,曾经在内容上占得先机,虽然播出时间晚,但仍能吸引市民的关注。而根据专业的调查统计,一座近千万人口的城市,每天新闻热线的数量为人口的万分之七,其
3、中有价值的线索应为十万分之三,细分之后能成为独家新闻的是百万分之一,也就是说,西安这座城市每天能报道的民生类新闻应在 300 条,能做到独家的有 10 条左右。但实际的情况是,受制于人员、交通工具和播出时间的限制,各家媒体对于主城区内发生有典型电视特征的事件现场都不会放弃,这就导致“一位老太太在东大街上摔了一跤,抬头能看到五、六个摄像机”的局面。造成信息的低效率重复,缺乏新闻价值。究其原因,栏目定位的雷同是内容“同质化”根源,各家媒体也都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目前阶段都在摸索着新的出路,寻找着差异化的经营途径。二、批评报道层次低随着民生新闻的发展,舆论监督、批评报道成为各家民生新闻栏目的匕首投枪。
4、一篇调查充分、有理有据的批评报道所产生的社会轰动效应,是一般的新闻报道难以启迪的。但做好批评报道的前提就得有充分的调查取证,如果没有对事件进行充分的了解,就在节目中加以评说,是很难取信于观众的,而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就是受制于人员、交通、经费等多重因素的制约,记者的调查往往难以深入,这就使得批评报道陷入浅层次。而栏目对负面和批评新闻线索的需求也使得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获得了一种新的途径,通过误导记者使自己从中渔利。三、节目内容碎片化对线索平台的过分依赖,往往会导致报道内容的肤浅琐碎。线索平台的信息来自四面八方,这边是跳楼讨薪、那边是停水停电,单独地看每件事都热闹,但当把它们串成整期节目时,就
5、会发现节目缺少主心骨,缺乏深度和总体把握,使得观众看完一期节目后难以留下深刻印象,长此以往会产生疲劳心里。面对这样的困境,各家媒体都在寻求解决途径,而差异化竞争是在思考和尝试的办法。要想在大量的电视新闻栏目中脱颖而出,就要重视打造个性化、差异化栏目。民生新闻栏目中的批评报道,应是栏目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重要体现,因而对于批评报道的选题和稿件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批评报道要找到问题和矛盾的根源,再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或人,切不可只一句:“希望相关部门赶快解决”来草草收场,这样既显得记者采访不够深入,又不会触动真正应当负责的部门的利益,反之,就算是应属多部门家管理的事情,只要记者能了解清楚它们在其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谁在其中渎职,谁在其中作梗,这样的批评报道就切中了要害,不但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共鸣,百姓遇到的难事也能很快得到解决。我们都知道,新闻线索上得来的信息都比较鲜活,动态和现场居多,但民生新闻的贴近性,并不意味着信息的表面化和肤浅,因而在每天节目的安排上栏目的主创应当有主心骨,除了这些动态的消息外,你还能给大家带来什么?或者这些动态的资讯能总结提炼出什么样的新的社会问题,这是栏目的主创们每天都应当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