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神经节苷脂 GM1 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摘 要: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 GM1 对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 12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60 例。1 个疗程后评价治疗效果、脑 CT 变化、检查血清超氧物歧化酶及血清丙二醛水平及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67%,对照组为 65.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 GM1 治疗,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关键词:神经节苷脂 GM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近年来,本院应用神经节苷脂
2、GM1 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 2007 年 3 月2009 年 3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患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新生儿 120 例,均符合 1996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新生儿组制定的关于 HIE 的诊断标准和临床分度标准,并经头颅 CT 扫描确诊1。将上述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 60 例。治疗组中,男 36 例,女 24 例;胎龄 37.541.4 周,平均(39.21.8)周;入院时间为出生后 0.842 h,平均(12.23.6)h;临床分度为中度 HIE46例,重度 HIE14 例。对照组中,男 32 例,女
3、28 例;胎龄 38.042.0 周,平均(38.52.0)周;入院时间为出生后 1.040.5 h,平均(11.54.2)h;临床分度为中度 HIE48 例,重度 HIE12 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日龄、病情轻重程度、病程及 HIE 临床分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入院后都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及时吸氧;维持正常血压,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纠正代谢紊乱;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细胞水肿、改善内环境,应用能量合剂等。1.2.1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胞二磷胆碱,0.25 g/次,1 次/d,10 d 为 1 个疗程。1.2
4、.2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 GM1,20 mg/次,1次/d,加入 10%的葡萄糖 20 ml 中静脉注射,在 2030 min 内注射完成,10 d 为 1 个疗程。1.3 统计学处理:应用 SPSS 12.5 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应用 t 检验,率比较采用 2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两组疗效比较:结果见表 1。表 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同程度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表 1 可以看出,治疗组中度患者总有效率为 100%,对照组为6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
5、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组重度患者总有效率为 85.71%,对照组为 58.33%,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6.67%,对照组为 65.0%,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2 两组患儿治疗后脑 CT 变化:治疗后,治疗组脑 CT 正常者 54 例,异常者 6 例;对照组正常者 32 例,异常者 28 例。2.3 两组患儿血清超氧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血清丙二醛(MDA) 水平变化:结果见表 2。表 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及血清丙二醛水平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
6、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 两组患儿治疗后 NBNA 评分比较:结果见表 3。表 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 NBNA 评分比较()3 讨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引起的脑部病变,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造成神经系统永久性损伤,留有后遗症,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及日常生活。因此,减少神经细胞的损伤和坏死是本病治疗的关键2-3。神经节苷脂又称为唾液酸糖鞘脂,是含有唾液酸的糖鞘脂,结构为半乳糖-N-乙酰半乳糖胺-半乳糖-(葡萄糖-神经酰胺)-唾液酸,是中枢神经系统某些神经元膜特征脂的组分,在脑灰质及胸腺中含量丰富。其与神经元的神经冲动传递、组织免疫和细胞识别相关,现多作
7、为一种神经保护剂用于治疗神经细胞的损害。有报道指出,GM1 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明显降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病理形态变化,延缓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加速损伤的愈合;能够稳定细胞膜、提高受损细胞膜上 Na+-2K+-2ATPase 的活性,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并能够与胞外 Ca2+结合,防止 Ca2+内流,抑制细胞调亡,同时具有神经营养作用,促进中枢和周围神经轴索的出芽生长,提高神经营养因子的活性等作用4-5。本实验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在改善患儿的预后,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方面有重要作用。4 参考文献1 乐 杰.妇产科学M.第 6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58.2 韩玉昆,许植之,虞人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2.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新生儿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依据和临床分度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2):379.4 杨清广,唐宇轩.神经节苷脂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心理的影响J.青海医药杂志,2005,5(1):8.5 张 宁,肖 昕,吕 回.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电解质和渗透压改变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0,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