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论文摘要 现如今的高校生活中,无信仰、信仰模糊、多元化信仰共存等状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缺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引导和规范下,我国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本文浅析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提倡思想教育者对于该问题给予高度关注,提出:以学生为本,采取多样信仰教育方式;提高学生党员思想觉悟,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理论宣传力等多种教育方式促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树立与弘扬。论文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马克思主
2、义 信仰缺失 思想教育信仰,是一种精神产物,是思想信念和意识的产物,它源自于人们物质活动,是以物质生活为基础的直接产物,却又深深地影响物质生活的进行,影响人类面对生存环境的自主选择,形成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获得虽然可以是科学地认识世界的结晶,也可以以一定的知识观念或理论体系表达、陈述出来,但它却必须依赖信仰所提供的超越性而获得自己完整的规定性,并且要以“信仰”的形式存在于主体的精神世界之中。凡世界观在思维方式中的作用,一般意义上均可理解为信仰的作用 。但是,现如今的高校生活中,无信仰、信仰模糊、多元化信仰共存等状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系列问题产生的深
3、层原因,在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缺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引导和规范下,我国学生群体的思想教育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主流。而上述问题的产生,便引发学者们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思考。随着高校教育建设工程的不断推进,学生可选择的课程日益多样化、丰富化、自主化。对于教育建设本身而言,此种现象值得提倡,也应促进其健康、积极地发展,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学生们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的学习兴趣日益削减。这种“倒退“趋势,发人深思,值得探究。一、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原因(一)马克思主义理论知
4、识学习脱离实际1.课本内容强行灌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置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融合多学科的成分,通过借鉴吸收综合而成。对于这门新兴的综合应用学科,应做到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统一。但是,对于施教者而言,由于理论内容较深奥繁杂,学生理解存在困难便止足不前,并且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课程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被抱有忽视心态的现象严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采取填鸭式强行灌输法,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进行教学与学习。这种方式的直接后果是加重学生群体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忽视。荣格认为:“信仰会依赖人类的潜意识而发展。因为我们实际的知觉无法摆脱潜意识界。事实上,当我们的感官对真实的现象、景物、声音起作用时,它们会从现实领域
5、被转送到精神力,而在精神力,它们变成心灵事件,而其最终性质并不可知。因此,每一个经验包含数目不定的不可知因素。每个具体的物象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大都是不可知的,因为我们无法知道物自身的本质。 ”不能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潜意识里不能确立马克思主义重要性的存在,当代大学生便无法合理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2.学生面对就业高压, “实用主义”占主流假若把社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它就形成了各个社会体系之间相互联系而成的。这种联系涉及到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思想领域等,以相互依存的形式存在。本科生作为社会群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生存发展与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
6、依赖。个人信仰是意识形态的范畴。 “意识形态是在人类劳动、思维能力和社会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意识形态属于社会意识范畴。作为一个哲学范畴,社会意识包括了从人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以及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它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意识形态进一步发展到社会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是精神的范畴,包括定理、假说、文化、道德、信念等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影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它同经济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通过人的精神世界的改造,增强进行物质条件改造的能力,推动人类对社会的改造。马克思认为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因此,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人信仰的树立具有自主选择权,选择依据便是
7、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在读期间,学生渴望通过知识塑造自我,迎合社会人才需求,进行自身的再生产,创造新的物质价值。学生作为求职者,本身所抱有物质需求欲望。在以物质为生存条件的当今社会,丰厚的薪金待遇对于毕业生而言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学生认为只有自身拥有充足的生活条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才能运用原有生产资料创造出新的价值,进一步满足自身的物质文化需求。因此,就业高压使得大部分学生将主要精力用于技术等“实用主义“的内容学习,忽视精神丰富的作用。过于物化的生活理念使一部分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缺乏兴趣,认为对于理论的学习相当于“无用功”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学习采取敷衍的态度。信仰以知识为基础,
8、知识的匮乏直接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大学生生活质量调研报告的结果中显示,全国 11 所综合性大学的在校本科学生的人生观中,66.1%信仰“实用主义” 。(二)信仰教育引导不足1.多元化信仰难求“和谐”信仰对象的多元化如今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多元化信仰难求“和谐“,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不足的潜在影响因素。从东方到西方,从古代到现代,不同思想学派在不断地壮大过程中均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思想气候群。而对于某种思想的信仰者本身而言,信仰寄托之处即为心灵所需,因个人需求不同而选择各异。 随着不同文化的融合,各宗教学派将传统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候选人”进行“瓜分” ,
9、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信仰教育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 ,宣传力量受阻。因为众多信仰的差异必须得到承认和维护,也因为这种差异性被认为可能对所有人都是有价值的和重要的,所以诸多信仰中许多有价值的内容应当得到分享、交流 。2.学生主体意识过于强烈计划生育政策的事实,使得当代大学生大多处于家中独生子女状态。而独生子女由于长时间独处,从心理到行为均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主体意识。调查研究表明,青年大学生对信仰问题主体意识的增强,表现为自我意识逐渐强烈, “是否信仰” 、 “信仰什么” 、 “如何信仰”等价值选择更倾向于从自我需要出发,关注世界、关心国事的激情洋溢的理想主义开始让位于切实的个人生活和对前途的权衡。于
10、是,表现为人们常说的:当前的青年大学生更加“务实” 。他们不再愿意从“社会需要什么”出发来思考问题,而更倾向于“我想要什么”的自我价值选择 。因此,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引导作用在主体思想的选择干扰下有所削弱。二、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问题的解决措施(一)以学生为本,采取多样信仰教育方式1.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导向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意识形态性的体现,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其他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功能。导向功能主要有理想信念导向、奋斗目标导向、行为方式导向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导向作用极为重要,思想政治的教育者:包括理论课老师、辅导员等是导向作用产生的
11、发出者。对于大学生的信仰教育而言,他们是行为的实施者与承担着,对于信仰的树立具有直接导向作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相关内容的传播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采取的方式不应是填鸭式的强行灌输法,而是做到将理论化教学内容深入浅出,以典故或身边发生实例为教学案例,在分析案例过程中做到动静结合即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视角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激发学生以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解决的途径。从而引导学生不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为枯燥的书本知识,指导学生自主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主观意识方面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
12、关内容,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并在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学习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结合现实生活对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进行批判、纠正、完善。2.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为基础,增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蕴含最为深厚的历史感情,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鼓舞和激励着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奋斗 。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不只是一种口号,更应该将这种社会心理化为内在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以此为理论基础最终指导革命,取得了全中国的胜利解
13、放。随着改革开放,我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不能忘记的是那些浴血奋战的日子里,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中国解放、为中国共产党正确理论的确定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理论教育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树立,离不开对该理论在中国历史上不可忽视的贡献力量的讲述。(二)提高学生党员思想觉悟,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理论宣传力马克思主义信仰逐渐被边缘化,致使其信仰缺失反映出学生党支部建设过程中的不足。随着社会发展的物质化程度加深,加入党组织已成为利己主义者、功利主义者的追求。一部分当代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是因为单纯信仰马克思主义,而是为了以生存为前提的功利性目的。在调查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时,为毕业时找个好单位创
14、造条件的占 48.3%;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只占 31.2%;希望得到领导重视的占 10.4%;随大流的占 10.1% 。这种过分追逐个人利益而为达成目的牺牲信仰的行为是有失道德行为规范的。为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学生党员模范,培养学生党员群体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即:外在的社会意识内化为个体的道德意识,从而实现从社会意识到个体意识的飞跃;实现从个体意识达到道德行为实践的飞跃 。将马克思主义信仰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做到对信仰的态度的忠诚、专一。三、结语席勒曾在审美教育书简第十九封信第二自然段指出:“在感官印象给人的思维活动规定内容之前,人的精神状态是一种无边的规定性:无穷的空间和时间供人的想象力自由使用,而且由于在这个可能性的广阔领域中没有任何固定的东西,所以就无需排除任何东西。 ” 因此,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是一种情感寄托,它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代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快速成长时期,为即将步入社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科学健康的信仰,有助于他们的生存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所亟不可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思想教育者对于当代大学生群体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的关注,有助于教育过程中对于该问题的解决,以促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树立与弘扬。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