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真实性准确性原则不容动摇摘 要:目前新闻传播实务中需要引起警觉的是,标题党有向严肃报刊蔓延的趋势。对两例新闻标题做了分析,认为准确性是新闻和媒体建立公信力的基础,标题制作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误导受众;内文更应字字有来历,每一个细节都必须真实;如有引用,不管直接或间接,都应保持原汁原味,不能添加或者更改字句,任何断章取义、添枝加叶或者生吞活剥、不求甚解想当然,都是不允许的,也会往往出错。核实是记者和媒体的责任,也是避免失实、提升媒体公信力的重要一环。关键词:标题党;真实性;核实;媒体公信力标题党是对一些网络推手的称呼,不管是网络记者(写手)还是编辑,专在标题上动脑子,所谓题不惊人死不休,
2、极尽煽情、蛊惑、夸张之能事,但标题往往华而不实,与内容关系不大或者没有关系,目的在于吸引眼球,增加点击率,提高影响力或者达到某种利益。“标题党”发源于网络 BBS,最初作为一种网络娱乐现象,能达到使网络受众的思维产生强烈反差并最终会心一笑的特殊效果。传统媒体如果不加选择照搬照用,未必能产生好的效果。一、 “标题党”现象频现各媒体如今,出于煽情和诱惑的需要,网络新闻标题故弄玄虚、断章取义的“标题党”现象非常普遍1。列举案例一、二。例一,1.东一省人大代表吃猫肉火锅后中毒死亡来源:南方日报 2011 年 12 月 24 日2.广东亿万富翁吃猫肉火锅中毒身亡:疑遭投毒来源:北京晨报 2011-12-
3、25表面上看这条消息来源于传统媒体,与网络上的标题党无关,但仔细分析,却发现其与标题党有极为相似之处,姑且等同视之。从南方日报消息内容看, “吃猫肉火锅后中毒死亡”与“省人大代表”的身份无关。其一, “吃猫肉”在广东是一种普遍现象,没人规定谁可吃谁不可吃;其二, “中毒死亡”与“人大代表”无涉,消息里没有报道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哪怕是猜测性的;第三, “人大代表”不能吃猫肉,如果要吃,一定会中毒身亡。如此逻辑似难说通。因为从网民的反应看,多数网民在“吃猫肉”上进行评论,甚至认为吃猫肉就该死。新闻效果如此,大概是记者没想到的。题目中刻意强调身份,内文却不作任何交代,不知是何用意?反倒让人觉得有点标
4、题党的味道。相比较而言, 北京晨报的标题要准确得多,报道称:12 月 23日晚上,有读者向羊城晚报报料称:“茂名亿万富翁、省人大代表、省优秀党员龙某,在阳春八甲,疑被生意竞争对手酒席间投毒,当场毒死,伤者现还在医院抢救。 ”“记者从高州市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死者龙利源,高州市云潭镇源兴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东莞云潭商会名誉会长,约 1963 年出生,平时为人厚道,热心公益。 ”报道内容将“亿万富翁”“生意对手” “疑遭投毒”连在一起,形成新闻的三个关键词,撇开了“死亡”与吃什么以及政治身份这种生硬的联系,应该更接近于新闻真相。南方日报2012 年 1 月 2 日报道,记者 1 日从广东阳春市公安局
5、了解到,在广东省公安厅及阳江市公安局的指导下,去年 12 月 23 日省人大代表龙利源疑似中毒死亡原因初步查明,一同吃猫肉中毒者、阳春市八甲镇农办副主任黄光涉嫌因为经济纠纷投毒致死龙利源,目前犯罪嫌疑人黄光已被刑事拘留(见 http:/ -01/2321624.html )事件的真相已经明了, “因为经济纠纷投毒致死” ,而不是冲着“人大代表”而投毒。显然,中毒与“人大代表”身份无关。新闻标题中不是不能用“身份” ,关键在于这种身份与新闻事实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则有误导之嫌,至少是不准确的。例二,北大校长批美国教育一塌糊涂 总统不懂尊重人来源:湖南红网,2011 年 12 月 25 日圣诞节
6、早上上网看到这条新闻,脑子中一个巨大的问号闪出:北大校长不至于如此狂妄或者无知吧?美国的教育情况我们不太了解,但从资料介绍和赴美留学人数剧增的直观判断,美国教育还是有极大吸引力的,美国人的创新精神不能说与教育理念和效果没关系吧?另外,美国总统不懂尊重人,太言过其实了吧?周校长是在什么语境下说的?是不是他的原意?但新闻中确实加了引号,原文是:对于现在很多人否定中国的教育,周其凤持不同态度, “我认为美国的教育一塌糊涂,他们的每一任总统都不懂得尊重人,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如此看来,他们的教育是一塌糊涂的。 ”周其凤认为中国的教育很成功,理由是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 “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
7、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这段话总的看来还是有些逻辑问题的, “一塌糊涂”的结论是缘于总统“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别人” , “不懂得尊重人” 。即使这样的推理成立,那么总统只是一个个体,用个体代表普遍来证明美国教育一塌糊涂是缺乏说服力的。不管是记者所写还是编辑拟定,题目有哗众取宠之嫌。12 月 26 日, 中国青年报刊登该报记者叶铁桥采写的还原性新闻:为作求证,记者找到了演讲录音。在录音中,记者发现,跟报道有关的讲话出现在整场演讲的中段。在谈到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时,周其凤谈到了美国的教育,完整表达为:“现在大家都觉得美国的教育好,我们也在向美国学习,什么哈佛、MIT等等,其实美国的教育也不
8、是那么好。它有它好的地方。怎么讲?美国的教育对于培养合格的或者说优秀的美国公民,这是很成功的,因为为美国培养了那么多人才,把美国建成为这么一个很霸气的强国。但是如果是从我们现在是个地球村,在培养世界公民这个角度来说,我认为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它培养的人,也就是说他们感到骄傲的是他们的总统,哪个总统懂得尊重人家?就想欺负人家,就想把它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就想按照美国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办。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教育是一塌糊涂,这是我的看法。 ”原来周其凤对美国的教育并非一概否定,还是有肯定的地方(姑且不论对美国教育的评价是对是错,仅就新闻事实而言),并非妄下结论;而且讲话说的是“哪个总统懂得尊重
9、人家?就想欺负人家,就想把它的价值观强加于人,就想按照美国说怎么样就怎么样办。 ”这与红网的报道简直天壤之别:是不懂得尊重人家,而不是不懂得尊重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人家”当有所指,是基于世界现实境况而言的。二、新闻准确性是媒体公信度的基础上面两例犯了“不准确”或“不真实”的毛病。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包括新闻的每一个细节、每句话都应当是真实的。而媒体的公信力来源于其真实性和准确性。美国学者科瓦齐和罗森斯蒂尔(Bill Kovach and Tom Ronsenstiel 在 2001 年出版(2007 年修订)的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中提出新闻工作的十大要素或者基本
10、原则:第一条就是“新闻工作者首先必须做到对真相负责” ,而在 2010 年新作模糊:如何在信息超载的时代判断孰真孰假 ,提出面对来源复杂的信息,受众应具有一种“怀疑地求知”的能力,并提出了判断信息是否可信的六个步骤中包含新闻是否完整?和是否存在其他的解释方式或理解方式【2】?江耀明通过多年对青藏铁路建设者的采访实践体会到: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恪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才能在贴近生活、贴近现实、贴近一线的过程中,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唱响新闻宣传的主旋律。在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的同时,收获了一批优秀新闻作品,无愧于无私奉献的青藏铁路建设者,无愧于新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3。第二例中
11、,记者虽在现场,但记录不准,断章取义,同样违背了新闻真实性原则。为此,我们认为记者引用新闻人士的话,不管直接还是间接引用,不管讲述者是对是错,忠实原意是最基本也是不二要求,如果加引号的话,则必须保证原汁原味,不能添加或者更改字句,任何断章取义、添枝加叶或者生吞活剥、不求甚解想当然,都是不允许的,也会往往出错。有些话单独抽出来看是一个意思,放在讲话语境中前后意思联系起来看则是另一回事。过去有一些记者写完报道,如果牵扯问题比较敏感,担心自己没有记准,往往会请当事人审阅稿件以防出错或出现不准确不完整状况,造成被动。现在媒体竞争激烈,某些记者浮躁,没有耐心核实事实,抢发新闻,于是,一些失实性、易引起纠
12、纷的报道就这样出笼了。在新兴的多种媒体并进发展的网络时代,新闻的写法与表现形式求新求变,但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原则是不能突破的。切记,记者和媒体如果靠那些华而不实的、煽情的、蛊惑性的噱头标题来吸引眼球,或者靠不准确信息填充版面,虽能得到短暂的围观和兴奋,但持续不久就会声名狼藉,毕竟,一是当事人不满意,不平则鸣;二则媒体时代使然,媒体多,信息发布方便快捷,人人都是记者又是评论家,发独家新闻已很难做到,于是,在众多同主题报道中孰真孰假、孰优孰劣,记者素养孰高孰低,采写功夫孰深孰浅,亲历新闻现场的每个人都不是傻瓜,都是见证者和评论家;读者也不是好糊弄的,具有很强的辨别能力。我们认同中山大学传播与
13、设计学院张志安老师的看法:作为记者,对于容易点燃情绪的报道要更加审慎,避免因情绪性报道引发社会本已形成的刻板印象更为深化, “记者要在操作上更专业,思考每个报道是否促进了对社会的理性认识,当然这是对记者的更好的要求。 ”在 2011 年 11 月 21 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网络媒体应该提高自己的社会公信度,担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成为共识。其中,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雷跃捷教授特别强调网络媒体需要完善自身的采编管理体制,加强自律机制建设,同时也要加强网络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这是网络媒体提高自身素养和社会公信度、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4。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要求,是一个媒体立足于社会、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新闻工作者人格的精神之骨、媒体公信力的生命线。参考文献:1 吴辉.浅议报刊新闻标题网络化趋势R.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12-23.2 连晓东,刘海龙.自媒体时代专业新闻工作者应坚守什么原则?J.新闻与写作,2011(7).3 江耀明.在生命禁区求证新闻事实J.新闻与写作,2011(9).4 于洋.网络媒体求解“公信之困”R.人民日报,2011-11-22.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