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修逻教学的创新思维和方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在附录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中列出了十二种词的分类、五种短语的结构、六种单句成分、七种复句(限于二重)类型、八种常见修辞格,这正为传统语法修辞教学的回归提供了契机,但这种回归不应该是复辟,而应该如凤凰涅槃般重生。首先,要科学定位语修逻教学的目的现行语文课程标准虽然把语法修辞知识列为教学内容,但对语法修辞知识的教学目标缺乏明确的界定。这样就造成教学方向不明、随意性大,而且难以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我们在中学阶段教学语法修辞逻辑的目的不是教学理论的条条框框,而是以对大量的语言现象的研究探讨来带动我们学习运用母语的能力,切实提高感受母语和
2、使用母语的素养。语修逻教学应该被定位为实践课,不能是知识课,更不能是理论课。说得具体一些,就是掌握遣词造句的基本规则,并在语句组合、理解和运用的过程中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规则,使尚未完全形成个人语言习惯的中学生通过初步的语法学习促进良好语言习惯的养成,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学习语法修辞逻辑知识的作用不仅在于分析语言事实,更重要的是制约言语的组织和生成,就如同我们只要告诉学生这个是车床,然后就是怎样运用车床去车物件,而不必像修理工一样去拆解每个零件,了解每个零件性能并组装起来,那不是我们现阶段必须做的工作,如果哪个孩子对这些感兴趣,完全可以到大学里去再深造。比如,写作时注意不要出现病句
3、,注意运用修辞形象生动地描写,注意语言表达的逻辑性等等。如果我们还一门心思地去划分多重复句,去进行句子排序,去识别病句等,那就说明我们仍没有学会去正确使用语文这个“工具” 。邓拓在燕山夜话中说:“其实,无论读书,做学问,进行研究工作,首先需要的本钱,还不是什么专门问题的知识,而是最一般的最基本的用来表情达意和思考问题的工具。这就是要学习和掌握语言文字和一般逻辑的知识。 ”“不能设想,一个文字不通的人,怎么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又怎么能够通晓各科知识呢?”诚哉斯言。其次,要科学建构中学语修逻知识的基本框架以建筑房子为例,我们都是搭建好框架,然后去砌墙,最后再去装潢。语修逻的教学也应该如此,首先
4、应该明白“教什么” ,然后才能去讨论“怎么教” 。语修逻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体现张志公先生多次强调的“精要、好懂、管用”的原则,应该像吕叔湘先生所指出的“要选择重点,首先是最基本的情况,其次是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这是使语修逻教学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之一。语文教师应该全面系统明确地掌握语修逻教学系统,但这些内容必须同实际上教给学生的知识有所区别。就如同美术教师教绘画一样,教师自己要有深厚的美术理论和实践功底,但教学生还是要从最简单的教起,否则急功近利只能使学生望而生畏,退避三舍。教给学生的语法知识应该是简明扼要的,应该是相当简单地、粗线条地勾勒出最基本的框架,讲清最基本的知识点,分析最容易出错
5、误的地方。以语法为例,主谓宾定状补的基本概念还是需要了解的,不然,我们说一个句子有语病,那毛病在哪里,是缺主语还是缺谓语,如果学生连主谓语的概念位置都不了解,即使偶尔凭语感能够改对一次两次,但是毕竟没有掌握规律性的东西,仍然是低效的。从语法角度入手辨析语病可以打破学生过去仅凭感觉来修改病句的思维模式,而且可以提高判断的准确率。文言文学习也需要语法教学,如“一狼洞其中”中“洞”字活用的问题,不能完全依赖死记硬背,因为这个句子中没有动词形容词等可以担任谓语的重任。另外,名词所在的位置也基本决定了“洞”在这个句子中的作用,因此,从这个层面上看,适当的语法知识规律更能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再如,讲解定语
6、后置、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时,如果学生连定语、宾语的常规位置在哪里都搞不清楚,又怎样才能够准确理解句意呢?至于“教什么” ,笔者认为语法修辞知识的大略框架应该在初中搭建,在高中阶段进一步系统化并强化运用,而逻辑知识可以在高中阶段配合议论文教学与写作搭建一个基本的框架,以提升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吕叔湘先生曾几次指出,初中不系统地讲语法,高中再比较系统地讲。但是要准确理解这句话,吕叔湘先生只是说“不系统”讲语法,并没有说“不涉及”语法修辞。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附录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中提到的语法修辞知识应该让初中学生知晓,但千万不能在这基础上再过分细分,语法修辞
7、知识也许只限于最必要的概念术语和一个框架就足够了,总体上还是宜粗不宜细。以语法为例,比如,初中阶段只要让学生了解单句的句子成分的构成,再延伸了解词类和基本结构类型的短语,最后了解一下特殊的句式和一重复句;高中阶段可以在此基础上延伸一步,重点学习运用句子成分分析单句,了解一点多重复句和句群的知识,并能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习得的语法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这样以单句为语法教学的切入点,初中教语法知识点,高中连点成网,介绍基本的系统,这种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实际和认知规律。但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中学教学中没有必要再去划分三重以上的多重复句,或者再去细分多重定语或状语内部的顺序等问题。要严格把中学的语修逻
8、教学和大学阶段甚至是语言专业研究人员的研究区分开来。第三,要努力打造趣味横生的教学载体过去很长时间内中学语修逻教学把语法课教成了知识课,教成了理论课,这样就出现了死记硬背概念术语和单纯贴标签的现象,完全背离了中学语修逻教学的目的。教师花了不少精力去教,学生花了不少精力去学,学了无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此外,由于不少内容是没有定论的,也不完全符合学生的语感,学起来特别困难,特别枯燥,所以产生厌烦情绪是很自然的。同时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也感觉到这样的课难教,并且教了没有多大用处,最终就很自然地产生要“淡化”和“取消”语法教学的想法。要考虑“怎样教” ,就必然要考虑“用什么教” ,这一点
9、很重要,好的载体可以使得教学事半功倍。1938 年叶圣陶、夏丐尊先生创造性地编写的国文百八课就对语修逻的教学有了独特的安排,在“编辑大意”中他们这样表述:“每课为一单元,有一定的目标,内含文话、文选、文法或修辞、习问四项,各项打成一片。文话以一般文章理法为题材,按程配置,次选列古今文章两篇为范例,再次列文法或修辞, ,一方面仍求保持其固有的系统,最后附列习问,根据着文选,对于本课的文话、文法或修辞提举复习考验的事项。 ”(着重号为作者所加)文法或修辞取材于文选,这样相互勾连形成系统,有助于学生学习。当然,叶圣陶、夏丏尊先生的这种做法并非唯一的语修逻学习通道,笔者认为中学语修逻的学习要充分切合中
10、学生的身心特点,这一点尤为重要。张志公先生指出,人们对语言现象的认识,是由大到小的。在儿童、少年阶段,言语交际过程中,一般是以句为单位的。年龄渐长文化水平渐高,思维渐趋缜密,他们才有可能由全部而至局部,由整体而细节,由模糊而日益精确,然而现在的语法教学却反其道而行之,由小到大,这就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改变现状,也需要教学思想来一个突破。比如说,为什么不能从“句子”教起呢?这些见解指出了带有根本性改革的途径。笔者手头有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丛书,其中有一本趣味修辞 (2006 年 7 月第 1 版) ,翻看这本书,我常常被书中妙趣横生的小故事逗得会心一笑,更佩服作者对经典的巧妙解析。以词性
11、的转移为例,作者在文章中列举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成都人写的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作者巧妙地改变了“捷克、重庆”这两个名词的词性类别,创造了幽默欢庆的轻松气氛。阅读这样的短篇,我们怎么会感到语修逻学习的枯燥乏味呢?美国教育家西蒙斯说得好:“如果教师能适当地用一种令人愉快而又认真的方式教授的话,那么所有的科学知识,就其本质和关联来说,都充满着趣味。 ”如果我们的教材编写专家或者中学语文教育工作者能够深入理解这句话,模仿上海古籍出版社这套丛书的编写理念,结合当下中学生的生活实际,编写一组充满趣味的语修逻学习材料,那将是一件功德无量、造福子孙的善事。这正如美国教育家克莱贝福德特所说的:
12、“你一天可以为学生上一课,但是如果你用激发好奇心来教他学习,他终生都会不断的学习。 ”我们还会担心学生语言乏味,还会担心语言研究人员后继无人吗?第四,多招并举,扩大语修逻教学的地盘首先,教师要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自己必须有较为系统的语修逻知识体系,不能因为语修逻知识单调、枯燥而不感兴趣,以致回避讲;也不能因为自己语修逻知识的贫乏而讲错,更不能因为自己对语修逻知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冷漠对待。只有教师重视了,有兴趣了,才会注意到处都存在的语言现象,才能练出敏锐的语感。这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正如张志公先生指出:“他教的可以是少而浅的,然而他钻研
13、的,掌握的,应该是多而深的。 ”我们教师必须全面、透彻、系统地熟悉并掌握语修逻知识,才能给学生正确、规范的引导和示范,才能简明扼要地讲给学生听,才能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其次,教师要用好教材这个载体。尽管现在教材中几乎不涉及语修逻知识,但教师要善于借助文本灵活地穿插语修逻的教学,要能像上文提到的叶圣陶、夏丐尊先生编写国文百八课时一样,创造性地从文本中取例,巧妙地渗透。在人教版七上朱自清春一课后的“研讨与练习”中有对“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一句中词语及句式的提问:“想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
14、放在句末?”这两个问题设计得不错,能够启发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感悟,既有修辞的问题,也包括了语法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比较感悟的方法告知学生简单的语法修辞知识及其效果。在苏教版七上的“探究练习”中同样针对这个句子设计了两个问题:“你观察过小草的萌生吗?你能感受到偷偷 钻中的情趣吗?”苏教版设计的题目注重了人文性、拓展性,但在语法修辞知识的渗透上就体现了一种淡化的意识。当然,在把语修逻知识“融合”进课文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适量,注意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比讲授知识更重要,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分析练习以获得成功感,充分调动他们探索语言现象奥秘的积极性。再次,要在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
15、性学习上下工夫,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兴趣。比如,教师开设关于语修逻的趣味讲座,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涉及这些知识的实例加以分析,可以收集生活中好的广告宣传语进行品析等等,这样深入到生活中去,于无字句处学习最为鲜活生动的语言现象,学生才能感受到这些知识是有用的,也才能学会怎样恰当的运用。第五,要革新考试的思路中学语修逻教学是一门实践课,是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服务的,在“精要、好懂、管用”这六个字中,学生和家长最看重的就是“管用” , “管用”与否是检验语修逻教学成败的试金石。考试这根指挥棒应该起引导的作用,也应该以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
16、文字的实际能力为重点。学语法就要求说得顺畅,写得正确,合乎规范;学修辞就要求有感染力,有说服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要和篇章教学结合起来进行,是要求说话、写文章连贯通顺,推理合乎情理。上个世纪50 年代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之所以在当时得到迅速广泛的普及而影响深远,与句子成分分析法的采用是有直接关系的。汉语教学语法中最管用的知识莫过于句子成分分析法,通过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句子成分外加独立语的分析,句子的构造便一目了然,进而可以检查成分是否多余或残缺、结构是否混乱、成分之间是否搭配,这对于学生理解句意、作文造句是有直接帮助的。语文中考高考对语修逻的应用考查可以说几乎覆盖全卷,从成语运用、病句
17、识别修改、压缩扩展语段、句子衔接与排序、仿句到古诗文现代文的阅读欣赏以及写作,可以说无处不在。应该说,这几年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考试总体上说调整还是比较大的。考试中几乎不见名词术语的识记考查,但隐形的考查无处不在,考试中繁难琐碎的语修逻应用题也大幅减少,这些都是语文考试的大方向。但在目前的考试中仍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存在,如病句的识别考查比较复杂,这道题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句子衔接排序的题目主要涉及语法、逻辑的知识,一些题目似是而非,如同有奖竞猜,是否可以去除?古诗词欣赏设题有很多考查学生某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方式等等,学生不得不去记忆一些名词术语,这对于整体诵读欣赏古诗词有什么价值?过去有不少人提出高考只考一篇作文的观点,笔者表示赞同,但是在现行的考试制度下难以实施,只考阅读和写作还是比较可行的。语修逻的有关应用能力的考查完全可以在阅读中得以实现。另外,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适当考虑语修逻运用能力的因素,也是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的一个具体表现。中学语文语修逻的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纠结,始终是剪不断,理还乱。如何正确认识、恰当定位、合理实施还有待教育专家和一线师生去继续探索。落实好语修逻这个语文的“工具” ,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这两翼才能和谐共生,中学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