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应走什么道路本文对中国的国情和资源禀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像中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基础薄弱的国家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只有靠我们自己探索和试验。由于我国大量的人口沉积在农业领域,造成农业就业比重过高,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业劳动生产率过低等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并非易事,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长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分地区、分阶段、分层次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七大发展战略和四大技术路线。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提供
2、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技术路线 一个国家所走的农业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背景和资源条件的客观性所决定的。同样,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应选择什么道路,必须考虑中国的国情,它既要遵循世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把握时代特征和国情、资源禀赋,选择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和技术路线,这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增长的速度不断提高,科学技术不断得到应用,农业经营理念不断创新,农业发展趋势看好。但是,从整体水平上看,中国农业发展的科技水
3、平还不高,经营效率还较低,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农业的低水平生产力现状。 (一)在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农业资源短缺,人多地少矛盾突出,严重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土地资源的充裕与稀缺和人均耕地的多寡是决定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实现难易程度的关键。据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1996 年我国耕地总面积是 1.301 亿公顷,到 2006 年底已降为 1.218 公顷。而在土地资源锐减的同时,我国人口增长却很快,尤其是农村人口增长很快。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农村劳动力每年增加 600 多万人,加上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今后即使采取各种措施保持耕地面积不再下降,人均占有
4、耕地面积仍会呈现减少的趋势。在耕地资源短缺,人地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将严重制约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发展,也影响农业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2、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使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 首先,一家一户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小、经济力量单薄,难以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信息,对市场价格的不敏感挫伤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使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十分缓慢。其次,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也难以使农业生产结构得以调整。由于地块细碎、分散经营,农民信息渠道不畅,使许多农户增收艰难。第三,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对农业生产难以进行科学经营管理,会造成农业固定资产的重复购置和低效率使用,从而加大农产品的生产成本,并
5、严重阻碍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3、农户收入少、积累能力低,影响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建设进程 从世界农业现代化进程来看,一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有赖于农民自己提供的资本积累。对于广大农民来说,积累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收入多少,而中国农户固定资产微薄,积累极为有限,加上近些年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并不太高,农用生产资料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又重新拉大。据牛若峰(2001 年)等人的研究,如果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1,则城乡居民收入(不考虑物价因素)之比,1978 年为 2.56:1,1982 年为 1.82:1,1994 年最高为 2.86:1,1999年又回到改革初期的水
6、平,为 2.65:1。根据我们的测算,2008 年为3.38:1。由于我国农民收入不高,指望农户拿出很多钱进行投资,来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不切实际的。 4、大量剩余劳动力存在影响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从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经验来看,农业现代化程度的高低与农业部门承受的人口压力大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传统农业要过渡到现代农业的必要条件,是农业劳动力比重的下降和农村人口压力的缓解。虽然改革三十年来,我国已有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 2006 年我国已转移农村劳动力 2.1 亿人左右,2006 年末,农村劳动力总量 53100 万人,除去农村外出从业劳动力13181
7、万人,全国农业从业人员 34874 万人,还剩下 5045 万人,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业普查公报,2006 年末,全国农业从业人员 34874 万人中,41-50 岁占 23.1,51 岁以上占32.5,40 岁以上占到全部人数的一半以上,而这部分由于年龄较大,转移非常困难。 5、农业科技进步难以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从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情况看,尽管在杂交水稻、转基因抗虫棉、抗禽流感疫苗等领域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对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从整体来讲,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据农业部科教司提供的数据,2007 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
8、献率已达到 48,比发达国家低 20-30 个百分点。而农业科研财政投入占农业 GDP 比重仅为 0.49,低于 1的国际平均水平,不仅导致农业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明显降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薄弱,又产生了原始性科技创新成果少、突破性重大科技成果缺乏以及科技成果储备的明显不足等问题。 (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建设是一个渐进过程 农业现代化是从传统农业逐步转向现代农业的过程,它是动态的,不断地采用现代农业科技和先进生产要素的过程。像我国这样一个人多地少、基础薄弱的国家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只有靠我们自己探索和试验,加上我国大量的人口沉积在农业领域,造成农业就业比重过高
9、,农户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业劳动生产率低等制约难题,要解决这些难题都需要较长的时间。 1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需要较长的过程 众所周知,在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意味着从根本改变农民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局面,逐步把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根据 2008 年中国统计年鉴提供数据,2007 年全国农业劳动人数占社会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在 40.8,要达到建国 100 年以后降到 20以下,每年至少需要减少 0.4-0.5 个百分点,也并非易事,需要付出很长时间的努力。 2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需要较长的过程 按照世界银行的测算,中国 1994-1996 年平均每个农业就业者创造的农业增
10、加值为 193 美元(按 1987 年美元计算),美国约为中国的 103 倍,日本是中国的 86 倍。1979-1981 年 3 年平均的农业劳动生产率,中国为161 美元(按 1995 年汇率计算),排在有数据的 86 个国家的第 83 位,属最低国家之列;1996-1998 年在有数据的 115 个国家中,中国为 307 美元(按 1995 年汇率计算),排在第 95 位。2001 年,农业劳动力人均生产谷物 783 公斤,仅为美国的 7、英国的 20、日本的 18;农业劳动力人均生产肉类 126 公斤,仅为美国的 10、英国的 19、日本的12。 由此可见,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发达
11、国家的几十分之一,甚至更低。尽管我国的土地生产率已经不低,主要农产品单产超过世界的平均水平,但劳动生产率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因此,提高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并非易事,需要较长的过程。 3、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需要较长的时间 改革开放后,虽然三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但国民经济分配重工轻农、重城轻乡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据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张忠法等人(2004 年)的研究,1953-1978 年的 25 年间,中央政府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差获得收入总额达 7000-8000 亿元。改革以后,中国城乡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一
12、是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从 1978 年的 2.57:1 扩大到 2008 年的3.38:1。二是城乡社会保障差距大。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已基本实现全面覆盖,2002 年全国农村养老覆盖率仅为 2.3,大多数农村地区没有实现养老保险。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差距扩大,大多数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滞后于城市。据农业部统计,2004 年全国仍有 46的村不通自来水,4的村不通汽车,7的村不通电话,相当多的农村没有卫生厕所,没有粪便无害化和污水处理设施。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城乡关系,逐步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较长的过程。 4、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需要较长过程
13、 据中国农业年鉴的统计,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 7.8 年,大专以上程度仅占 1.06,高中和中专文化程度仅占 12.62,初中文化程度占 52.22,小学文化程度占 27.23,文盲半文盲占 6.87。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 20左右,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者培训的仅占 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只有 0.13。美国农民高中毕业的比例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达到了 37,大学毕业的比例达到 5.3。由此可见,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培训新农民,提高农民整体素质,需要较长的过程。 二、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必须分地区、分阶段、分层次推进 由于各个
14、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对传统农业改造的程度不同,农业现代化不可能同步实现,只能分地区、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建设。 1分地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貌、资源、气候和生产资源差异很大,农业生产显示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形成了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不同发展水平的经济地带。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应该以发展区域农业经济为突破口,围绕农业部制订(20082015年)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构建我国现代农业的区域平台,按照“重点突出、梯度递进”的原则,重点抓好东部沿海地区和大中城市郊区的现代农业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中西部地区的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业的比
15、较优势,基本形成合理的农业区域布局和产业分工,提高我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 2分阶段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建设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农业现代化只有阶段性目标,而没有终极目标,即在不同时期应当有不同的阶段目标,不同阶段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征。经过近 60年的努力,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发达省份已经基本实现了小康,这些省份的乡镇企业发展带动了农业的发展,农产品商品率、农村城镇化水平和就业水平都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它们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优越条件。而对于相对落后的
16、中西部地区,从建设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条件来看,有些处于起步阶段,有些还没有进入起步阶段,无论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农业技术水平和农民收入都与东部地区有不小的差距。因此,东部地区要利用有利条件,可以考虑选择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内容安排上,可以考虑同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有机结合,适时发展适度农业规模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农业基础设施水平和农村社会化服务水平,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为基本实现特色农业现代化创造积极条件。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在建设内容安排上,应重点放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适用农业技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
17、切实提高林牧渔业的产值比重,发展乡镇企业,提高农村工业化水平,加强与东部地区联合与协作,组织劳动力跨地区流动与转移,对特别贫困地区农业发展应给予重点扶持。不断改善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装备条件和生态环境,为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创造积极条件。 3分层次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 在我国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不同地区会形成不同层次的农业发展水平,表现为不同的农业生产力水平、等级、规模等的差异,从现代化进程水平分析,存在着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层次等;从区位上划分,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农业;从劳动工具使用上,也存在不同的层次,有畜力农业、半机械化农业、机械化农业等;从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划分,存在
18、家庭经营、合作形式、国有农场、公司制农业、外资农业等不同生产组织形式,反应不同的农业生产层次,这就是农业发展的层次性。从区域的差异性出发,根据各地不同的农业发展层次需要不同的生产要素投入,要求不同的农业发展政策与之相适应。应根据各地不同农业发展的层次,建立一个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目标明确、手段适应的农业生产经营系统,对此系统加以调控与管理,通过优化配置其资源与投入要素的组合,实现各个层次的经济均能最大化生产和更快增长。从而指导各地在推进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既要不失时机地促进层次提高,又要避免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盲目跨越层次发展,导致不应有的资源浪费与损失。 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
19、施战略和技术路线 (一)实施战略 1实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的战略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产品供给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给,从根本上来说要靠提高国内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此,一方面要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工作,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推进科技进步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作物单产水平,始终不懈地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政策,把支农和惠农政策完全落实到农民身上,保护种粮农民的利益。同时,建立农业科技带动农民增收的机制,通过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使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实现四个增收:一是加
20、强农作物和粮食作物重大增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实现增产增收。二是加强农业节本增效技术研发和推广,实现节本增收。三是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和推广,实现增殖增收。四是加强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保护技术研发和推广,实现持续增收。 2实施农村工业化、城市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战略 1978 年开始的农村改革,使农村二、三产业迅速崛起,不仅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较多的启动资金和广阔的农产品消费市场,而且还吸纳了农村大量劳动力,使农村劳动力得到转移。这个事实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只有农村自身的工业化,才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资金不足的根本出路。因此,逐步实现城乡统筹,使农村工业化必须与城市化结合进行,尽快拆除实际存在的城乡壁垒,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努力形成城乡发展、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一体化新格局,实现城乡经济社会良性互动。要让乡镇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让务工经商的离农的农业人口既离土又离乡,引导土地合理流转相对集中,实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的产业化、专业化和社会化。使农业现代化跟上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最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实施以工业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