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中国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对西部地方高校的影响 内容摘要:高等教育大众化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两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状态。一方面现有高等教育难以满足民众旺盛的教育需求,需要扩大高等教育供给;另一方面,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步减少,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限制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从两个市场的互动关系来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最终会影响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对西部地方高校而言,在市场化条件下,民众对高等教育需求的降低就意味着生源的减少,从而给西部地方高校的发展造成危机。西部地方高校要获得可持续发展,首要的问题是明确办学定位,研究市场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性,以较高的就业率占领稳定的生
2、源市场,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条件。关键词:高等教育;供求矛盾;西部地方高校20 世纪 90 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走上了跨越式发展的道路。通过连续几年的扩招,迅速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等教育规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失衡状态,供求矛盾也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广大民众享受高等教育欲望与日俱增,优质高等教育供不应求,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另一方面高校人才产出供大于求,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令政府和广大老百姓高度关注的问题。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使我国高等教育处于一种两难的选择之中。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西部高等教育也有
3、了快速地发展,西部地方高校的数量和办学规模也有了大幅度的扩张。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未来的发展中,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将成为影响西部地方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探讨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对西部地方高校的影响及其对策,对西部地方高校而言,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以往研究分析高等教育供求关系时,人们更多的是将高等教育面临的两种紧密相关的市场供求关系分割开来进行孤立地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对于如何综合性地解决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建立整体平衡的供求关系并没有多大实际意义。近读重庆工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朱秋白教授的大作“中国高等教育的两类供求及其均衡模式与政策选择”一文,深受启发。朱教授的文章深入分析
4、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两类供求关系平衡的各种内部因素,在此基础上,将高等教育的两类供求关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均衡的几种模式及政策选择。该文是目前不多见的对高等教育两种供求关系进行总体性分析的成果,具有开创性价值。笔者拟在借鉴朱教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视点转移到西部,重点探讨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对西部地方高校发展的影响及其对策。一、我国高等教育的两个市场供求关系的现实矛盾高等教育从其自身的社会功能来说,一方面是高等教育供给,满足广大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人才供给,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与高等教育的供给形成一种市场供求关系,我们将其称为
5、第一市场供求关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给形成另一种市场供求关系,我们将其称为第二市场供求关系,虽然“教育产业化”的口号已被明确否定,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必然具有一定程度的产业属性,必然会受到市场的影响。客观现实也表明,目前的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上述两个市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条件下,市场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作用越来越不能忽视。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我们研究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必须从两个市场的供求关系的现状及供求矛盾的运动趋势出发,最大限度地谋求两种供求关系的整体平衡,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能够健康地可持续发展。1.高等教育第一市场供求关系的矛盾
6、。高等教育第一市场供求关系的矛盾表现为民众的高等教育总需求远大于高等教育的总供给。在 20 世纪 90 后代末期以前,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很小,高等教育的供给能力十分有限,而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旺盛。因而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与高等教育供给不足的矛盾成了当时整个高等教育的主要矛盾。自 1999 年实行扩招政策以后,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逐年提高由 1998 年的 9.8提高到 2004 年的 19.0;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由 1998 年的 46.1提高到 2003 年的 83.4” ) 。虽然还不能做到供求平衡,但供求矛盾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尽管如此,就目前情况
7、而言,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与高等教育供给不足依然是解决第一市场供求平衡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特别是在建立公平和谐社会的时候,这一问题就显得越发重要。2.高等教育第二市场的供求关系的矛盾。高等教育第二市场的矛盾表现为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加与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不足的矛盾。扩招政策实施以后,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供给能力大大提高,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每年向社会提供的毕业生人数超过 400 万。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毕业生就业率却在逐年减小。见下表:2006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 413 万人,比 2005 年净增 75万人,增幅达 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需求预计约为 166.5 万,比去年实际
8、就业减少 22,这意味着将有 6 成的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如果按照 2005 年 9 月全国平均就业率 72.6来推算,要达到这个工作目标,2006 年 9 月份毕业生就业人数要达到近 300 万,需比 2005 年同期新增就业人数 55 万左右,任务十分艰巨,就业压力很大” 。上述数据表明,第二市场的供求矛盾是供给大于需求, “中国本学生供给总体大于需求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国高等教育需要的已不是大规模的扩招,而是进行大规模的结构调整” 。当前问题的焦点是增加人才需求总量;千方百计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提高就业率。但就目前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来看,还难以在短期
9、内提供足够数量的就业岗位来满足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因此,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将是一个长期困扰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根本解决。3.高等教育两类供求关系的整体状况。“高等教育供求的两种基本矛盾不仅相互对立,而且相互影响。为了解决第一种基本矛盾,即解决高等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就要扩大高等教育的资源供给,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但却加剧了第二种基本矛盾,产生相对教育过度,使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出现高级失业大军。反之,人为抑制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规模、资源供给,有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难,有利于解决第二种基本矛盾,但却压抑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违背人民群众的意愿,给基础教育带来极
10、大的困难” 。高校扩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第一市场的供求矛盾,但却加剧了第二市场的供求矛盾。如果我们因此缩小招生规模,减少高校的人才供给,可使第二市场的供求矛盾得到缓解,但势必又反过来加剧第一市场的供求矛盾。一种矛盾的缓解是以另一种矛盾的加剧为前提的。这就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两难选择。二、我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运动对西部地方高校的影响就整体状况而言,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第二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尽管第一市场的供需矛盾也需要充分考虑,但相比较而言,追求第二市场的供求平衡则显得更加紧迫。如果让第三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长期持续下去,大批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不仅造成国家和民众大量的教育投资
11、浪费,而且随着不能就业的毕业生人数的逐年积累,势必影响社会稳定,对国家对个人都是十分不利的。造成第二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年扩招政策选择是从经济发展规律出发而不是从教育发展规律出发的。 “我国高等教育扩招的最大问题在于走的是行政式扩招的道路,而不是走教育发展规律要求之路。1999 年实行扩招政策的真实目的,是为了扩大内需(以一个大学生二年花费 1 万元计,如果扩招 100 万,就是 100 亿元的消费) ”。90 年代末期,内需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既然广大民众有强烈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而且有享受高等教育的经济承受力,何不通过扩大招生规模来吸引民间大量的教育投资呢。这样
12、做,不仅能满足广大民众的教育需求,还可以拉动消费,带动与教育相关的产业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提升民众受教育的程度,可谓是一举多得。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是大部分高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教育质量滑坡;“看到的是 450 万毕业生大军构成的就业的壮观场面,明年这支大军将会突破 500 万。我们的社会显然还没有为他们准备好如此多的岗位。有多大的培养能力,招收多少学生,这是办学最简单的逻辑。不尊重规律而付出的惨重代价,今天可能只是表现为就业难,学生整体素质下降,大学风气败坏,明天将影响到整个国家、民族在国际社会的生存与立足” 。高校扩招引发的第二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正在成为影响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当
13、然,这一矛盾对于不同类型的高校的影响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对于名牌高校而言,这种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为在近年的扩招过程中,名牌高校并没有加入扩招的行列,其办学规模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仍然保持着自己精英教育的品格。加上名牌高校的名牌效应、良好的社会声望、雄厚的办学实力和高质量的毕业生供给,使名牌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基本不成问题。因此单就名牌高校这一块来说,第二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并不突出。再从第一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看,由于名牌高校招生数量有限且入学门栏高,所以渴望并且能够进人名牌高校的人也是少数,名牌高校的良好的办学条件和雄厚的办学资源也基本可以满足这“少数人”享受名牌高等教育的需求,因此第一市场的供求关
14、系是大致平衡的,两个市场的供求关系也总体趋于平衡。所以高等教育的两类供求矛盾对名牌高校影响很小。然而,对于数量众多的地方高校特别是西部地方高校而言,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在扩招过程中,地方高校是承担扩招任务的主力军。正是通过广大地方高校的连年大规模扩招才使得我国高等教育在短短几年迅速实现了大众化。地方高校在大众化过程中功不可没。但从另一方面看,在近几年的扩招过程中,地方高校的内部潜力也消耗殆尽,加上长期投入不足,其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和危机。教育经费短缺,师资力量薄弱,人才流失严重,教学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不能满足学生人数激增的需求,人才培养质量滑坡,毕业生就业难,是地方高校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对于
15、西部地方高校来说,由于受特殊地域条件及其他因素的制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多。 关于西部地方高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高教研究界已多有关注,并且也做过深入地研究。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高等教育两个市场供求关系的互动机理的分析,探讨市场供求关系的矛盾对西部地方高校未来发展的影响。前文所示的高等教育供求关系图,是目前高等教育两个市场的供求现状。这种市场供求关系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市场规律本身有一种自发推动市场由不平衡趋于平衡的作用。从两个市场的互动关系来看,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第一个前提和基础。没有民众的需求,高等教育的发展就失去了动力。另一方面,社会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是高等
16、教育发展的另一个前提和基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旺盛,才会刺激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增加人才产出量以满足社会需求,同时也满足了民众享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目前的状况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疲软,高校人才出口严重不畅。这种现状将使得“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一刺激高等教育的发展一增加高等教育人才供给”这一动态过程发生反向运动:“社会人才需求疲软一减少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一抑制高等教育发展一削弱民众高等教育需求” 。由此可见,社会的人才需求最终会影响到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这是市场依据自身运动规律进行自我调节的必然结果,在不考虑政府宏观调控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供求矛盾的正向运动和逆向运动是自发的,并且最终达到一种
17、动态的平衡。在目前由个人负担一部分教育经费的缴费上大学的投资机制下,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能否获得一份稳定的收入,是决定民众高等教育需求和投资热情的关键性因素。大学毕业生不能就业,没有收入,民众高昂的投资得不到回报,产生不了经济效益,谁还愿意进行这种无为的投资。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经济不发达,贫穷落后的西部地区,民众的高等教育需求主要是依靠一种对未来的期望来维系的:期望自己的孩子上大学,跳出农门,进入城市,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过上一种体面的生活,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命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很多家庭不惜背上沉重的债务也要供孩子上大学。但当人们发现社会并不能满足他们的希望,他们花了大把的金
18、钱供孩子上学,却未必能找到工作,大笔投资可能会付之东流,一无所获。这样他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自然就会逐渐减弱,甚至消失。民众失去了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也就失去了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在贫穷落后的西部地区,广大民众的高等教育教育投资能力本来就很微弱,毕业生就业难极易使他们本来就很脆弱的高教需求受到沉重的打击。民众的高等教育需求减弱,必然会缩小西部地力高校的生源市场,造成生源质量下降,毕业生的质量也会同步下降,进一步加剧毕业生就业的难度,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当前,高教研究界已有人呼吁要警惕“新的读书无用论” ,这不是一种“杞人忧天” 。在贫穷的西部地区,这种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变为现实。“居
19、民家庭让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直接动机,是希望通过这种人力资本投资,使子女能顺利进入主流社会,获得比未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成员更高的薪酬,并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 。 “在中国落后地区的农村中,许多农民家庭存在着女孩子不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的观念,尚未接受过高等教育年龄偏大的适龄人,往往更愿意选择工作而不是上学” 。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收费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凸显。那些没有城市背景,没有广泛人际关系的农民子弟找工作更难,这种状况对农民子弟的打击几乎是根本性的” 。目前, “有些农民竟然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差而不希望他学习好。那些农民说得也实在:如果孩子学习差,早点退学,初中毕业就可以外出打工,
20、就可以挣钱养家。反过来,如 果他们学习好,那么他就必然想上学,上了高中还不一定能考上大学。即使考取大学,现在上学花费那么大,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特别是近几年大学生找工作越来越难,而农家子弟又没有太多的出路。所以学习差,自己供养孩子的责任就轻,也不会因为供养不起孩子上学而产生心理上的内疚。 ”这种现象表明,如果让第二市场的需求长期处于疲软状态,高校人才供给出口不畅,大学生不能充分就业,必然会抑制第一市场的需求增长。这虽然是一个市场自发调节的过程,但对西部地方高校来说,它意味着生源市场的缩小。可以颧料,生源的竞争将是未来西部地区高校办学竞争的主要内容。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其毕业生的出口就成
21、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三、西部地方高校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地方高校构成了了西部高等教育的主体,借助近几年的扩招,西部地方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大和提高,不少的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西部地方高校整体上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这种“繁荣”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是借助一种外部环境条件达到的,并非是自身办学实力提升的结果,因而是脆弱的,是难以经得起市场长久考验的。西部地区是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农村人口是西部人口结构的主体,也是西部地方高校生源的主体。农村和农民的需求是西部地方高校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因而西部地方高校的未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部的农民农民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观意愿和客观的经济实力。如前所述,西部地区广大农民接受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自身和家庭的命运,如果这一目的能够顺利实现,他们还是愿意节衣缩食甚至借债供子女上大学的。实现这一目的根本前提是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能够找到一份如意的工作。如果达不到这一目的,他们是不愿意进行无为的投资的。但目前就业市场的现实状况来说,显然还根本做不到保证毕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