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统计公信力受统计行为影响的原因分析及建议对策摘 要本文从统计行为的角度分析导致我国统计公信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对策,使官方、社会和个体三个层次的统计行为主体回归统计的基本职能,还以统计数据的真实面目。 关键词统计行为;统计公信力;建议对策 统计是反映国计民生的重要工具,是社会各方面信息需求的主要来源。高度的统计公信力不仅有利于政府准确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制定正确的宏观政策方针,也有利于微观经济体掌握市场、行业和自身的经营环境,及时调整经营目标方向。相反,较低的公信力是社会各方面信用透支的表现,不仅导致政府容易制定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不相符的宏观政策,损害政府形象,影响施政能
2、力;而且不正确的宏观政策也会反作用于社会各方面,会逐步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因此,提高统计公信力,对国家、社会甚至个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公信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统计行为是否端正。目前,中国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之一,发布的统计信息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然而质疑之声也纷至沓来,这种局面的发生主要是我国统计行为存在的弊端导致了统计公信力的缺失。 1 导致我国统计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第一,官方统计行为的弊端。官方统计就是政府统计,既包括政府统计部门进行的综合统计,也包括其他政府职能部门进行的部门统计。高速发展的中国、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格局、极不平衡的区域经济等社会发展格局,诱发出我国官方统计行为影响
3、统计公信力的具体矛盾。 (1)管理体制制约统计行为的独立性。2006 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规定,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依法独立承担国家统计局布置的各项调查任务,但没有实质改变政府统计管理体制制约统计行为独立性的状态。目前,各级地方政府统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公布等职能依然倚仗地方各个统计部门,这些统计部门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即在业务上接受上级机构的领导,在经费、人事等方面又接受本级政府的领导,这样为行政干预统计数据创造了条件,干预事件也屡见不鲜。 (2)政绩考核侵蚀统计行为的独立性。官方统计的主要任务是为政府提供有关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等方面的信息,为制定行
4、之有效的宏观发展规划服务的。但长期以来,我国官方统计服务多以“官方”为重,缺乏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为中小经济体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服务意识。各级政府以“国内生产总值” 、 “物价指数” 、 “通货膨胀率”等指标为政绩考核的重要标准,政绩考核逐步演变成“数据考核”,这样为行政干预统计数据营造了动机。某些领导干部为了追求所谓政绩,指使统计机构篡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某些地方和单位为了骗取荣誉和利益“按需要报数” 、 “按计划报数”,官方统计行为的独立性受到严重破坏。 (3)统计指标体系难调和,部门间利益难平衡。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都设置了内容丰富的统计指标体系,但体系之间一方面普遍存在统计
5、口径不一致、条块分割不匹配、信息资源重复浪费等现象;另一方面缺乏对新领域、新事物的统计洞察力,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反应滞后,无法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现状,加上出于各自政治影响力的考虑,官方统计数据“打架”现象屡有发生,官方统计公信力自然受到影响。 (4)统计法律法规的执行力较弱。2010 年以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以下简称统计法 )的修订,以及统计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的颁布实施,我国统计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了,但执行力不足的问题又暴露出来。一是我国社会监督的力量小、渠道少,且缺乏对监督举报者的保护机制,问题发现的效果较差。二是统计失信问题的发现实际上主要依赖政
6、府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然而受到经济、时间、精力、理性、责任心等条件约束,监督部门并不总能及时、准确且完全地了解统计行为,违法违规行为承担惩罚的成本概率就会降低。甚至当上下级政府联合对统计数据进行干预时,由于监督部门无法完全独立于政府行政体系之外,监督检查举步维艰。三是我国统计部门人员配备相对较少,面对数量众多、形形色色的统计调查对象,要依靠执法检查提高数据质量显得势单力薄。四是统计法中描述的虚报、伪造和篡改这三种重要违法行为,从词语解释的角度分析是含有主观刻意的意思,但主观刻意在现实检查中难以界定和取证。 第二,社会统计行为的缺陷。我国的社会统计还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社会统计的各个组成单位对
7、自身统计权利和义务的认识还不够,制约着统计工作的发展,也影响着统计数据质量,是导致我国统计公信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1)社会统计行为意识淡薄,氛围不和谐。我国社会统计的客体多指企业、居民等微观经济体,他们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的重要信息承载者,他们的统计行为极大地影响着统计信息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目前,我国的微观经济体的统计行为意识比较淡薄,容易产生抵触消极情绪,特别在统计调查中涉及“销售” 、 “利润”和“收入”等敏感指标时,往往为了利益驱使或者隐私问题采取虚报、瞒报等统计造假行为,数据质量可想而知,整个社会统计的环境氛围也受到影响。 (2)低社会化程度的社会统计未能成为我国统计格局的重要组
8、成部分。社会统计主体主要是指以赢利为目的的独立开展统计行为的单位,包括信用评级机构、信息咨询机构、科学研究机构等。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覆盖、高密度、高水准的社会统计有利于推动统计方法的创新和提高,有利于发掘社会信息来源的采集渠道,有利于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水平,有利于树立整个社会对统计工作的正确观念,有利于监督、督促官方统计行为。在我国,此类统计调查服务机构相对较少、层次较低,社会影响力不高,只能满足少数特定群体的信息需求,还不能成为政府统计的重要参考来源和有效补充。 第三,个体统计行为的诱惑。个体是官方统计和社会统计的具体执行者,个体的统计行为犹如溪流汇集成江海之势汇总成官方统计和社会统计,是
9、数据质量、公信力强弱的终极影响者。因此,分析影响个体统计行为因素至关重要。 (1)个体统计缺乏公平感。长期以来,我国统计人员不被重视,还不如“账房先生”,他们的辛勤劳动不为他人所承认。一方面,统计人员提供不实统计信息害怕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另一方面,遵章守法、秉公办事、如实提供统计信息又不为部分领导理解,这种两难的境地使个体统计行为失去“公平” 。 (2)个体统计目标价值易被动摇。虽然绩效不是统计人员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统计目标的唯一追求,但它仍可满足统计个体的许多需要。当绩效与统计客观性发生冲突时,统计人员的行为天平往往倾斜于绩效一方,这就导致统计人员在心理上对能否真正完成统计目标产生怀疑,最
10、终使统计行为呆滞。 (3)个体对统计工作的认知不够。认知是统计行为的内在力量,认知层次越高,个体工作积极性越高。目前,我国统计人员对统计工作有浓厚兴趣的为数不多,很多人都不认为它是自己最理想的职业,而且认为统计工作是“雇用型” 、 “尽职型”的,尚未达到“献身型”境界。当发生行政干预、领导执意等现象时,往往采取委曲求全、无奈接受的态度,没有与之斗争的勇气和意识,这种认知水平支配下的统计行为很难端正。 (4)统计工作现象影响个体统计的积极性。首先,统计是项枯燥乏味、冗繁拖沓的基础性工作,难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容易被边缘化、被忽视;其次,虽然计算机电子化已达到较高水平,但仍有相当的统计工作停留在手
11、工阶段,加班加点犹如家常便饭;最后,统计工作在按照分配制度执行中也处于弱势,在同一家单位、同一个部门,统计人员往往比其他岗位工作人员薪酬要少,即便是政府统计部门也是有名的“清水衙门”,这无疑会挫伤统计人员的积极性。反之,应付了事也不会影响他们的收入。 2 提高我国统计公信力的建议对策 第一,严肃法纪、提高法律法规的震慑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调查对象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然而受党纪政纪惩处的统计违法对象越来越少,我国统计工作真到了无法可办的和谐阶段吗?显然不是。因此,“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落到实处,对于统计违法行为要坚决斗争,要捍卫统计法的权威,使那些破坏统计公信力的单位和个人得到应有的惩处
12、。真正树立起统计法的权威性,让统计数据返璞归真,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第二,建立科学客观的政绩考核体制。统计的作用在于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查研究进而认识其本质和规律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导航的作用。2009 年 10 月,中央组织部印发和实施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指出,要完善考核内容,增强考核内容的科学性,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既注重考核发展速度,又注重考核发展方式、发展质量;既注重考核经济建设情况,又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统计数据不能政绩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绩效考核体系与干部管理体制不能简单与数字挂钩,而应从
13、百姓满意度、社会效益、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进行考核,要加快政绩考核体制的改革。 第三,完善统计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统计监督机制是提高统计公信力的重要措施,一是要建立与完善数据质量查询、核实、通报责任制度。明晰责任是承担责任的前提,从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审核、上报,到数据的提供、使用、公布等各项工作流程,都应层层建立责任制;二是要加强统计部门内部监督,尤其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努力做到下级统计数据由上级统一核定进行管理;三是要建立起统计部门交叉检查,加强统计行为的规范性;四是要引入独立的纪检监察履职行为检查,坚决严处行政干预统计数据的行为。 第四,建立标准化的统计体系、加强部门间协
14、调合作。我国政府各个部门应建立起协调统一的统计体系,由政府综合统计部门进行扎口统一管理,部门统计有效补充的统计格局,充分发挥综合统计部门的全面性、广泛性,发挥部门统计的专业性、细致性。理顺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关系,强化综合职能和专业职能的协调合作,建立统计信息共享机制。这样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避免重复统计,避免“数出多门”,也有利于保持畅通信息渠道,充分发挥统计职能,为宏观经济金融提供全面、专业、准确的信息。 第五,加快社会统计服务体系建设。我国统计要在服务内容、形式和手段上取得新突破,就必须大力推进统计信息的社会化进程,大力发展各种社会统计力量,使统计信息为社会各方面所运用,并成为实行
15、民主监督、公开监督的有力武器。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新闻媒介和宣传工具,建立健全公开发布统计信息的制度,全方位、高效率地向社会各界传播统计信息。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统计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使统计这一有力的监督手段能为社会各界所普遍掌握。 第六,提高统计人员素质。针对目前我国基层统计人员素质较低的状况,应当加强各种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统计知识水平、职业道德水平与业务能力,并通过吸收新鲜血液优化基层统计人员队伍,为提高统计信息质量打下良好基础,而对较高层次的统计人员应在提高他们统计业务素质的同时,重点加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统计职业道德水准教育,使他们能够把好统计关,站在独立的职业统计立场上来处理各种统计
16、数据,确保统计数据的客观、可靠性,进而保证统计有较高的公信力。 第七,遵循市场原则,保障合理经费。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切经济活动都应遵循市场原则、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统计工作也不例外。简单地说,市场原则体现在统计工作方面就是谁使用统计信息,谁就应做出必要的补偿,支付必要的劳动报酬;谁提供统计信息,谁就应当为此获得必要的补偿。因此,要让这些单位设置相应的统计部门并配置相关的统计人员,需要统计信息的有关部门或单位就应当给他们合理的经费支出,使其能在市场原则下提供有效的统计信息,以提高统计质量,为提高统计公信力提供经济保障。 参考文献: 1冯英.政府统计中的失信问题研究一种基于建设诚信政府背景下的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 ,2008(7). 2李宝卿.关于架构现代统计体系的思考J.中国统计,2003(8).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