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初探实验化学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学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学科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重要的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化学对培养学生的兴趣,掌握实验技能和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的启发性 化学实验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为前提的一个综合学习过程,强化实验教学的启发性
2、,努力促使实验过程中现象或结果能够激励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在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时,教师先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喷泉形成的原因与物理上的什么有关?学生思考后回答:与压强有关。然后演示氨气的喷泉实验,学生观察完美丽的喷泉实验后,非常活跃,这时教师进一步启发:氨气为什么可以形成喷泉?这体现氨气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只要有较大的压强差就可以形成喷泉。教师又设置了几个问题:氯化氢气体与水能否形成喷泉? Cl2、CO2 能溶于水,能否用水做喷泉?学生讨论得出理由: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且与氨气形成喷泉原理相同。Cl2、CO2 在水中溶解性不大,很难产生负压,不能形成喷泉。这时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形成喷泉必须是一种气体易被另一种溶液吸收形成负压,这时启发学生:要使 Cl2 、CO2 形成喷泉应将水换成什么?有的学生认为:只要将水换成强碱液即可。这时教师立即让学生制取 CO2,用水和 NaOH 溶液分别做喷泉实验看结果与推理是否一致。通过边实验,边启发,边分析,边推理,再实验就使学生透彻理解形成喷泉的原理和条件。 二、在教学中强化实验教学的探索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设置疑惑,制造悬念,营造问题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积极的探索,这对促进手脑结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在探索学习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设计的方案,可以提出问题
4、,相互讨论,教师对学生的点滴成功要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败要首先肯定其正确的部分,启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找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再进行探索,进而取得成功。 例如,教材上制取 Cl2 的装置仅有制气装置、收集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却没有洗气净化装置、干燥装置,设置问题:用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取 Cl2 会引入哪些杂质?用什么试剂除去这些杂质?学生经过讨论得出:Cl2 中的杂质为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除氯化氢气体用水,除水蒸气用浓硫酸,请两位学生上讲台组装仪器。在组装仪器过程中发现:浓硫酸洗气瓶在前,饱和食盐水洗气瓶在后,饱和食盐水洗气瓶中的进气管短,出气管长。这时教师让学生充分讨论
5、:哪个洗气瓶在前,哪个洗气瓶在后,洗气瓶中的进气管短,出气管长会引起什么现象。三、运用实验引导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化学方程式时,不注重反应物的用量,反应条件等不同会导致产物截然相反的情况。专门设计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认识这一现象,从而突破难点。 例如,向 AlCl3 溶液中逐滴滴加 NaOH 溶液振荡,先产生白色沉淀,随着加入量的增多,白色沉淀逐渐消失。向 NaOH 溶液中逐滴滴加 AlCl3 溶液,振荡,先无明显现象,随着加入量的增多,出现白色沉淀并增多。 此时引导学生就此两组不同现象展开讨论,通过类比、分析、推理,学生明白了反应物量的多少对反应方向的影响,领略了
6、量变到质变的原理,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思维,激发了联想。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所谓绿色化学实验是指设计对环境没有或者只有很小负面影响的实验。绿色化学实验是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它对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有害气体,直接影响师生健康。实验时应将有害气体尽可能用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如无法密闭操作的,加强回收、通风或其他防护措施。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污染,而且还能使学生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总之,实验能力是一个多维的心智和动作技能的结合体,它包括发现能力,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能力等。通过亲自操作的科学民主课堂气氛,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探索,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学生学习自觉性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利于学习素质的提高。